浅析新课改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①

2016-11-30 14:59陈进波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湖南永州425199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体育教学

陈进波(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永州 425199)



浅析新课改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①

陈进波
(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永州 425199)

摘 要: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备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是现代高校教育工作重要构成项目,在现代社会发展下,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着众多挑战,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推动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促使高校体育教育更加科学化发展,这一问题也将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着重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该文以新课改为教学大背景,对高效提教学方法改革进行研究,以期借助该次研究更好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良性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改革 实践教学

大学教育作为承接学生与社会转折的关键点,在这一时期做好相关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受传统教学思维与教育认知影响,在面对体育教育时,体育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缺少了一定重视,高校学生将关注点集中放置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忽视体育教学,使得高校体育教学形同虚设。高校体育教育目的,不仅在于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更多在于拓展学生活动范围,使得学生参与到除学习上网以外的活动中,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身心放松与愉悦。

1 高校体育教学价值探析

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存在一定差异,体育是将运动与知识相结合得学科,更多是通过运动实践来实现的,故体育教学更多设置在课外教学。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讲,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率,既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必然趋势。高校体育教学价值其中包括,身体健康方面,心理发展方面,意识见解等方面。

现代互联网发展方兴未艾,高校学生将更多时间运用到互联网之中,而忽视身体锻炼,加之,繁重学习任务,学生无法有效利用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因此开展体育教育,定期进行体育相关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锻炼身体,帮助学生保持健康体魄。此外,通过锻炼使得学生更加积极的面对学生与生活压力,通过锻炼让学生更加真实地面对自身不足,锻炼学生坚韧性格,并在体育锻炼中,逐渐了解体育精神,积极,奋斗,进取,坚持将体育精神作为自身今后发展信条,秉承体育精神,发散意识见解,在锻炼与活动中感悟体育给自身带来的优越感。

2 新课改教学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2.1 教学理念与方法落后

除了体育专业的院校之外,体育学科在普通高校阶段的教育当中都是一门副科,高校对于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往往不高。这种长期存在的现象直接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致使新课改教学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依然承受着遗留下来的传统思维的影响而难以认识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意识决定行动,体育教学理念的保守自然直接制约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改革。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是当代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实难紧随新课改理念步伐,教学理念与方法的落后性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2.2 教学内容设置不清

高校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阶段体育教育,新课改要求,体育教育内容应更加广泛,其中包括,学生课堂成绩,学生课外俱乐部运动参与成绩,以及身体素质考核成绩等多方面。但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由于部分教师教学理念出现偏差,因此在内容设置上无法综合所有教学内容,真正丧失了体育教学真正意义,学生在学习中通常处于被动地位,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3 教学改革方向出现偏差

高校体育教学任务较为繁杂,需通过各种项目的考察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新课改教学理念实施下,要求高校体育应进行教学改革,以期不断提升教学效率,但从当前教学改革实施状况来看,改革主要针对课外活动以及课堂知识讲解,并为提及他研究性探讨与学习,教学改革方向出现偏差,教学改革意义也便荡然无存。因此,应适当调整教学改革方向,更加深入对探究式教学学习剖析,使得教师更加全面的认识到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与目的。

3 新课改教学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变革

3.1 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具有重要影响地位,在提升学生渗透韧性,锻炼学生优良体育精神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文认为,想要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应从教师着手,在新课改实施大背景下,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高校阶段学生在思想认知,思维运行中皆有着很大改观,学生不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并非皆讨厌体育运动更多则是碍于面子,不愿在人前展现自我,故教师想要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应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思想认知,调动学生参与性。高校为了学生进行全面考察,而设置学分,只有保证学分才能完成学业,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这一特征分组进行体育项目比赛,按照小组竞争方法,取得良好成绩学生可相应获得高学分,运用学分激励教学法激发学生能动性,为吸引

学生兴趣,教师也应扩展教学器材,并举办相关体育活动,如风筝大赛等,保证一切教学思维以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

3.2 发掘体育教学潜能,改变教学模式

体育课堂相比较具有较大灵活性,教师可利用体育课堂教育,不断在课堂中为学生普及体育知识,高校体育教育不仅是一课堂活动课,更是传递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因此教师可创新教学模式,在活动中前向学生传递体育精神,以及体育学科知识,为高校学生普及体育运动相关知识,也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国际比赛项目,凝聚学生之心,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并在讲解后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体育项目中,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共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告知学生对于运动项目的技巧掌握。以此来充分挖掘体育教学潜能,改变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学习的错误认知。

3.3 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应用型人才需兼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也应合理安排实践教学,依靠理论知识指导,操作实践学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社会工作基本要求,明白工作技能要求,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为首要出发点,挖掘学生创新潜能,不断提升学生体育应用技能要求。如体育课程中如何教育学生掌握体育各种项目,如排球,何种姿势才更利于发球等等问题,学生在讲解过程中,通过自身实践,更深刻的掌握了相关知识,也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更加促进实践教学任务的开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教学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之事,而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改正错误,以此逐渐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在实践教学中,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树立良好认知,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地改变自身教学方法,在体育活动中,向学生传递体育精神以及体育知识,共同提升学生素养,全面提升综合学习水平,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石灵芝.新课标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J].当代体育科技,2015(27):222-223.

[2]俞云燕.新课标时期中学体育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改进[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117-118.

[3]王小梅,李军汉.浅析健康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36-139.

[4]殷征辉.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浅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5(4):67-69.

[5]刘景黎.期待效应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启示[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34-137.

作者简介:①陈进波(1979,12—),男,汉,湖北天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与体育社会学。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6.004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c)-0004-02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体育教学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参与式教学法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