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2016-11-30 02:32何军李浪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何军+李浪

【摘要】《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在工科类学校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培养高技术人才的基础课程之一。本文通过对传感器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以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参考,提高《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 传感器技术 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25-02

前言:在传感器教学中,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深蹄固,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使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对传感器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且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解决目前《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发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学出现的问题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是重要学科,属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必学内容,学科主要内容围绕传感器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和应用进行讲述,该课程涉及面非常广泛,以电子学为基础,再加上物理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知识。内容繁杂,实践性强,主要利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自动控制系统中也有着很好的运用。但是,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单一,仍然采用过去传统模式,传感器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发展,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发展需要,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学出现的问题如下:

1.教学模式问题

信息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传感器技术创造了很大的上升空间,其发展速度飞快。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传感器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但是,高校的教学模式却没有跟上发展步伐,仍然沿袭传统模式,传统教学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轻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大量时间讲解,学生被动听讲,这种被动模式,学生无法对传感器课程提起兴趣,也达不到职业学院对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创新能力也无法提高,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问题

课程教学方式上也仍然采用传统模式,以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大量时间进行讲解为主,学生主需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将传感器原理当做重点教学内容,在实际动手操作方面也只是由教师进行演示教学,这种传统模式不能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无法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缺乏创新性,对该学科学习兴趣不浓,甚至无法真正对该学科应用价值做出正确判断[1]。

3.考核方式问题

课程考核方式上还是以传统考核方式为主,即考试笔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最大,剩下成绩是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总和,学校和教师只以成绩高低来判断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判断依据太过单一,成绩只能反映出教学质量的一小方面,而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学生整体水平,包括学习和应用能力,以及对该学科掌握程度,致使学生学习主动性严重缺乏,对知识创造性严重不足,这种传统考核模式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二、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模式改革

实践能力是任何一门学科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可以利用模块化进行教学,通过发散性思维学习各种传感器。教师的教学内容包含很多模块(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物位、温度、湿度等的教学模块,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实践的重视,不要占用大量时间单调讲解,而是应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提出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学生在工厂观察生产流水线,对学生提出物体是如何定位的?所用的是什么传感器等问题。向学生引出激光物位传感器的学习,这样学生对激光物位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检测电路、控制电路等学习更容易理解掌握。学生学习激光物位传感器后,教师再提出思考问题,对物位检测,还可以采用的传感器有哪些(再引出超声波传感器、电容式物位传感器等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位传感器掌握,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会合理利用理论知识,将理论和实际充分结合,在实践中理解知识[2]。

而将模块化教学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不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而且提高了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实现学有所用的教学初衷[3]。

2.教学方式改革

(1)引入实际案例

在教学中,加入实际案例,学生可以运用任何方式查找有关资料,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独自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解决。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注重理论传授,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状态,而理论知识又相对枯燥,不能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学生对实验效果认识模糊。因此,在课程中加入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带入到实际案例中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激发学习积极性,对实际案例主动思考,在课堂上将思考出来的问题和教师进行讨论,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例如教师布置一个设计题目,让学生制作一个传感器检测液位高度电路(如利用超声波传感器监测液位高度)。用555设计频率(如40KHZ)震荡电路,组成超声波传感设备的驱动电路;利用LM393芯片组成超声波传感设备的接受电路;利用LN2907N组成传感器接受的频率信号处理电路。通过检测电路的设计,学生对超声波传感器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有一个更深理解,掌握了如何完成传感器检测电路的设计、最后用pretel99完成电子电路设计和模拟防真,最后制作电路并要求调试成功[4]。

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在于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人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共同研讨,深入剖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2)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传感器教学除了进行理论教学外,还要结合多媒体技术,将抽象、模糊的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具体、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比如,将理论知识制作成图片形式,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传感器外观有了清晰了解,再通过动画或是视频形式,对传感器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进行了解,提高学习效果[5]。

3.考核方式改革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改革有效果,就必须改革现有考核方式,引入新机制[6]。传统考核模式是以笔试成绩为主,实验和平时成绩为辅,忽略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了改变现状,可以适当调整成立比例,把总成绩分为两部分,即笔试成绩和应用成绩,所占比例分别为40%和60%,倡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结论

在学校学习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为将来就业培养职业能力的,良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传感器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相关技术人才需求量大,对教学进行改革,改变教学方式,优化考核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乐乐,宋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求知导刊,2014,3(08):146-147.

[2]刘海妹,夏旭.基于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传感器课程教学改革[J].通信电源技术,2015,4(02):123-125.

[3]朱启兵.面向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7(03):27-30.

[4]李学锋.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TTAAS”技术[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v.29;No.9401:6-8.

[5]朱启兵. 面向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v.29;No.14503:27-30.

[6]卢翠珍.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改革[J]. 广西教育,2011,No.72315:47-48.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培养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以传感器技术为基础的机电自动化控制探究
基于精益管理理念的汽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传感器技术》“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初探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