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

2016-11-30 17:13王晋媛
戏剧之家 2016年22期
关键词:民间舞发展现状

【摘 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拥有着悠久而多元的历史文化。在几千年的岁月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艺术瑰宝,丰富且漫长的岁月共同铸就和发展了精彩多元化的民族民间舞蹈,本文旨在对当今民间舞发展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历史起源;民间舞;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57-01

在远古时期,民间舞就已产生,它是为了展现一个民族和地区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的一种自娱性舞蹈活动。现在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共分为三种,第一是依旧按照当时的民俗活动来表现,没有经过任何艺术加工的“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第二是通过了舞蹈编导的艺术提炼和整理加工后,用于教学或者是健身的次生态民族民间舞,同时也叫做“学院派”的民间舞;第三是舞台民族民间舞蹈。

一、原生态民间舞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与时空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对文化类型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一书中,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分为农耕、草原、海洋、农牧、绿洲五大文化类型。有些专家们站在历史和传统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根据民族的分布、人口、历史变迁等因素,将民间舞蹈按风格特点分出秧歌舞蹈文化区、花鼓舞蹈文化区、藏族舞蹈文化区、西域乐舞舞蹈文化区、蒙古族舞蹈文化区、铜鼓舞蹈文化区。从而对民间舞在意义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和较好的归纳。

二、“学院派”民族民间舞

在中国民间舞中,“元素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出现,可以从某种角度理解为民间舞学科进入语言教学体系开始的预示。这种教学体系,是一代民间舞蹈教育专家们,经过对原生态民间舞进行提炼、归纳、总结,最终形成的。这种教学法,将纯民间的风格、动律、舞姿中的语言进行更加有特点、有典型、具有训练价值的“元素化”修改,最终使其能够成为遣词造句的舞蹈语言。

观念的产物“学院派民间舞”,不仅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风格迥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主题精神理性化的结晶。其“活体”价值、研究和学院派民间舞中的奔放不羁,将会是中国舞蹈一个真正标识的强有力的推论理由。

在中国民间舞历代舞蹈学家中存在一个永恒的课题,就是中国民间舞学科的建立。作为一个专业的民间舞蹈教育模式,“学院派民间舞”对其做了一个概括:以身体训练为重点,作为人体艺术最基础的教育形式。“学院派民间舞”在表现层次上的脉络,即对广场民间舞-课堂民间舞-舞台(创作)民间舞的逻辑递进关系的研究。“学院派民间舞”以中国文化精神和当代艺术精神的研究宗旨,也就是已经确立的以民族文化为体,以发展综合智力为用的教学思想。它是一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体系,宏观上贯穿了“以民间民俗传统为体,以民族文化为体,以发展综合智力为用,以培养基础技能为用”的原则;微观上从“元素教学”入手,逐一结构动作元素的分解、裂变、合成过程,从而形成符合文化轨迹,体现文化走向的“再造”,提出民间舞蹈的文化规律。从近年来各大舞蹈院校民间舞蹈专场院会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学院派民间舞”的形成过程,但其最本质的还是民间舞原生态在学院艺术教学和实践中的回归。

三、民间广场舞

众所周知,现在在全国各地又兴起一种新型的团体舞蹈——广场舞,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有足够空旷的地方,都会有那么一群聚集在一起随着音乐节奏摇摆的广场舞爱好者。然而,广场舞符合民间舞蹈传承的标准吗?我个人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民间舞蹈自娱自乐的舞蹈本质保持了下来,但是期间已经失去了民间民族舞蹈的核心,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少数民族舞蹈的地域性以及舞蹈心理。对于民族民间舞蹈传承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我国的民间舞蹈:一个民族或者是地区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民间舞蹈,它是根据了劳动群众通过自发的创作并在群众中传承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具备了传承性、自娱性、通俗性、群众性和地域性等基本特征。广大的劳动群众和它有着密切且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展现出了舞蹈艺术的最基本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表现出了民族舞蹈,且在经济文化的一定时期的经济文化概况也表现出了民族舞蹈,与此同时本身存在的功能和意义还有它也都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而逐渐的消失,最后就成为了具有历史性的民间舞蹈。

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浩瀚艺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代表着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是中国历史以美的形式的一种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作为舞蹈教育的一部分,其作用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明文军.“学院派民间舞”的学术与社会价值[J].舞蹈.1999(6).

[3]张种丽.民间舞原生态与现代语境的整合与回归[J].舞蹈,2002(12).

[4]袁禾.中国剧场民间舞的“非民间”文化属性[J].舞蹈,2004(11).

作者简介:

王晋媛,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舞蹈教师。

猜你喜欢
民间舞发展现状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外松内紧”的内涵与实践
芭蕾基训对民间舞教学的影响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中的融合趋势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与规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