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圆蚧发生地虫情调查及防治

2016-12-01 10:58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9期
关键词:分场虫口化学防治

周 宏

(辽宁省国有昌图县付家林场,辽宁铁岭 112517)



杨圆蚧发生地虫情调查及防治

周 宏

(辽宁省国有昌图县付家林场,辽宁铁岭 112517)

[目的]为掌握杨圆蚧发生地虫情及防治杨圆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在付家林场各分场进行实地考察,于5月末在杨圆蚧发生比较重的新立分场进行了踏查,并对重点地块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杨园蚧是一种危害树木树干的害虫,近年来在昌图付家地区危害频发,并呈现逐年扩散和蔓延趋势。[结论] 结合杨圆蚧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提出具体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治杨圆蚧大面积发生提供有效保证。

杨圆蚧;虫情;防治措施

杨圆蚧(Quadraspidiotusgigas)属于同翅目(Homoptera)盾蚧科(Diaspididae )圆盾蚧亚科(Aspidiotiotine)广盾蚧属(Quadrasipidiotus)刺吸类害虫[1]。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毁灭性害虫之一,在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中普遍发生,是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之一[2]。杨圆蚧害虫1年发生1代,若虫期雌雄均为2龄,成虫于5月中旬开始羽化,以2龄若虫越冬,6月上旬雌成虫产卵,初孵若虫6月中旬出现,6月下旬和7月初为盛期,9月以后2龄若虫在寄主枝干部的蚧壳下越冬。该害虫寄生在林木的主干及大枝上,以其口针刺入韧皮部吸取养分,随着害虫的生长发育,蜕皮与分泌的丝质形成蚧壳覆盖虫体,蚧壳虫严重加害密布枝干后,封闭树干皮孔,并使树皮下陷,到后期树皮组织变褐、坏死、干裂,整个树冠枯黄,严重影响林木生长[3]。

刘军侠等在黑龙江大庆市对杨圆蚧害虫的发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杨树从3~4年生时开始被害,7~9年生被害最严重,而且杨圆蚧的危害一般林缘比林内严重,林带比片林严重[4]。宁长林等在杨圆蚧的初步研究中发现几乎所有的杨树都受到杨树蚧虫不同程度的为害,且随人工林面积的扩大,杨树蚧虫的为害也扩大[5]。高宝嘉等在对华北地区杨树蚧虫研究发现,有14种可对杨树造成严重危害[6]。在对杨圆蚧害虫的防治过程中,陈杰等利用C14标记久效磷在杨树体内吸收输导机理研究中发现内吸性药剂对于杨圆蚧为害最重的树干存留较少,导致杀虫效果不明显,因此,内吸性药剂在杨树蚧虫防治中药效不好,不适宜防治杨树蚧虫这类在树体杆部为害的蚧虫[7]。王立纯等在研究杨圆蚧防治时发现,化学防治最佳时期是杨圆蚧雄成虫羽化盛期和初孵若虫孵化盛期[8]。梁岩华等在对黄杨并盾蚧化学防治试验中则发现越冬雌成虫活动期和 1 代若虫出壳盛末期是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9]。祁善宇对杨圆蚧的生物学特性及药物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常规药剂喷雾对杨圆蚧越冬前 2 龄若虫的防治效果较好,而涂干与树干注射防治杨圆蚧成虫防效均不明显[10]。针对辽宁省付家林场近年来杨树的生长情况,结合杨树资源调查,笔者于2013年5月上旬在付家林场各分场进行实地考察,于5月末在杨圆蚧发生较重的新立分场进行了踏查,并对重点地块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期为掌握杨圆蚧发生地虫情以及防治杨圆蚧提供可靠依据。

1 发生地概况

笔者选择的发生地是杨圆蚧为害较重的铁岭市昌图县付家林场新立分场,虫害调查时先后踏查了10多块林分,最后选择了最典型的3块林地30余hm2,共设置了11块标准地和2个对照。该地树种为中绥12号杨,树高为7~11 m,胸径为4~14 cm,株行距为2 m×6 m,为10年生的幼龄用材林。该地交通便利,用水及用电方便,有利于防治工作的开展。

2 调查方法

采用机械取样法:每隔2~5行取1行,每1行隔5株取1株树,在每株树上分上、中、下3个部位取样,取样前先调查树上的瓢虫数(红点唇瓢虫,包括成虫和幼虫),然后再约在1.0、1.5、2.5 m处3个高度选取有代表性的树皮用电工刀割下一小块(2~3 cm2),记下标号装入信封,再用毛笔蘸红铅油在树的一侧标号。取回样方后,于实验室在解剖镜下检查。首先在采回的样方上选取1个1 cm2的区域,用笔画上,然后在镜下检查这一区域内的杨圆蚧头数和蚧壳上的羽化孔数,先检查一下蚧壳上的孔数,以便了解小蜂的寄生情况,再用解剖针将壳皮挑开,如果里面的蚧虫是黄色或淡黄褐色的就记为新的,反之就记为旧的。查完之后分别记下新旧的头数。

3 受害木等级划分的依据与等级

杨圆蚧主要是幼树枝干害虫,当采取化学防治、人工防治或者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时,都需要进行单株处理,达到何种受害程度的受害木需要防治,需在掌握防治阈值的基础上才能确定。之后需掌握各地段林分的杨圆蚧发生程度属于何种类型(严重、中等、轻微),为实施防治对策提供基础资料。

3.1 受害木等级划分依据

3.1.1 林木内外部为害特征。由于杨圆蚧对林木为害的加重,林木外表可以由树表光滑→粗糙→轻微开裂,出现凹陷→严重开裂与显著凹陷。树皮可以由正常→褐色斑点→褐色斑点密度增大→褐色斑点连成小片→内部普遍变成褐色→局部腐烂等。

3.1.2 虫口密度。统计杨圆蚧单位样皮(1 cm2)上的虫口密度,这是划分受害木等级的直接量度。

3.1.3 天敌寄生情况。杨圆蚧的天敌主要是蚜小蜂和红点唇瓢虫,天敌的寄生多少直接影响杨圆蚧的发生程度。

3.2 受害木等级划分 在实际调查与生产时一般划分为5个等级。

(1)健康木。虫口密度5.2头以下/cm2,树皮光滑。

(2)Ⅰ 级受害木。为害年份1~2年,个别为害3年,树皮外表略为粗糙,内部有零星褐色斑点,虫口密度5.2~20.7头/cm2。

(3)Ⅱ 级受害木。为害年份3~4年,个别为害5年,树木外表有轻微开裂,并有凹陷,内部有褐色斑点,褐色斑点连成小片,虫口密度20.8~30.8头/cm2。

(4)Ⅲ 级受害木。为害年份5~6年,个别为害7年,树木外表开裂严重与凹陷;内部大部分变成褐色,局部出现腐烂,虫口密度30.9~38.4头/cm2。

(5)濒死木。危害年份同Ⅲ级受害木,林木外表严重开裂,凹陷更加显著;内部常变成黑褐色或大部分腐烂。虫口密度38.5头以上/cm2,虫口布满树木。

3.3 发生地林分受害程度划分 根据林分中Ⅱ、Ⅲ级、濒死木占林分的百分比来确定林分的受害程度,一般可分为3个类型:以林带为单位,其划分标准为:①轻微受害林带:Ⅱ、Ⅲ级受害木加濒死木在5%以下;②中等受害林带:Ⅱ、Ⅲ级受害木加濒死木在5%以上,10%以下;③严重受害林带:Ⅱ、Ⅲ级受害木加濒死木在10%以上。

4 调查结果

根据杨圆蚧单位面积(1 cm2)的虫口密度划分林木受害等级的标准,笔者分别将3块林分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首先确定每块标准地内每株样树受害等级,以及各受害等级林木在标准地内所占的百分比,将每块林分内调查的所有标准地综合归纳,标出整个林分内各等级受害木所占的百分比,最后确定该林分受害程度,即严重、中等、轻微,以便为防治对策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4.1 第1块林分 该块林分位于新立分场后部,面积约10 hm2,树种为中绥12号杨,系10年生用材林,平均树高8~10 m,平均胸径8~10 cm,株行距2 m×6 m,杨圆蚧发生较重,而且有继续加重、扩散趋势。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表1、2)。

(1)新旧杨圆蚧统计结果。该方法不分新旧(蚧壳),蚧虫一律统计在内,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花园乡中心村第1块林分Ⅱ、Ⅲ级受害木及濒死木平均占林分的26.38%,属严重受害林分,小蜂寄生率偏低,平均为5.42%,每株树平均有瓢虫为2.23头。

表1 新旧蚧虫统计结果

(2)新蚧虫统计结果。该方法在统计时除去陈旧蚧壳,只统计当年发育的蚧虫的虫口密度,以便为更好地采用防治措施提供可靠依据。表2表明,若按当年新蚧虫统计,则该林分Ⅱ、Ⅲ级受害木加濒死木平均占林分的6.81%,属中等受害林分。

4.2 第2块林分 该林分位于新立分场前部,与分场后第1块林分比较,稍远些,2块林分相距较近,为20~30 m,面积约5.33 hm2,树种仍中绥12号杨,系8年生用材林,平均树高7~9 m,平均胸径6~8 cm,株行距2 m×6 m,杨圆蚧发生程度中等,但根据调查,该块林分杨圆蚧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1)新旧蚧虫统计结果。由表3可知,新立分场第2块林分Ⅱ、Ⅲ级受害木及濒死木平均占林分的9.09%,属中等受害林分,接近严重受害林分;小蜂寄生率为12.12%,每株树上瓢虫有0.17头。

(2)新蚧虫统计结果。表4表明,若按当年新蚧虫统计,则该林分Ⅱ、Ⅲ级受害木及濒死木平均占林分的7.95%,属中等受害林分。

表2 新蚧虫统计结果

表3 新旧蚧虫统计结果

表4 新蚧虫统计结果

4.3 第3块林分 该林分位于新立分场东朱家村5队前,面积约18.67 hm2,树种仍为中绥12号杨,10多年生的用材林,有少面积的后补林,平均树高10~12 m,平均胸径为10~12 cm,株行距2 m×6 m,林分内杨圆蚧发生程度不均,有的地段发生较重,发生年份很长,蚧壳累累,有的地段发生较轻,新的蚧虫多,通过标准地调查,其结果如下。

(1)新、旧(蚧壳)蚧虫统计结果。由表5可知,新立分场第3块林分Ⅱ、Ⅲ级受害木及濒死木平均占林分的10.64%,属严重受害林分,小蜂寄生率为14.38%,每株树上有瓢虫0.49头。

表5 新旧(蚧壳)蚧虫统计结果

(2)新蚧虫统计结果。表6表明,若按当年新蚧虫统计,则Ⅱ、Ⅲ级受害木及濒死木平均占林分的6.81%,属中等受害林分。

4.4 发生地林分受害程度 由调查结果可知,受害林分中旧杨圆蚧占很大比例,而新杨圆蚧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受取样的限制,取样时偏于树干的下部,而杨圆蚧是由树干下部逐渐向上发展的,越往上部新杨圆蚧所占比例越大,因此,对调查结果可能会造成误差。

表6 新蚧虫统计结果

5 防治建议

按照害虫综合治理的要求,应该联合应用生物的、化学的、栽培的、遗传的方法,达到经济、有效地抑制有害生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天敌的危害和环境的污染,因而要尽可能减少农药的应用。

5.1 化学防治 对于新立分场3块林分可以考虑化学防治为急救措施,结合抚育采伐,伐去Ⅲ级木、濒死木。化学防治应尽力采用高效低毒农药,在防治时注意保护好天敌,不要在小蜂和瓢虫盛发期用药。并在化学防治前,提前将红点唇瓢虫移至轻微危害林带。

5.2 综合防治 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结合为一体,只在必要时才采用化学防治手段且使其对生物的破坏最小化,它既可以利用自然存在的生物进行防治,也可以通过人工诱导的生物因子进行生物防治。 对于新立分场东朱家村5队前这一块林分,部分林块严重受害的Ⅲ级木、濒死木,可利用人工刮撩的方法,刮去蚧虫,再考虑全面的生物防治、药物防治。

5.3 加强管理 严格实行检验检疫,加强抚育管理,发现严重受害木,应及时砍伐或进行人工防治。严禁将带有杨圆蚧的枝条或幼树等带进带出,或进行造林绿化使用,可有效避免杨圆蚧害虫的蔓延和扩散。

[1] 于凤杰.杨圆蚧发生规律及调查方法[J].林业实用技术,2004(6):27-29.

[2] 胡隐月,戴华国,胡春祥,等.杨圆蚧初步研究[J].林业科学,1982,18(2):160-169.

[3] 刘宽余,刘刚.杨圆蚧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5,13(4):50-54.

[4] 刘军侠,刘宽余,严善春,等.杨圆蚧发生规律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7,25(5):5-10.

[5] 宁长林,王志明,胡玉山,等.杨圆蚧和柳蛎蚧与杨树关系的初步研究[C]//万方浩,夏云龙.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二)昆虫生态学研究.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2:3.

[6] 高宝嘉,崔巍.华北地区杨树蚧害研究[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4(3):224-228.

[7] 陈杰,王立纯,王文章,等.14C—标记久效磷在杨树体内吸收输导机理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6(S4):94-98.

[8] 王立纯,陈杰,王岳,等.杨圆蚧化学防治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8(6):1-6.

[9] 梁岩华,张仰欧,吴临平.黄杨并盾蚧化学防治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1994,22(4):43-45.

[10] 祁善宇.杨圆蚧生物学特性及药物防治研究[J].农技服务,2011,28(9):1313-1314.

Insect Survey and Prevention Measure ofQuadraspidiotusgigas

ZHOU Hong

(Fujia State-owned Forest of Changtu County, Tieling, Liaoning 112517)

[Objective] To grasp the occurrence situation ofQuadraspidiotusgigas, and to provide reliable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Q.gigas. [Method] Field investigation on each branch of Fujia State-owned Forest was carried out. Xinli branch was investigated which had relatively seriousQ.gigasat the end of May. Based on these, a sampling surve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serious pest occurrence areas. [Result]Q.gigasis a kind of stem borer pests. In recent years, it caused severe and frequent damage to Fujia Area of Changtu, and showed the spread trend year by year.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Q.gigas,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are proposed,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Q.gigas.

Quadraspidiotusgigas; Insect pest situation; Preventive measure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2005DKA21003)资助。

周宏(1970- ),男,辽宁昌图人,林业工程师,从事林木种质资源研究、造林、森林经营等工作。

2016-08-03

S 763.36

A

0517-6611(2016)29-0130-04

猜你喜欢
分场虫口化学防治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七万元手术费背后的故事
动车所控制集中系统分场控制方案设计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共青林场节肢动物群落分析研究
分场来帮老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