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齐民要术》看北魏社会

2016-12-01 10:59程雅倩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9期
关键词:奴隶汉族

程雅倩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从《齐民要术》看北魏社会

程雅倩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以《齐民要术》《魏书》中的史料为基础,从政治、经济、文化3个方面对北魏社会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北魏在政治方面奴隶制与封建制并存;经济方面重视经济作物与贸易;文化方面凸显“胡汉共融”,尤其在饮食习惯上。

农业;政治;经济;文化

农业作为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必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上层建筑。《齐民要术》记载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北魏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1 政治——奴隶制与封建制并存

《齐民要术卷三第十八·蔓菁》记载了蔓菁与奴隶的交换价值,“一顷收叶三十载,三载得一奴。一顷收根二百载,二十载得一婢。[1]”在北魏,3车芜菁叶子就可以换来1个奴隶,20车芜菁菜根就可以换来1个奴婢。可见,北魏有买卖奴隶的现象,且身价十分低廉。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的序文中写道“鄙意晓示家僮,未敢闻之有识”“盖以庸人之行。[2]”这里的“家僮”“庸人”极有可能就是指贾思勰家的奴隶。

一般士族地主也买卖奴隶役使他们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而奴隶的来源一般是战俘。《魏书·高祖本纪》记载:“太和四年,以百万匹绸绫绢布及南伐所俘赐王公以下”“太和五年春,假梁郡王拓跋嘉大破萧道成的军队,俘获三万余口送京师”“太和五年,以南俘万馀口班赐群臣。[2]”可见,北魏在赢得战争后,所得到的战俘大部分赏赐给了王公贵族,以供他们役使。

除了供士族地主劳役外,奴隶本身也会带来一笔不小的财富。《魏书·高祖本纪》中多次记载“奴婢依良”即奴婢同平民一样,也有授田的权力,且与平民享受同等待遇。“十五以上男子受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非桑之土,夫给一亩,依法课莳榆、枣,奴各依良。[2]”而奴婢所拥有的利益实际上是归属于他们的领主的,因此官僚地主蓄养的奴婢越多,可以拥有的土地也就越多。不仅是田地,还有居室地,奴婢同样也有权享有,“诸民有新居者,三口给地一亩,以为居室,奴婢五口给一亩。男女十五以上,因其地分,口课种菜五分亩之一。” 这也为士族地主们买卖奴隶提供了更充足的理由[2]。贾思勰作为高阳太守,应该也拥有一定数量的奴隶,并通过这些奴隶获得更多的田地,又利用这些奴隶在田地上产出经济效益。

不仅如此,对于北魏的奴隶制,统治者还专门下了诏令,以规定奴隶制的合法性。《魏书·高祖本纪》记载太和元年:“工商皂隶,各有厥分”[2]“太和四年:秋七月甲戌,班乞养杂户及户籍之制五条”[2]。这说明北魏对奴隶的合法性做了明文规定。当然,北魏在承认奴隶制合法性的同时也接受了封建制,并且利用封建制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大量任用汉人官员,凡汉族士大夫“诸军门者,无少长,皆引入赐见”[2],广听意见,尽量采用。不仅如此,北魏统治者还积极学习汉族的文化习俗,借鉴他们管理国家的方式,改革官僚行政制度,来适应中原的农耕文明,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融合。

2 经济——经济作物与贸易

《齐民要术·杂说》中,贾思勰引述了崔寔在《四民月令》中所设计的规划,出售农产品,以粮食出售为主买进卖出,低价购进,高价出售,在贱买贵卖中获取商业利润。而且,他还引用秋胡、师旷等人的预测谷价方法,确定了“力田不如逢丰年,丰年尤宜多籴”“粟米春夏贵去年秋冬什七,到夏复贵秋冬什九者,是阳道之极也,急粜之勿留,留则太贱也”的经营思想[5],认为粮食价格受年成和季节的影响,主张丰收的时候多存储,但也应及时售出避免囤货。可见,当时北魏市面上应该是有这种贱买贵卖、囤积居奇的现象的。《杂说第三十》记载:“春二月种葵、莴苣,作畦,栽蔓菁收子。五、六月拔诸菜先熟者并收子。至七月六日、十四日,如有车、牛,尽割卖之;如自无车、牛,输与人。即取地种秋菜。葱,四月种;萝卜及葵,六月种;蔓菁,七月种;芥,八月种;瓜,二月种。[11]”可见,北魏用于市场交易的农产品还是非常多的,诸如萝卜、葵、蔓菁、瓜、芥、葱等蔬菜及香料,都是有较大的市场,可以通过商品买卖获益的(表1)。除此之外,《齐民要术》也列举了部分经济作物的市场价格。榆树、白杨、杨柳、楸、梓等经济树种的收入更为可观,但普遍种植周期较长,不像上述蔬菜瓜果之类可当年收益(表2)。

《齐民要术》中还谈到鲤鱼的价格:“至来年二月,鲤鱼一尺者一万五千枚,三尺者四万五千枚,二尺者万枚。一枚直钱五十,得钱一百二十五万。至明年,一尺者十万枚,二尺者五万枚,三尺者五万枚,四尺者四万枚,得钱五百一十五万钱[13]。”

《齐民要术卷六·养牛、马、驴、骡》也记载“一岁之中,牛马驴得两番,羊得四倍。羊羔腊月、正月生者,留以作种;余月生者,剩而卖之。用二万钱为羊本,必岁收千口。[11]”

除了上文提到的马、牛、羊、驴、鱼以外,其他牲畜诸如鸡、鸭、鹅之类的也能收益不少。

由上文分析可知,北魏可用作市场交易的经济作物种类还比较广泛,在满足自身温饱的情况下,人们可用其来进行增收。对于贾思勰这样的地主阶级来说,更是注重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来保证其财富的增长。

表1 《齐民要术》中记载的蔬菜瓜果类价格[1]

表2 《齐民要术》中记载的经济树种价格[1]

3 文化——饮食中的胡汉共融

《齐民要术》所提到的农作物中有许多原先为少数民族常用调料,如胡荽、胡麻、胡葸等[1]。另外《齐民要术》的饮食也带有浓厚的胡族特色,同样原本胡族特色的食物制作方式也融入了大量的汉族元素。贾思勰作为汉人,饮食及烹饪方式却带有浓重的胡人特色,如《齐民要术·卷八》中的醴酪法、做饼法、炙豚法等。汉族在烹饪方法上主要是蒸、煮、熬、煎、油炸等,胡族的饮食加工方法主要是炙(烤)与炮(放在土中烤),炙与炮的方式在《齐民要术》中则被广泛应用。

《齐民要术·卷九》有描写炙法的专门篇章,提到多种炙法,如炙豚法、腩炙、肝炙、棒炙、牛胘炙、捣炙、衔炙、饼炙、范炙等[1]。 从这些炙法中可以看出一些变化:第一,用来炙烤的食材不仅仅是游牧民族所盛产的牛羊肉,而且加入了农耕民族所饲养的鸡、鸭、鹅等家禽以及一些野味山珍,如鹿、獐等。第二,这些炙法的配料十分丰富,有的配料多达十几种,如葱、姜、椒末、桂皮、橘皮、胡芹、豆豉等。除此之外,对刀工、火候、手法也有很高的要求,如灌肠炙:“取羊盘肠,净洗治。细锉羊肉。细切葱白,盐、豉汁、姜、椒末调和,令咸淡适口,以灌肠。两条夹而炙之,割食,甚香美。[1]”其中,刀法讲究锉,选料要用羊盘肠,配料有葱白、盐、豉汁、姜、椒末,手法是夹而炙之,食法是割食。在捣炙、衔炙、酿、腩炙法、饼炙、范炙等各种炙法中都提到了橘皮,在炙车熬中提到了橘屑,在酿和腩炙法中提到了豆豉[1]。橘皮、橘屑、豆豉都是南方特有的调味品,可见汉族特色的调料充分融合进了胡族的炙法之中。上述调料都是去腥增味的,而胡族喜腥,很明显是汉族与胡族特色的融合[3]。对于居住在西北地区随牧场而迁居的胡族来说,这些配料不仅难寻,饮食方式更不可能如此精细,因此这种炙法应该是胡汉饮食融合的典型。

炙之外,炮也是胡族比较盛行的一种烹饪方法。这种方法是我国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烹饪方法,《说文解字》:“炮,毛炙肉也。[4]”《颜氏家训》中写道:“裹而烧者曰炮。[5]”泥土包住肉类食物放入火堆里烤,烤出来的肉不但不焦,而且鲜嫩多汁。魏晋北朝时期胡族这种炮肉法称为胡炮肉。《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炮羊肉:“胡炮肉法:选用一周岁的羊,切如细叶,脂亦切。放入豉、盐、葱白、姜、椒、荜拨、胡椒,令调适。净洗羊肚,翻之。以切好的肉脂放于肚中,缝合。然后覆盖上灰放入火堆里烤,颜色变红时,灭火。内肚著坑中,还以灰火覆盖,在上面燃火,香美异常。[1]”这是当时在汉族社会中比较流行的烹制肉类食物的一种方法。

除了广泛应用炙和炮两种加工方法,汉族在用传统方式烹制食物时也常常用胡族特色的牛羊肉与乳酪为配料,这一方面是适应统治者口味的需要,另一方面表明汉族本身也接受了胡族的饮食方式。根据《齐民要术卷九·饼法》记载,乳酪在制饼中得到很多应用,如用牛羊乳调水和面,作各种饼如粉饼、豚皮饼时加乳酪[1],颜色如玉,味道鲜脆。炙炮食酪乃胡族本身之传统,但汉族也渐渐炙炮食酪,自然是胡汉饮食文化交融的结果。

4 结论

《齐民要术》作为北魏高阳郡守贾思勰的著作,自然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产生活状态。奴隶制的残留,胡汉交融的饮食风俗与文化,以及部分具有胡族特色的经济作物,都反映出北魏时期代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融合的时代特征。

[1] 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 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3.

[3] 王玲. 《齐民要术》与北朝胡汉饮食文化的融合[J].中国农史,2005,24(4):13-19.

[4] 许慎.说文解字[M].长沙:岳麓书社,2006.

[5] 颜之推.颜氏家训[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Exploring the Community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from Qimin Yaoshu

CHENG Ya-qian

(School of Marxism,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ata of Qimin Yaoshu and Book of Wei, the community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was studi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The study showed that slavery and feudalism coexisted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pay attention to economic crops and trade, highlight Hu Han Communion, especially in the eating habits.

Agriculture;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6RW008)。

程雅倩(1993- ),女,浙江衢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哲学与科技史。

2016-08-24

S -09

A

0517-6611(2016)29-0257-02

猜你喜欢
奴隶汉族
船难揭示奴隶贸易真相
蚂蚁奴隶的反抗
My First Sea Journey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
古代新疆汉族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现象说略
唐代汉族女子衣袖款式及特点
Today’s Highlight in History(On Jan.1)历史上的今天(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