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

2016-12-01 10:59杨忠学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9期
关键词:资源管理应用型毕业生

杨忠学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

杨忠学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

针对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和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以山东建筑大学专业建设为例,分析了地方性高校的特点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应该从地方性高校特点出发,适应社会需求,创新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备受重视。随着“数字国土”工程建设和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国家需要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土地资源管理高级专门人才。随着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全国高校纷纷设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截至目前,已经有80多所高校设置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多所院校与国外开展合作办学,因此该专业面临激烈竞争[1]。虽然土地管理学界都承认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和工程技术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2],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专业研究内容侧重点和专业形式一直都随着时代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从20世纪50年代东北农学院土地规划专业的设立,到1981年华中农业大学率先恢复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土地管理和土地规划与利用2个专业,再到1998年调整后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充分体现出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和我国高等教育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而做出的及时调整[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山东建筑大学的新建专业,目前只有3届共446名毕业生。如何在综合分析毕业生去向的基础上,结合地区、行业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特点,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是专业建设与改革面临的重要议题。

1 专业建设背景

随着高等院校扩招,高校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我国高等教育类型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和世界多数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总体来说,高等教育类型分化突出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入学学生表现为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急剧分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个人素质都从原来的区别不大到如今的相去甚远。二是院校之间的分化明显。这一方面体现在教育类型的细化,从研究型到教学型,从学术型教育到职业教育越分越细,另一方面就是院校资源分配的差异,部委所属重点院校在教学资源、资金支持、学科影响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而作为竞争中的弱势一方,地方性院校处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利地位,在分化中面临前所未有的矛盾,特别是211、985国家重点院校发展政策,更加剧了这种分化。

由于办学时间短、学科设置不尽合理、教学资源有限,地方性高校一般在学科竞争力方面处于先天不足的境地;其次,由于地方性高校基础较薄弱,以培养本科层次人才为主,研究生培养数量较少,学科的影响力和上升空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大幅度提升;再者,对与科研和学科水平对应的人员、财力等方面的扶持比较有限。而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的加强,招生和就业的市场化竞争都对地方性高校的生存、发展和壮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4]。再者,由于地方性院校受生源素质和服务地域的限制,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不容乐观。广东省教育厅2007年的一份权威调查显示,教育部直属重点院校的就业情况与地方院校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2 专业建设的实践

山东建筑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从2005年开始招生,并在2007、2010、2015年对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进行了3次修订。修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按照本科教学评估要求调整总学时及不同课程的比例、培养方案,结合相关的毕业生情况分析,主要确定了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2个方向。

2.1 毕业生就业去向 根据对以往3届毕业生跟踪锁定就业登记信息,借鉴朱雪欣等[5]的分类方式,把该专业毕业生去向分为5个类型(表1):考研升学、政府部门、房地产相关(指土地与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估价等)、土地相关(指土地规划、整理、测量等)、其他(从事工作与土地管理相关性不大或不相关、待业等)。

表1 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

通过对往届毕业生去向的分析可以看出,考研升学、房地产相关、土地相关是3个主要去向,合计占总数的80.7%,其中以房地产方向最多。

2.2 毕业生就业分析 作为新建专业,鉴于学科背景特点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前面几届学生的毕业去向有一定的探索性,但是毕业生就业去向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

首先,每年该专业的考研报名率比较高,一般在40%~50%,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考研升学率不是很平稳。有少数学生是毕业后选择待业复习,第2年重新考取研究生。报考专业方向中,土地方向占大多数,少数学生选择了地理信息和工程管理方向,2个方向合计不超过考研总数的50%。总体而言,虽然到政府机关就业的比例不高,但在公务员、事业编制考试的竞争程度超过考研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

最能体现问题的是房地产和土地方向的就业比较。该专业从事土地方向工作的毕业生以2009、2010年为主,原因是当时全国土地第2次普查和山东省各地的土地利用规划全面展开,多数从事土地规划、土地调查技术服务的企业急于扩充人员队伍,引起就业增加。即使这样,土地技术服务方向的就业比例仍然比房地产方向少。当然,房地产方向的就业增加和房地产行业持续升温的大环境影响密不可分,特别是从事土地一级开发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对照广东工业大学5届毕业生的信息反馈情况,该校到房地产开发、策划、经营、管理、中介、物业管理等部门就业的人数与到国土管理及相关部门就业的人数之比在3∶1~4∶1[6]。虽然时间有差距,但是反映的问题性质是类似的。

就就业的层次而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就业的层次仍然偏低,基本没有学生到金融、证券、保险业、IT产业等行业就业,相比而言,广东工业大学的较高层次就业比例达14%左右[7]。根据对浙江大学等重点院校的调研走访情况,重点大学该专业毕业生不但就业率高,到金融、证券、保险业等行业就业的比例一直不低。

2.3 学校背景与专业建设的影响 虽然山东建筑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各届毕业生登记就业率总体上一直大于60%。然而如何分析目前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专业建设、提高就业层次,对专业建设而言尤其重要。

比较陈志刚等[8]对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7所传统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校854名毕业生就业调查情况。2006年62%的毕业生从事与专业相关行业的工作,而2007年比例为57%。相比广东工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定位和就业情况,其到电力、石化等能源企业就业的比例高达17.57%,旅游交通民航业达14.86%,而房地产开发只占11.49%[9],地方理工院校该专业的就业带有明显的行业痕迹。因此,山东建筑大学该专业的就业比例中房地产占较大比重。

地方理工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就业情况的产生原因主要为:一是该专业在传统行业领域的影响渠道比较畅通,比较而言,对正统的土地行业的影响则较弱,这本身也体现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交叉学科的特点,也是各个院校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专业的现实选择,但是从长远观点来看,这无疑对该专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二是从专业建设本身的角度而言,又与该专业的教学资源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有直接关系,不少学院不具备专业实验室场所和相关教学仪器,难以提高专业建设的档次。相比之下,重点院校该专业不仅科研师资力量雄厚,而且实验设备投入巨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名牌院校都非常重视案例、实践教学,如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系建立土地管理教学实验中心,下设测绘工程实验室、土地信息系统实验室、土地利用规划实验室、工程管理实验室4个综合实验室和生态与环境经济、不动产估价等相关研究所[10]。

2.4 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除了地方院校本身的局限性之外,山东建筑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选修课程余地小,不能满足个性学习和发展的要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验室建设落后,缺少实验场所;师资力量薄弱,难以形成教学团队优势;人才培养模式落后,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3 专业建设的探索

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如何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实践培养手段、修订培养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发展潜力,对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确立培养目标特色 作为新建专业,要培养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就必须在专业建设上适应社会需求,突出自身特色,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上,与其他同类院校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土地信息系统应用型人才也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

同时,建筑类院校的优势是房地产教育资源。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房地产前期策划、土地储备与开发、土地征迁以及与此相关的土地评估、土地经纪工作的人员。利用学校在土地一级开发和房地产管理上的教学优势,可以确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能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土地评价、土地信息系统应用等实际工作,具有综合运用计算机、GIS等现代科学技术分析和解决土地资源管理方面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3.2 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的设置是专业培养目标的落脚点,因此要突出培养目标特色,强化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化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结构,突出测量、土地信息系统等与专业技能相关的专业教学,同时强化房地产营销策划、房地产估价等方面的课程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3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是学生最重要的就业竞争能力,而参加实践是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目前实践经验少、实践能力弱已成为大学生就业最大的障碍。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工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将实践教学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可以考虑举办各种应用软件开发、软件技能大赛等;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将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工作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3.4 建设特色师资队伍,完善导师制 土地资源管理是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需要培养“双师型”教师,即既能在学校传授土地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又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独立的经纪师、估价师或者规划师工作。因此,在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提高专业学历的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行业资格认证的事业资格考试,鼓励教师面向生产建设一线,到企业从事具体实际工作[11]。

结合具有职业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并完善导师制,加强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避免学生在学习、专业方向选择等方面的盲目性,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构成,帮助学生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职业素质。

3.5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利用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服务联系相对紧密的优势,可以考虑与不动产评估机构、土地规划设计院、土地整理中心联合办学,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结合职业岗位性质,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课的关系;推行“双证书”制度,涵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强化实践环节。

3.6 强化个性化学习课程和学习方式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原有的普适性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求。目前高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基础、个性、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差异性[12]。对此,应该稳定招生规模,突出差异化教育,重视个性化学习,重点培养个人才能,不盲目追求多元化、贪大求全,重点培养能创造大成就的才能,调整重心,充分利用各项资源,直至获得更大成功[13]。

对计划从事土地规划、土地整理方面工作的学生,适当增加规划整理应用软件学习,如CASS、ARCGIS、MAPGIS等相关软件内容;对计划从事房地产方面工作的学生,适当增加房地产实践环节。进一步计划推进学分制改革,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条件下,加强课程开发,完善选课制,让学生有充沛的课程可供选择,开发建设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高质量课程;着重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学会按照发展方向进行个性化学习,完善素质结构,在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各种资格证书、社会实践经历等方面提高个人竞争力。

4 结语

由于土地资源管理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而土地管理事业和新技术的应用发展又极其迅速,从而造成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容易滞后于土地管理实践的状况。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只有立足自身资源,根据管理实践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始终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从而保证专业健康发展。

[1] 张小虎,孙茜,张合兵.理工科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研究: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83-184,194.

[2] 王万茂.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01,15(5):22-27.

[3] 李新举,于开琴,王瑷玲.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现状与对策[J].学理论, 2010(31):285-287.

[4] 杨忠学,张可起.论地方性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7):46.

[5] 朱雪欣,郭平.以需求为导向的土地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青岛理工大学为例[J].管理观察,2010(29):162-164.

[6] 于正林,周为吉,汤惠君.论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展望[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21-23.

[7] 郑荣宝.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思路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B7):163.

[8] 陈志刚,张英,高云.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4):37-38.

[9] 郑荣宝.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思路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S1):162-164.

[10] 张合兵,桑振平,赵素霞.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11):120-121.

[11] 杨忠学,刘吉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1):96-97.

[12] 张平平,韩志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以池州学院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5(1):88-92.

[13] 陈文波.新形势下地方农林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再定位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6-8.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题名

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句反映论文、报告中的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语、首字母缩写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一般字数不超过20字。英文与中文应相吻合。英文题名词首字母大写,连词及冠词除外。

Construction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A Case of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YANG Zhong-xue

(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1)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employment and talent cultivation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colleges and the new situation in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local colleges were analyzed with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colleges, adapting to social demands, innovating the current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specialty.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specialty;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Talent cultivati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杨忠学(1968- ),男,山东临沂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经济研究。

2016-08-24

S-01;G 642.0

A

0517-6611(2016)29-0254-03

猜你喜欢
资源管理应用型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