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象山国际旅游生态谷景观规划设计

2016-12-01 10:26宋晶才郑绍江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9期
关键词:山地景观农业

宋晶才,李 君,郑绍江

(1.西南林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2.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乘象山国际旅游生态谷景观规划设计

宋晶才1,李 君1,郑绍江2

(1.西南林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2.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以乘象山国际生态谷为例,分析了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用地状况、地形地貌现状、坡度现状,介绍了项目规划定位和规划原则,在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尊重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以山地农业景观为特征的乘象山国际旅游生态谷项目进行规划设计。根据项目的地域特征和景观功能、交通组织及主题定位进行景观规划、道路规划、水系规划、植被规划。借此方案,希望通过科学、艺术、生态的手段打造一个与环境和谐共生且满足审美需求的景观产业生态体,也希望能为本土山地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山地农业景观;生态性;立体设计

山地农业景观是以自然山地为背景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土地上物质与非物质要素的集合,是山地农业环境视觉特征的载体及美学表达,是人们为了生产、生活而对自然和土地进行改造所体现的景观[1]。乘象山国际旅游生态谷是保山高原生态农业旅游度假庄园整体规划设计的景观项目,项目地独特的环境特征和地貌形态决定了其景观设计的主体是一种以农业为载体的山地农业景观。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供人们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在设计中具有很大的异质性特征。山地农业景观包含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植物、动物、水体、道路、建筑等物质要素,兼具社会、美学、生态、经济等多重价值,是一个动态的、自然的、社会的系统反应,是形式美与表现美的和谐统一[1]。

云南山区拥有丰富多样的山地景观资源,如何规划利用好这些资源发展山地农业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山地农业效益,进而探索适合云南山地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是本土设计师应该深思的问题。笔者以乘象山国际旅游生态谷为例,对农村新常态建设背景下的山地农业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保山高原生态农业旅游度假庄园景观项目的规划设计,对高原山地农业景观的规划设计展开探讨和交流,以此促进云南山地农业景观的发展。

1 项目概况及现状分析

1.1 地理位置 项目地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西邑乡羊邑行政村,保山市东南方向,距市中心直线距离约16.4 km,距保山机场直线距离约10.7 km。地块呈龟形,南北最大进深1 500 m,东西最大面宽900 m,西南临省道S312,北侧及东侧有东河蜿蜒环绕,东西两侧均为农田,环境生态质量良好(图1)。

图1 区位分析Fig.1 Location analysis

1.2 自然环境 保山市位于我国西南部,98°43′~99°26′E,24°46′~25°38′N;气候属西南季风区亚热带高原气候类型;大部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终年常绿。最冷1月平均气温 8.5 ℃,最热7月平均气温20.7 ℃,年平均气温15.5 ℃,年极端最高气温32.4 ℃,年极端最低气温-3.8 ℃。全年无霜期290 d以上,冬春两季雨量较少,夏秋两季雨量较多,年平均降雨量966.5 mm。

1.3 用地现状 整个保山高原生态农业旅游度假庄园项目总用地面积为603 902 m2,地形为不规则的丘陵山地,主要以自然山体为主,无农田及水渠,场地内有少量耕植便道分布。

1.4 地形地貌现状 地貌上属于保山盆地东南侧边缘与山地交界附近的缓坡、丘陵和低山地段。整体地势东、南、中部高,西、北部低。西侧、北侧多丘陵、缓坡,东侧和南侧多低山,形成西北侧缓坡、东南侧较浑圆的山梁、山梁顶宽缓、两侧较陡、近坡脚段较严重冲刷的微地貌。西侧、北侧则以整体由南向北倾斜的宽缓斜坡,其中夹持南北向展布的7条冲沟。场地高程介于1 600~1 710 m(图2),最高点位于场地中部板栗园中,最低点位于场地北部靠近东河附近。

1.5 坡度现状 山梁顶宽缓,坡度多在0~25%,宜于建设;除东南部靠近省道S312 处用地较为集中外,其余大部分可建用地都零星分布于规划范围内。山梁两侧变化较陡,谷底较深,宜作为山地生态景观用地(图3)。

1.6 植被分布现状 整个场地外围北、东、南侧多以林地(松树、桉树)为主,中部和西侧则以果园(板栗树、杨梅树)为主,生态环境及自然景观较好。

图2 高程分析Fig.2 Elevation analysis

图3 坡度分析Fig.3 Slope analysis

2 总体规划设计

2.1 规划定位 在总体构思上,以自然的丘陵山地地形为基础,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立体性的山地环境为背景,保持乡土特色,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与旅游区集聚优势,打造集农业体验、观光度假、娱乐休闲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产业庄园(图4)。

2.2 规划原则

2.2.1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山地自然景观,顺应自然环境,保留自然高差、坡地等基本形态并加以合理利用。考虑竖向与水平的变化,时间季节的变化对植被景观的影响,追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相协调,尽量减少对自然山体的破环,保持有机尺度的山水构图。依托良好的生态立体山地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山地立体旅游度假生态产业园。

2.2.2 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为前提,充分考虑项目地的适宜开发度和自然承载能力,用天然环境及人工环境造就立体生态自然空间。将整个山地农业景观系统打造成一个可自我更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使人与环境和谐共生。

图4 项目鸟瞰效果Fig.4 Project overview

2.3.2.3 以人为本。自然景观是人文景观的依托,人文景观是自然景观的灵魂[2]。在整体规划设计时,应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历史、农业特色、民族风情、生活习俗以及饮食文化等,将其提炼并融入设计中,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用自然、生态、和谐、宜居的情境概念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和景观生境。

2.2.4 可持续发展。由于受海拔、地形、土壤、气候和动植物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场地生态系统承受外部干扰的能力极其脆弱,因此在设计中应合理规划场地资源,着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场地内各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促使经济、文化和生态三者和谐统一。

3 景观规划原则

生态谷在整体规划时突出自然、生产、生活相协调的原则,其规划布局既符合景观设计原理,又与经济效益、人居环境相融合。例如农田种植所形成的梯田肌理、季相变化形成的植物色彩、道路河流线性景观的生境营造,田缘线和植被冠线在竖向的控制、生活区景观修饰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借景与补景的配合等[3]。结合以上特点,根据项目地的地域特征、景区功能、交通组织及主题定位,规划“一带、两环、九区、九园”。

3.1 一带 滨水景观带。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在满足休闲娱乐功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生态因素。整个滨水景观带由漂流水道和景观水道组成,漂流水道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水上娱乐性和其特殊的景观属性;景观水道是主要的线性水景区,在设计中充分挖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景的景观效果,使2条水道形成可持续的交互净化作用。

3.2 两环 即滨水内环交通、庄园外环交通。在整个方案的规划中,交通流线是方案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否快速通达各个景点是衡量交通设计水平的主要标准。滨水内环交通主要考虑的是娱乐景观节点的联系,将园区各个景观节点连接起来形成有效的景观交通网络;庄园外环交通主要考虑的是整个场地的快速到达、交替通过作用,因此内外环交通可实现对整个园区景观的快速通达。

3.3 九区 会所服务区、五彩花田游乐区、儿童游乐场、种植田园区、茶园水上游乐区、特色庄园区、森林温泉SPA区、洞泾音乐文化区、农业科技文化展示区这9个不同特色的景观分区构成了整个规划的主体,不同分区的设计考虑了不同受众群体的参与性,不同的接待人群、参与单元都能在园内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娱乐活动项目,愉悦身心,放松心情(图5)。

3.4 九园 即茶园、杨梅园、桃园、梨园、李子园、咖啡园、枇杷园、芒果园、樱桃园。多种果木的园区设计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农业的好奇心,舒缓城市生活的压力,寻找久违的乡土风情。

4 分区设计

4.1 会所服务区 由旅游服务组团和会所服务组团组成,包括旅游接待、会所休闲和旅游临时住宿3个主要功能。①旅游服务中心:主要承担游客咨询、旅游导向、宣传、休憩、公共服务等接待工作。②休闲会所:以商务接待为主题,主要提供餐饮、小型会议、康体疗养等服务。康体疗养处的温泉水池是整个项目地的最高处,犹如悬崖上的一汪清泉,水天相接、视野开阔,目光可及整个生态谷,是最佳观景点。

4.2 五彩花田游乐区 保山地区独特的自然气候环境利于植物生长,在平缓坡地轮作种植各色花卉和经济作物,形成绿色、红色、紫色、黄色等不同植物色相的交错分布,构成独特的大地景观(图6)。层层叠叠的梯田是云南山地景观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在曲折的田埂上随着人脚步的运动,观赏视线也随着山势地形的变化而被导向不同的方位空间,而在脚步的变化之间呈现出不同的风景[1]。因此,在设计时利用地形地貌优势,配置各色花卉植物,打造层次相互交错的空间形态。花田中搭建欧式观景台、风车、花廊等特色景观小品,满足不同受众追求浪漫的心理,打造婚纱摄影、绘画创作、浪漫休闲的绝佳胜地。

图5 总平面Fig.5 The general layout

图6 花田区效果Fig.6 Flower field impression

4.3 儿童游乐场 现代旅游人群多以家庭为单元,如何在设计中满足老、中、青、少等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要求,越来越考验设计师在整体规划时的把控能力。使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在场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是实现旅游休闲活动的真正意义。儿童游乐场主要包括儿童游戏区(童趣)、滑草场(刺激)、森林迷宫(好奇与探险)、开心农场(亲子活动)、乡野牧场(宁静的乡愁)、真人CS游戏区(团结协作)等(图7)。

图7 儿童游乐场效果Fig.7 Children’s playground impression

4.4 茶园水上游乐区 当地土质、地形、水利适合种植茶树,其深远叠翠的景观形态是很完美的空间艺术。峡谷中的“百亩茶园”优雅恬静,处处充满着禅意的氛围,给人以空灵的感受,荡洗着人的灵魂。零植的樱花、梨花为青翠的茶园增添了些许意境,漫天的花瓣随风飘洒,醉人的情景让人流连忘返,忘却了城市的喧嚣与纷扰,沉醉于翠谷闻莺啼的宁静(图8)。

图8 茶园跌水效果Fig.8 Tea garden water fall impression

4.5 特色庄园区 为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和人文历史,宣传当地的文化与经济,在规划时设计出了不同特色的主题庄园,如牧场庄园、南红玛瑙庄园、驼峰航线主题庄园、小粒咖啡庄园、汉文化庄园、薰衣草庄园等。庄园设计的核心即“推崇文化”,力求使每一位游客都能切身了解保山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人文。

4.6 森林温泉SPA区 在整体规划时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减少对场地原有生态系统的干扰。在林植条件较好的地区设计了森林温泉区,力图利用好这个富氧区,打造高端品质休闲项目。林花繁茂、鸟语花香的森林温泉区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温泉特色,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优雅静谧的环境与森林丝丝相扣,形成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

4.7 洞泾音乐文化区 在尊重保山当地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改进并形成了新的洞泾文化表演项目——洞泾音乐文化表演。洞泾即是一种宗教科仪经典,也是一种音乐形式,在保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种专门为宗教祭祀活动服务的民族宗教音乐,其作用主要是祭祀、宣教和娱乐三大功能。改进后的洞泾音乐演变成了一个大型的音乐舞台表演项目,表演者沿水流乘船缓慢而下,依据河流、地形打造一系列史诗般的实景音乐舞台剧。一场场表演就是一幕幕的历史演义。

4.8 种植田园区 田园对现代人的最大吸引力在于乡村特有的乡土文化和田园生活,以及由此带给人心灵与精神上的愉悦与放松。一块块菜地使城里人真切地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家庭成员之间通过协作努力,在辛勤中体会到了乡野情愁,契合当代人精神层面的回归“乡土”的需求,以此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4.9 农业科技文化展示区 “一入此园皆风景,蝶莺迷寻花重影”。不同种类的果树开花和不同树木的季相变化都能让人看到美丽的花意景观。由此希望借助植物本身种类的丰富多样、形态的瑰丽多姿、物种搭配的层次、季相变化的绚丽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迷醉其中,激荡着人视觉上的寻美之旅。

5 道路规划

地形起伏是山地的特性,虽易形成跌宕起伏、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但是相对应的高差大会无形增加游客体力消耗和旅行的难度。因此,园区的路径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4]。其规划应以合理、安全、便捷为主,尽量结合地形地貌,充分开发原有路道。

场地内部道路规划设计主要考虑人流量,根据接待能力的估算值来确定道路承载能力,以此确定道路宽度、景观设置等内容,充分利用现状路网基础,结合园区生产和休闲观光交通要求进行优化布局和功能完善,形成了车道、步行道、滑车道、漂流道、马道、公共停车场等相结合的主次分明、便捷高效的道路交通系统。

6 水系规划

项目地北侧及东侧有东河蜿蜒环绕,构成了项目地的人字形水系,由北汇入东河。东部水系是漂流河道,水质受人为因素影响明显,而南部水系是天然的静水河道,应以保护水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为主,通过加大南静水河道的自净能力交互中和东部漂流水道是整个水系规划的重点。通过建设防护林带、生态驳岸、生态河道来实现保持水土、加强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图9)。

图9 水系生态分析Fig.9 Water system ecological analysis

6.1 防护林带 结合水位变化及分区生态控制要求,根据适水性和地形特征进行垂直分层绿化,在设计中使绿化种植获取多层次效果。生态防护林植被种植应符合水系生态环境,选择抗逆性强、速生、易繁殖、根系发达、水土保持性好的乔灌木树种为主。

6.2 生态驳岸 生态驳岸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在设计中应遵循自然地势条件,尊重场地肌理,采用乔、灌、草等多层次植被营造植物生态净化性的生境群落,调节水位,增加水体自净能力,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生态系统。

6.3 生态河道 河道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保持原始生态,结合河道的实际尺寸,遵循“宜宽则宽、宜弯则弯”原则,尽量使河道保持自然形态。在尽量减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种植水生植物带,分解有机物,吸收营养,净化水体。

7 植被规划

植物本身就是一种自然景观,一方面,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山地丘陵地区原生植被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并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景观上表现出丰富的植物群落特色;另一方面,山地丘陵地区自然环境较为复杂,生态敏感性强,植被、水体、土壤、动物、气候以及地质中任何一个因素变化都有可能破坏整个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5]。因此,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地域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土壤条件,遵循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发挥乡土植物和农业经济作物的景观潜质,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将点(斑块)、线(廊道)、面(基质)相结合,形成功能稳定、单元关联、空间协调的景观体系(表1)。对部分植被覆盖率不高或裸露处进行复植,选择适应性强、管理简单、保持土壤、涵养水源的乡土树种,组合配置植物,使深根和浅根植物形成根群立体分布,乔灌草立体配置,确保植被资源达到多层次利用,有效阻截雨水对山体土壤的直接冲击,从而减少水土流失[6]。

表1 功能区植物配置

[1] 石俊华.云南山地农业景观审美分析[D].杨凌:西北农业科技大学,2012:56-58.

[2] 张小溪.生态景观设计中人文元素的融合探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35-36.

[3] 刘晨辰.低山丘陵地区休闲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研究:以宜兴市鹅窠山休闲生态农庄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4] 张立磊.山地地区城市公园地形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5] 尹一帆.云南山地农业景观种植模式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4):33-35.

[6] 华欣,杨宇萩,罗言云.生态型山地公园植物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875-7877,7893.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hengxiang Mountain International Tourism Ecological Valley

SONG Jing-cai1, LI Jun1, ZHENG Shao-jiang2

(1. College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24; 2. College of Art,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24)

With Chengxiang Mountain 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valley as an example,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natural environment, land condition, landform, slope situation were analyzed, the project planning orientation and principles were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local conditions, respect for nature and ecolo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roject of Chengxiang Mountain international tourism ecological valley with mounta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s a feature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 function,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subject orientation, landscape planning, road planning, water system planning and vegetation planning were carried out. The scheme aim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environment and meet aesthetic demand by means of science, art and ecology, also hop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local mountainou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untainous agricultural landscape; Ecology;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宋晶才(1987- ),男,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木结构建筑。

2016-08-15

TU 984.181

A

0517-6611(2016)29-0174-06

猜你喜欢
山地景观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山地草甸
景观别墅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