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冬枣产业比较优势测算及地域对比分析

2016-12-01 10:26孙朝阳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9期
关键词:枣农冬枣单产

孙朝阳,张 帆,吴 越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烟台264670)



沾化冬枣产业比较优势测算及地域对比分析

孙朝阳,张 帆,吴 越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烟台264670)

根据2007~2014年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测算沾化各镇冬枣产业的比较优势,总结各镇冬枣产业发展现状。结果表明,由于土壤肥力、技术水平、种植规模和政府支持力度不同,造成了各镇冬枣产业比较优势的差异。对此提出了沃土工程、技术更新、精细管理、政府引导、合理分工等建议,促进沾化冬枣产业的协调发展。

沾化冬枣;比较优势;原因;建议

冬枣含19 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其VC含量是梨的140 倍,苹果的70倍,被誉为“百果之王”。山东滨州沾化区作为冬枣的发源地,全区种植冬枣3.53万hm2,生产的冬枣皮薄肉脆、甜度高,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但沾化各镇冬枣产业发展情况不同,种植老镇比较优势有下降趋势,而某些新产区发展迅速。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对沾化各镇冬枣产业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内研究冬枣产业优势的文献较少,主要集中于种植技术和贮藏方法方面。王存龙等[1]通过研究冬枣产地土壤元素的分布为冬枣田间管理指明了方向;赵春生等[2]分析了冬枣适宜的气候条件;李焕勇等[3]介绍了不同的冬枣栽培方式;王宏国等[4]总结了冬枣贮藏保鲜的有效方法。国内关于农业比较优势的研究较多,有全国范围农业的宏观研究[5-6],也有省域或县域范围内农产品的微观研究[8-9],测算农作物比较优势的方法已较为成熟。笔者运用比较优势指数测算近几年沾化各镇冬枣的产业优势并进行对比分析,客观评价各镇冬枣发展现状,并为沾化冬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分析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方法有很多,如国内资源成本法、转化法、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法、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等。其中,前3种方法主要用于比较优势的国际比较,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是从生产的角度,对生产某农作物的不同地区进行对比,适用于区域比较优势的测定。笔者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选取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沾化各镇冬枣产业进行实证分析[9]。

1.1.1 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AI)。效率比较优势指数是农作物生产力方面的测度指标,是当地要素禀赋、科学技术和物质投入的综合体现,计算公式为:

(1)

式中,APij代表i区j种农作物单产水平;APi代表i区所有农作物单产水平;APj代表全国j种农作物单产水平;AP代表全国所有农作物单产水平。其结果反映了i地区j种农作物单产的比较优势:若EAIij>1,则其单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数值越大,优势越明显;若EAIij<1,则其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数值越小,劣势越明显;若EAIij=1,则其单产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既无优势也无劣势。

1.1.2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AI)。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反映了某农作物在当地的种植规模和专业化程度,计算公式为:

(2)

式中,GSij代表i区j种农作物种植面积;GSi代表i区所有农作物种植面积;GSj代表全国j种农作物种植面积;GS代表全国所有农作物种植面积。其结果反映了i地区j种农作物的规模比较优势:若SAIij>1,则其规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数值越大,优势越明显;若SAIij<1,则其规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数值越小,劣势越明显;若SAIij=1,则其规模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既无优势也无劣势[10]。

1.1.3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通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可以更好地反映当地某农作物的综合水平,计算公式为:

(3)

其结果反映了i区域j种农作物在单产和种植面积上的综合比较优势:若AAIij>1,则其综合比较优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数值越大,优势越明显;若AAIij<1,则其综合比较优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数值越小,劣势越明显;若AAIij=1,则与全国水平相比,既无优势也无劣势。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沾化冬枣作为滨州特色产业,在当地农业收入中占比很大,而在全国仅占据小部分,因此为保证结果精确,将滨州市作为研究总体测算各种比较优势指数。笔者查阅《山东统计年鉴》《滨州统计年鉴》等资料,对2007—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并从平均水平和发展趋势上对沾化各镇冬枣产业情况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效率比较优势指数测算及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利用公式(1),计算得到2007—2014年沾化各镇冬枣产业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图1)。

从图1的平均值来看,下洼、大高、黄升、古城冬枣产业平均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均高于1,具有冬枣效率比较优势,其平均单产率高于滨州市平均水平;冯家、泊头平均效率比较优势指数低于1 ,冬枣产业处于比较劣势;从发展趋势来看,下洼镇具有明显的效率比较优势,但整体呈现出“倒U型”,并于2011年开始下降;大高、黄升、古城呈“赶超型”,并且大高、黄升在2014年超过下洼;冯家、泊头效率指数维持较低水平上波动。

图1 2007—2014年沾化各镇冬枣产业效率比较优势指数Fig.1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winter jujube industry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towns of Zhanhua in 2007-2014

2.2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测算及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利用公式(2),计算得到2007—2014年沾化各镇冬枣产业规模比较指数(图2)。

从图2平均值来看,下洼、黄升、大高、古城的冬枣平均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均高于1,说明这4镇具有冬枣规模比较优势,种植规模高于滨州平均水平;冯家、泊头的平均规模比较优势略低于滨州平均水平。从发展趋势来看,下洼的效率优势远高于其他5镇,呈现“U型”变动;黄升、大高、古城呈“增长型”并在2012年前增长较快,冯家和泊头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在1上下波动。

图2 2007—2014年沾化各镇冬枣产业规模比较优势指数Fig.2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winter jujube industry scale in different towns of Zhanhua in 2007-2014

2.3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测算及分析 根据图1、2计算结果,利用公式(3),计算得到2007—2014年冬枣产业沾化各镇冬枣产业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图3)。

从图3的平均值来看,下洼、大高、黄升、古城冬枣产业平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均高于1,高于滨州市平均水平,且下洼综合比较优势最大;而冯家、泊头平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处于综合比较劣势。从发展趋势来看,下洼具有明显的综合比较优势并呈“S”型微变;黄升、大高、古城一直处于增长趋势,并于2014年达到高峰;冯家、泊头呈无规律小幅度波动的特点。

图3 2007—2014年沾化各镇冬枣产业综合比较优势指数Fig.3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winter jujube industry in different towns of Zhanhua in 2007-2014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沾化冬枣产业发展最早的下洼镇正逐渐失去效率优势,并被大高、黄升赶超;在2012年各镇处于冬枣效率优势低谷。从生产规模上看,2007—2012年黄升、古城、大高规模优势上升较快,导致下洼规模优势下降。从综合比较优势来看,下洼依旧具有明显优势,主要由其规模优势所致;黄升、古城、下洼作为新生力量,综合水平持续上升;泊头、冯家各类比较优势均处于较低水平。可见,沾化各镇的比较优势各异并处于变化之中。

2.4 沾化各镇冬枣产业比较优势不同的原因

2.4.1 旧产地土壤肥力下降。下洼镇最先发展冬枣种植业,距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由于过度追求产量以及错误的用肥和灌溉方式,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导致单产下降,进而造成其效率优势逐渐丧失。黄升、大高等镇由于种植时间较短,土壤肥力高于下洼镇。

2.4.2 技术外扩。沾化冬枣产业发展的起始阶段,下洼镇最先掌握种植管理技术,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技术壁垒,所以下洼单产远高于其他镇。近几年,由于沾化政府在各镇大力推广种植技术,大高、黄升等镇种植技术已趋于成熟,单产也随之上升。

2.4.3 自然灾害使冬枣减产。冬枣个大体重,而且皮薄肉脆,落地即坏,所以易受冰雹、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2012年各镇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处于低谷,主要是受夏季台风“达维”的摧毁,沾化枣农损失了近1/3的收入。

2.4.4 种植面积趋于饱和。下洼镇冬枣种植历史长,至2007年时冬枣面积已接近总作物面积的90%,规模上升空间有限,导致规模比较优势有下降趋势,但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黄升、大高等镇种植规模增加迅速,从而当地村民收入也随之上升。

2.4.5 部分乡镇增长动力不足。冯家、泊头比较优势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规模上,一是当地政府重视程度不高,没有积极调动农民的种枣积极性;二是冬枣自种植2~4年后可结果,前几年机会成本较高,农民由于资金有限,不敢大幅度扩大种植规模;三是冬枣多作为鲜果销售需要保持其鲜销价值,但当地没有大型批发市场,枣农销售困难。在产量上,由于政府培训少,多靠枣农自主学习,种枣户少,枣农交流不方便,导致当地技术薄弱,管理落后,单产水平低。

3 对策与建议

3.1 实行沃土工程,进行标准化管理 为预防和解决土壤肥力下降所带来的产量、品质下降,应严格控制冬枣栽培密度,缓解土壤压力。实行沃土工程,施肥种类由无机肥转变为有机肥;施肥方式由填埋式转变为开沟施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增加土壤抗逆性;有机肥施肥用量增加到22.5~30.0 t/hm2;冬枣收获后及时施肥,以维持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抗冻力。

3.2 推动技术传播和创新 下洼冬枣种植起步早,已掌握核心技术,其他镇还处于摸索阶段。对此,各镇应加强交流,同时以互联网或者亲临指导方式深入对果农的技术培训,增强果农科学种枣的意识,推进各镇技术的协同发展。政府可以出资成立冬枣科研部门或与高校合作,研发先进的冬枣种植技术和新品种,比如良种选育技术和“沾冬3号”冬枣,提高冬枣生产效率和品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3 运用有效方法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 在降低产量损失上,积极推行枣园生草以保持土壤湿度,大力建设枣园水利设施,特别是排水沟渠和提水站,有效地防洪抗旱;用绳、竹竿等固定树干,减小风力的冲击以减少冬枣坠落;由政府给予大棚补贴,鼓励适度地采取大棚种植;政府等相关部门及时推广先进技术帮助枣农降低损失。在降低收入损失上,为枣树入保险以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资金损失,政府应为枣农和保险公司搭建桥梁,使枣农享受到优惠的保险;发展关联产业,比如深加工业,挑选被自然灾害损坏的冬枣进行脆枣、枣汁等产品的加工,同时可以发展集采摘、品尝、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园,促使枣农收入来源多元化,可以有效降低自身损失。

3.4 保产提质,精细管理 据测算,下洼等冬枣种植老镇种植规模已无上升空间,并且我国冬枣产量已接近国内需求水平,建议旧产地不再注重扩大规模,而是在保证现有产量水平基础上着重提高冬枣品质,努力确保沾化冬枣经久不衰。运用政府提倡的“3+N”管理模式,通过水肥一体化、人工疏果、沃土技术提升冬枣品质。目前枣农过度依靠农药防治病虫害,虽然冬枣个大无虫,但口感下降,而且违背了绿色理念。所以应推广运用杀虫灯、绿色诱芯、田间生草、冬枣套袋等多种绿色环保技术防治病虫害,保证冬枣的口感美观,由此可以满足高端市场无公害的要求,并有望创建自身品牌。对于黄升、大高等发展迅速的产地,不应盲目扩大规模,而应注重精细管理,提升冬枣品质,提高产品档次。沾化区政府继续保持每年举办冬枣大赛的传统,激励枣农向高端市场迈进。

3.5 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和培训指导 对于冬枣产业发展落后的地区,政府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加大宣传力度,提供有效的销售渠道,给予适当的资金补贴和贷款优惠,使更多农民敢于尝试;其次应引导枣农提前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种植技术,为冬枣产业的阳光发展奠定基础;最后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可以聘请专业人员、种植大户亲临指导或通过互联网向枣农传递相关信息,提高枣农管理和技术水平,促进当地冬枣产业的发展。

3.6 利用相对优势合理分工 沾化各镇优势各有不同,沾化作为老产区,由于土壤等原因在单产和种植面积的增加上已不具优势,应转向品质、效益更高的“沾冬2号”。黄升、大高、古城作为迅速发展的新产区,应发挥其单产优势,适当增加种植规模,种植产量更高、抗性更好的“沾冬1号”,同时注意保持土壤肥力。各镇充分规避其劣势,发扬其优势,使沾化区整体经济效益达到最优。

[1] 王存龙,刘华峰,夏学齐,等.沾化冬枣产地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对冬枣品质的影响[J].物探与化探,2012,36(4):641-645.

[2] 赵春生,雷玄肆,李业民,等.景德镇市引种沾化冬枣的气候条件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1):93-96.

[3] 李焕勇,董玉新,刘翠霞.沾化冬枣不同栽培方式对其植株主要生物学性状的观测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8(6):59-62.

[4] 王宏国,崔素芹,王玉芳.沾化冬枣贮藏保鲜技术[J].北方园艺,2008(1):232-234.

[5] 钟甫宁,邢 鹂.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与比较优势变动的实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4):260-263.

[6] 郭翔宇,刘宏曼.比较优势与农业结构优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18-219.

[7] 向云,祁春节,陆倩.湖北省柑橘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11):134-139.

[8] 赵浩宇,李玫瑰,倪淑欣,等.峄城石榴产业比较优势测算及地域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27-6629.

[9] 宋君,李玫瑰.烟台苹果产业比较优势测算及地域对比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8):187-189.

[10] 张大瑜, 邵玺文,凌凤楼,等.吉林省水稻生产省域尺度比较优势分析与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289-293.

Calculation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Zhanhua Winter Jujube and Reg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SUN Zhao-yang, ZHANG Fan, WU Yue

(Yantai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670)

According to the data from 2007 to 2014,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model was adopted to measur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winter jujube industry in different towns of Zhanhua.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winter jujube industry in different towns of Zhanhua was summariz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soil fertility, technology level, planting scale and government support caused the difference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winter jujube industry in different towns of Zhanhua.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fertile soil engineering, technological updating, precision management, government guidance and rational division, which promote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winter jujube industry.

Zhanhua winter jujub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Reasons; Suggestions

孙朝阳(1996- ),女,山东滨州人,本科生,专业:市场营销。

2016-08-31

S-9

A

0517-6611(2016)29-0209-03

猜你喜欢
枣农冬枣单产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圪蹴起”的红枣,富起来的枣农
“智耕牛”指尖“种”冬枣
一种锯齿状冬枣采摘装置
论新郑红枣的产业化
我的冬枣卖了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