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乡土的现代诗人

2016-12-03 19:49李拜天
文史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李山木叶诗意

李拜天

封丘乃人杰地灵之地,中国古代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诸侯会盟总计12次,其中3次都选在封丘举行,便足以证明封丘大地处处透着灵秀,寸寸厚重深邃。这片热土还成就了一代王朝300年的江山,孕育了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

几千年来,由于这块土地的人文历史缺乏必要的梳理挖掘书写和演绎,所以关于这片土地的文献及作品极其有限。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物华天宝、地处中原腹地的封丘,也只能默默无闻地淹没于中华大地的版图之中。可喜的是,诗人李山出现了。大地期盼着诗人,诗人眷恋着故土,这艰巨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李山身上。诗人也义不容辞地把这副重任扛在了肩上。

诗人李山扛起了这副重担,是因为他扛得起这副担子;换句话说,诗人脚下的土地就是他永远写不完的创作金矿。这就不难解释,这些年诗人一直高产的原因。回归诗坛十余年间,诗人李山写出了《青堆》《封丘作》《封元社区》《正月初三回李庄上坟》《故乡》《在封丘拾到一个两千年前的城》《荆宫乡政府间日出》《记住一个村庄》等等大量关于家乡的优秀作品,并出版了《风吹》等三部坚实的专著。

越是乡土的越是现代的,这句话用在诗人李山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他是现代诗人中乡土观念最强的一位。这种观念不是标榜的,而是根植在骨子里的,与生俱来的,这一点对于一个现代诗人来说尤其可贵。

虽然李山专注于对乡土的书写,而他其他题材的作品同样写得有声有色。大量的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作品共同构成了李山的写作全貌。2016年春节期间,笔者有幸又见到了几年没见的诗人李山。他还是那样英姿勃发,信心十足。这些都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又读到他一大批新作,厚厚的一大摞,几乎用了一整个下午才粗略读了其中的很少一部分。由于没有读完,就专门索要来诗稿,以便回到成都之后逐首逐首地仔细阅读。

诗歌语言的乡土性

诗歌语言是诗意呈现为诗歌的重要载体,既是形式,也是诗歌本身,更是日常语言升华为诗意语言的过程。李山的诗歌语言既保留了日常语言的鲜活部分,又对日常语言的惯性、惰性部分进行了有效突破,从而让他的诗歌既乡土性浓厚,又意蕴丰富。

“过去和现在的亲人在走动/有的在地上有的在地下”(《秋风辞》)。如此描写亲人,或者说这样怀念亲人,只有诗人李山才会有这个才情。这也正是李山诗歌的奇妙所在,更是诗人语言的重要特色。再往下“在刚收过的玉米田中弄出声响/秋风没有破绽……”全诗通篇没有一句乡土,却通篇盛满对乡土的热恋和深情。

诗人总是怀着对故乡的敬意,对故土进行洞察。这种洞察往往会通过诗人奇思妙想的诗意思维,逐渐呈现为诗人特有的诗句,从而给读者带来无限的意象空间,并引起共鸣。诗歌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创新,而诗人往往会从庞杂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并以他独有的诗歌形式呈现出来。比如李山:“现在站立的地方/一万年前还有谁在这里站过”(《倒叙》);“把羞涩埋在沙发的角落/窗外的夏天还在继续/起伏”(《夏天》);“还有一种木头穿云吐雾/五百里外一直在敲打我的耻骨”(《植物的总和》)。

诗人自1905年重新回归诗坛以来,一直在诗歌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这种诗歌技艺的飞跃是与诗人的勤奋分不开的;更重要的是诗人的那份责任感不断驱使其内心努力前行。而这一切皆源于他对乡土的发自心底的挚爱。比如“看见你的心跳大河敞开语言”(《夜》),“一股来自太平洋的风雪/又一次把贫困的沟拯救”(《拯救》)。诗人那饱含深情的诗句,每一句都掷地有声。

可以看出,诗人特有的诗歌语言是诗人对故乡情感的高度凝聚,是诗人内心真实感受的语言外溢,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乡土诗歌。只有这样的诗歌才能打动自己,进而打动读者。非常欣喜的是,诗人一直在向纵深挖掘,并不断地向诗歌奥妙之境探索。

诗人情感的乡土性

在技巧盛行伪情泛滥的时代,表现真情实感的诗歌作品就显得稀缺而尤为可贵。大浪淘沙之后,诗人的作品必然熠熠闪光。因为诗人李山的诗歌几乎每首都是从真情实感出发,直至热血沸腾,最后从胸中喷薄而出,并落纸为诗。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诗歌史即是心灵史,是特殊形式的文化史和乡土史。

从封丘大地的历史人文出发,诗人李山试图挖出更多的诗意,解开更多的真相,还原更多的史实。诚然,这个过程是艰难而复杂的,同时也是快乐而幸福的。这些年李山的诗路历程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每次见到他,一摞摞新作就足以证明他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艰辛!

“隔着两千多年的尘土瓦砾/浮出逼人的贞节与美艳/梓树翠鸟时时在提醒/一地覆盆子的泛滥”(《青堆》)。在诗人的努力下,尘封已久的封丘遗址、古迹慢慢清晰起来,被淡忘已久的古黄池历史、文化重新回到世人的视野。所有这一切李山没有白费:一个曾经偏僻的地名因诗人的作品而慢慢变得风景无限,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地方因诗人的劳动而渐渐变成一个令人神往的目的地。

所有这一切,不是怀着对故乡深情的人是难以做到的。诗人饱含情感的书写,每一行都满溢着乡土,甚至每一个字都带着乡土的气息。在现代乡村逐渐失去炊烟的大背景下,诗人的作品为我们保留了乡村最后一片人间烟火。

李山诗歌的现代性

创新和改变是一个现代诗人最可贵的品质,而李山就是这样一位诗人。每一次见到他,他的诗作都会有令人惊喜的改变。我们随便从诗人的新作中选取几首品读一下,就能管窥李山诗歌的时代性或曰现代性。

从诗学的角度看,诗歌的多维度指向,不但不会让读者迷路,反而会增加诗歌的魅力。“有时是不停的抚摸一件东西/有时是紧抿双唇望向远处”(《有时是》),诗人到底想告诉读者什么呢?经过层层铺垫,到了最后诗人才给我们表明了态度:“有时是暴风骤雨海啸山呼不能止抑”(《有时是》),虽没有给我们正面回答,但却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回味无穷,从而凸显出本诗的张力。

诗酒不分家,诗画也是。诗、画可以拥有同样的意境,有时还可以相互烘托映衬,从而把对方推向更高境界。“就这样忘记把锄把烂掉/荒草一次次漫过星辰”(《题一幅画》)。读了诗人李山的这首作品,或许我们更想欣赏画家的那幅画了。或许画家当时就是寥寥几笔,并没有如此构思,所有的意境或许都是诗人赋予的;但诗人创作了这首诗歌以后,画的境界顿时提升了不少。从这个角度上说,现代诗人还是以诗作画的画家呢!

“叶子枯时/跑马上山的人再一次成为石头”(《读辽史遥望木叶山》)。在诗人李山的诗中,有过很多古地名的复活,而这首诗不但让木叶山复活了,甚至还让契丹族的先民们重新回到山上,其人喊马嘶之声从诗中传出,响彻云霄,木叶山“又一次竖起了高度弧度/秋风飒飒马儿肥壮”(《读辽史遥望木叶山》)。李山的这首诗,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幕徐徐拉开,让今天的读者看到了一千多年前那个游牧民族曾经拥有过的辉煌。

猜你喜欢
李山木叶诗意
诗意地栖居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驴殇
驴殇
冬日浪漫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被耽搁的诗意
冰摧霜折傲骨在 漫天风雪写梅花——评赏李山所作风雪红梅水墨画
谁曾见过风
春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