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智障学生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

2016-12-03 14:27徐艳梅
江西教育C 2016年10期
关键词:智障米饭鱼儿

徐艳梅

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大脑活动障碍,感觉知觉迟钝,不善观察,不善联系,对新鲜信息接受困难,思维方式滞留在形象思维阶段,语言贫乏,身心发育远远滞后于正常儿童,但身处的社会环境与正常儿童一样,因而也需要具备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特殊儿童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历程、生活环境中,为特殊儿童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特殊儿童经过生活教育,拥有能独立地学习运用语文,能独立与人沟通、与人交往等独立生活的能力。如何在培智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活教育理论,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发展智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丰富语言词汇,提高智障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语言对于儿童的发展有其特殊的作用。儿童是以语言的形式,即借助语言的符号来领会、理解教材内容和教师的讲述的。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多种原因,表现出语言贫乏,思维能力差等特点,只有不断通过语言训练来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才能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注重智力障碍儿童常用词汇的积累,由词到句,丰富语言表达。依据学生语言水平的差异,注意指导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力争让每个孩子在语言方面都有所发展。

如在教“米饭”一词时,当一碗米饭展现在学生面前,大部分学生叫出“饭”,我告诉他们“这是米饭”。出示“米饭”,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强化,纠正发音。之后,引导学生看一看,闻一闻,向学生渗透 “白白的”“香喷喷”等词。语言能力差的孩子知道“米饭好吃”,语言能力较好的孩子则会说“我爱吃香喷喷的白米饭。”“白白的米饭不能浪费。”在从词语到句子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孩子们的语言丰富了,思维的准确性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感悟自然情境,激发智障学生表达的意识

语文是生活的写照,是典型化了的生活。《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生活语文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其实,智力障碍学生的童年生活也是童趣无穷,多姿多彩的。但是智障学生自己往往没有意识到,作为教师,要常常启发他们注意观察感受自己的生活,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激发他们表达的意识,提升表达能力。

课间,池塘边,孩子们喜欢围着池塘外围的栏杆望着水面。我凑过头去,问道:“孩子们,在看什么呢?”“我在看水中的鱼儿。”“荷花、荷叶。”“水。”……“鱼儿在干什么呢?”“鱼儿在玩耍。”“鱼儿在找吃的。”……孩子们就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在我的引导下,观察着池塘的一切,用自己掌握的语言,你一言我一语地应答着我的问题,甚至生成出意想不到的精彩。“鱼儿好快乐哦!”某个孩子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感慨。教师要善于发现大自然中的现有教材,指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感悟,在轻松的聊天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唤起智障学生的生活经验

目前,培智《语文》教材版本很多,这些教材内容虽不同,但都是从适应学生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因此语文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一个好的生活情境有利于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促使他们主动融入课堂,学习语文知识。对于智障学生来讲,由于生活经验相对缺乏,在语文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把生活的模拟情境搬到课堂上,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语文生活化,将生活语文化,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买菜歌》一课前,我带领本班智障学生来到附近的农贸市场参观,感受农贸市场的热闹。上课时,把教室布置成菜场的模样,摆上《买菜歌》中所介绍到的菜。学生们在轻柔的《买菜歌》旋律中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我让学生观察鸡蛋的样子,把鸡蛋放在手中摸摸,感受鸡蛋的“圆溜溜”,再引导学生说出像鸡蛋这样圆溜溜的东西;让学生看看鱼儿的样子,学学鱼儿一样蹦蹦跳,想想还有哪些喜欢蹦蹦跳的动物……学生兴趣盎然,完全沉浸在我给他们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当学生们挎上菜篮,在音乐声中排着队伍来到模拟菜场买菜时,他们已经能熟练掌握“圆溜溜”“蹦蹦跳”等词语了。

四、体验角色转换,提升智障学生的交际能力

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际交流,满足生活需要。智障学生的情感稳定性差,体验不深刻。在角色扮演中,他们被迫按照所扮演、所担当的角色思考体验,进行操作、对话、演示等活动时,就会产生进入角色的知觉,凭借这种知觉,会慢慢地理解角色在情境中的地位,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的情感。在教师将文本演变成真实情境时,师生在角色扮演的情境中进行交际对话,学习语言交流应对策略,真正理解掌握交际用语,掌握生活必须的技能。

在构建真实情境中,孩子们通过扮演角色,练习交际用语,形成了新的认知图式,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智障米饭鱼儿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鱼儿游走了”不一定是减法
鱼儿飞起来
鱼儿乐
脸上种米饭
脸上种米饭
称称米饭再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