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

2016-12-03 14:26魏清香
江西教育C 2016年10期
关键词:培养兴趣

魏清香

摘 要:“基础得靠阅读来奠定,大量阅读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如何巧借课文,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呢?笔者的实施策略是:巧借课文,激活阅读期待,诱发阅读兴趣;巧借课文,享受阅读甜美,强化阅读兴趣。

关键词:巧借课文 激活期待 享受甜美 培养兴趣

一、巧借课文,激活阅读期待,诱发阅读兴趣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兴趣是影响孩子学习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孩子们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课内是课外的前奏,课外是课内的后续。课文是窗口,由这一扇窗可以让学生看到更宽广的世界;课文是引子,由一个课例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广泛的兴趣,引发更多的课外阅读。

1.追:追本溯源。“源“指课文之源头,即阅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将学生的阅读引向纵深。如:《卡罗纳》一课教学就要结束时,孩子们都被文中来自“同学、老师、‘我及‘我母亲”对卡罗纳的关爱深深吸引着、感染着,课堂上充溢着一份浓浓的爱。此时,笔者满怀深情地告诉孩子们,《卡罗纳》这个感人的故事选自《爱的教育》,书中还有99个关于爱的感人故事。书的作者说:“这本书是特地奉献给九至十三岁的孩子的,书中记叙的就是四年级发生的100个动人的故事。”有了课文的引路,再加上老师的激情的适时推荐,学生的阅读期待被激活了,他们纷纷想方设法,找来这本书进行阅读。这种追本溯源式的延伸阅读,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又怎能不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呢?

2.借:借“题”发挥。这里的“题”指的是题材。即教师按照教材特点和单元阅读训练要求,推荐与单元教材同一题材的范文佳作,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辅助读物。如教学《生命 生命》一课,在这节课结束时,笔者这样引导:“孩子们,还有一位作家——克伦·沃森也写了一篇同名作品——《生命 生命》在这个故事中,一只被作者踩入沙土的蜜蜂是如何尽全力,一次次冲出沙土,重新展翅高飞。作者又为什么对他下跪呢?请你去读读这个故事吧。”相信有了这样的借“题”发挥,一定为学生的课外阅读点亮了一盏明灯,何愁学生不乐于阅读呢?

3.拓:由此及彼。这里的由此及彼主要指“由文及人”和“由人及文”的延伸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做由此及彼的引导。如《草船借箭》一课教学时,笔者抓住一个“笑”,让学生领悟诸葛亮的这一笑包含:曹操的生性多疑,不敢“轻易出动”;鲁肃的为人忠厚,周瑜的小肚鸡肠;诸葛亮的大智大勇。顺势告诉孩子们《三国演义》中还有更多描写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的事迹,这就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课后再安排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便水到渠成。又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适时插入《百年恩来》和《百年中国》的录像片段,激起学生课后阅读《伟人的故事》和《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由于有了课文的引路,学生自然乐此不彼。

巧借课文推荐课外阅读的方法,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给茫然中的孩子拨开了云雾,找到了阅读的方向,激发了孩子阅读的兴趣。

二、巧借课文,享受阅读甜美,强化阅读兴趣

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因此,巧借课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尽情享受课外阅读的甜美,能进一步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讲:即讲故事。对于故事性较强的课文,笔者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带领学生召开喜闻乐见的故事会。如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孩子们沉浸在可爱的人物形象和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感受着与大家分享的快乐。笔者适时抛出:“老师知道大家也在课外读了不少童话书,谁来说说,哪些篇目让你喜欢?为什么呢?”孩子们纷纷发言,有的说:“我被《海的女儿》感动,因为海的女儿为了爱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说:“我被《丑小鸭》感动,因为我学会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有的说:“我很喜欢看《拇指姑娘》,那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多有趣呀!”……课后学生找来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争相阅读,并自由组成小组,有的配乐讲述生动的故事情节,有的改编成童话剧进行表演,尽情体验童话带来的快乐。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了课外阅读的甜美,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也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2.赛:即竞赛。对于语言优美的课文或诗词,笔者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带领学生开展别开生面的语文竞赛活动。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结束时,孩子们被诗人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含着的深挚情谊而感动时,适时推荐孩子们课外去读表达真情的诗词,开展人间真情诗文朗诵比赛。孩子们找来了表现母子情、手足情、师生情、思乡情的《游子吟》《新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古诗,配乐朗诵声情并茂,竞赛竞争激烈,现场气氛活跃,孩子们的小脸上个个都洋溢着兴奋。又如《火烧云》一课教学结束时,孩子们被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火烧云吸引着,他们沉浸在对课文的欣赏中。于是,笔者提出了“傍晚的火烧云为什么会以红、橙两种颜色为主呢?”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在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并适时开展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活动。由于有课后知识竞赛的开展,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是空前高涨,课外阅读也就乐此不彼。

3.展:即展评。对于知识丰富的课文,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带领学生参与别出心裁的展评活动。如上《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恐龙对学生来说太熟悉了。课一开始,学生就能说出十几种恐龙的名称来,并能够一一介绍。由此抓住学生的兴奋点,笔者顺势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了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课后,再让学生阅读有关恐龙等古生物的书籍,出专题手抄报,在教室设置了“展评角”:展示手抄报和孩子们带来交流的书籍,进行展评激励,评选“班级读书之星”“手抄报之星”。这就既表彰了先进,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又进一步强化了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此,巧借课文,开展的每一项读书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舞台。使参与者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更爱课外阅读;旁观者也受其感染,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而渐渐喜欢上阅读。同时在活动中又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学生便会产生满足感和自豪感。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不断巩固,阅读量大大增加,学生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当然,巧借课文,培养课外阅读兴趣,赋予学生更有价值的大语文课堂,教师自身的文化积淀是重要的前提条件,需要教师广博地读书、积累,只有这样才能立足课堂,巧借课文,厚积薄发,信手拈来,把学生从课内带到课外,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个爱好,让书籍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

参考文献:

[1]李家同:大量阅读的重要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08-01.

[2]徐瑞霞: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5-04-01.

[3]杨琴:新形势下对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考[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2-01.

猜你喜欢
培养兴趣
翻转课堂,培养兴趣,改善职高数学教学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略谈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以合理运动实践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思考
浅谈小学生兴趣的培养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