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的培养

2016-12-05 10:27刘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0期
关键词:初中意识历史

刘芳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的培养,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班级、校园的建设,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民族平等意识的培养,中华民族意识的培养。在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培养中应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注意“民族英雄”内容的讲授。

关键词:初中 历史 教学 民族团结进步 意识

历史学科作为人类文明的总结,记载了世界上各民族产生、发展、消亡和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知识传授、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1]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1.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1)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的培养,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自觉抵制民族分裂活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第一,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认识历史真相,揭露分裂分子的阴谋诡计,反对民族分裂,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第二,民族团结进步意识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的保证。

(2)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的培养,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协调发展

初中时期是一个人的国家观、民族观孕育形成的基础时期,从此时开始对其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的培养,对其个人未来成长及祖国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若没有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就谈不上民族团结的局面;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谈不上经济的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的培养,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2]

2.促进和谐班级、校园的建设

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建设成功的大问题”。做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就是做稳定工作,做维护国家统一的工作。民族团结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个小社会,在校园中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其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所任职的学校汉族学生占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占少数,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始终渗透着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的培养,使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形成团结、奋进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促进班级和校园的和谐建设。

3.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需要

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教育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懂得各民族平等的道理。民族团结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代青少年肩负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对各种历史社会问题有深入分析的能力。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理解以及分析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提升其自身素质。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

1.民族平等意识的培养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民族平等意识,是培养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的前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充分引导学生认识各民族历史贡献

费孝通先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书中提出,中华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古老而经久不衰的文明之一,开始形成的时候就是黄河农业文化与长城以北草原文化结合的产物,二者在长期的碰撞、交流中互相吸收、融合,尤其是农业文化吸收草原文化,壮大自己,构成了中华文明最基本的成分。大量史实证明,少数民族在创造与发展他们自己的经济和文化的同时,为开发建设祖国的边疆地区,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过巨大贡献。例如,蒙古族忽必烈结束了祖国境内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建立元朝政权,统一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在此后六百多年的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又如,雄伟壮丽的北京,是汉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经过长期艰苦劳动共同建造的。这些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各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演变中所做出的历史贡献,有助于促进学生民族平等意识的形成。[3]

(2)充分引导学生发掘各民族优秀文化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上各民族人民共同开发、共同创造的结果。伟大的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和创造的结晶。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名著《千金方》就吸收了回纥医学上“火、气、水、土”四物的理论和许多少数民族的药方。张骞通西域后,那里的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植物,天马、汗血马等良种马开始传入中原。文学艺术方面,我国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和器乐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地区人民的艺术生活,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中国民族文化。现在的胡琴、琵琶、小鼓、腰鼓等乐器都来自西域“胡部”。瑶族的长鼓、苗族的芦笙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的绘图、雕塑等艺术成就很早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大同云冈石窟、敦煌壁画、克孜尔千佛洞壁画等都凝聚着少数民族艺术家的高超智慧,成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东方艺术的代表。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能否正确看待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民族问题的核心。在我国历史上,虽然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歧视,各民族之间也不时有战争,但是各民族之间的政治联系、经济往来、文化交流,仍然冲破种种障碍,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友好互助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中学历史教科书就是按照这种精神来叙述的。如两汉时期,虽然有汉与匈奴的战争,但是教科书还是通过张骞通西域、昭君出塞等史实着重叙述了汉同西域人、匈奴人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例如“岳飞抗金”的历史,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评书或小说的影响把“宋”看成“自己人”,而把“金”看成侵略者。为了纠正学生的认识偏差,教师就需要讲清汉族同女真族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岳飞抗金是我国国内的民族战争,战争的双方都是国内的民族,只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而没有侵略和被侵略之分。[4]

2.中华民族意识的培养

(1)中华民族的民族融合

汉民族约形成于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现在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在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也有过战争,但民族间的团结、融合一直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我们可以举出很多这方面的事例。 在讲“和同为一家”一课“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到吐蕃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思考、讨论和对相关史实的分析:文成公主入藏带去的书籍、谷物和蔬菜的种子,以及大批的工匠等,显然是为了发展吐蕃的经济文化,加强民族团结。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趋势是曲折复杂的,但又是必然的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例如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民族混杂的数百年时间里,是民族大融合的结果,许多历史有记载的族名如匈奴、鲜卑、羯、氐、乌桓等逐渐在现实生活中消失了。鲜卑拓跋部,进入中原地区后,由游牧生活逐渐改变成农业生活。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向汉族文明学习,改汉姓,说汉话,穿汉服,学汉制,尊孔子,与汉通婚等等,极大地促进了北魏鲜卑族的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需要指出的是,民族融合不仅发生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还存在于各少数民族之间。如历史上的东胡,“被匈奴击败后不复存在,其民众又分化、重新聚合为后来的乌桓和鲜卑族,而乌桓和鲜卑族又经多次演变,有的融入汉族,有的融于契丹、女真、蒙古、回鹘等族去了。”

(2)中华民族的民族抗争

中国虽有56个民族,但各民族同属于中华民族,形成了共同的中华民族心理和中华民族精神。我国境内的壮族、回族、满族、藏族、蒙古族、土家族等各少数民族在认同自己属于本民族的同时,均认同自己属于中华民族,尤其是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其中华民族意识表现得十分突出。对此,我们可以列出众多的史实:鸦片战争中清军少数民族爱国将领陈连升(土家族)、祥福(满族)、裕谦(蒙古族)等均为国捐躯;1888年,西藏军民浴血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入侵;甲午中日战争平壤之战中左宝贵(回族)牺牲,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入侵;抗日战争中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表现英勇等等。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培养的注意事项

1.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在具体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将历史教育与当今我国的民族政策联系起来。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如,在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可以专门介绍郑成功捍卫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今天任何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活动都是徒劳的和不可能成功的,也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所不可能接受的。

2.注意“民族英雄”内容的讲授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无论哪个民族的封建统治阶级都是借用封建正统观以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来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特别是大汉族主义正统思想,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因此,我们在评价民族英雄和民族历史人物时,一定要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克服狭隘的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强调从历史出发,关注其对本民族形成统一及社会经济发展繁荣所作的贡献;对促进各族间经济、文化等交往方面的贡献;在反对外来民族侵略和国内异民族压迫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国家统一和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结语

在学校开展以历史教学为主的民主团结意识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科学发展观,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当前所发生的社会现象,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至关重要的。历史教学应坚持不懈地进行以民族团结为基础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敞开双手迎接台湾回归祖国的那一天,让所有中华儿女都来庆祝国家繁荣昌盛和民族大团结的到来。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3

[2]姚本先《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王书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年研究回顾与思考》中国教育学刊 2007

[4]高永久《民族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0

猜你喜欢
初中意识历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新历史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