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资集团:扶贫“新模式”唤醒大山深处正能量

2016-12-06 01:30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 2016年40期
关键词:大山深处公司党委新模式

□《中国农资》记者贾然然

四川省农资集团:扶贫“新模式”唤醒大山深处正能量

□《中国农资》记者贾然然

“在四川成都很少能见到雪,而这里隔三差五的便会来一场,雪后的村子,山上山下完全是两个季节。”这是初次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尔赛乡洪洛村大部分人的第一感觉。洪洛村本是一个静谧、传统的小村庄,但在这样“一群人”的帮助、扶持下,显得格外神秘。据了解,洪洛村是四川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实施精准扶贫的对口帮扶村,该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全村不通公路、不通电,饮水、医疗设施匮乏,教育程度均较低,贫困人口文盲率为95%,按照国家贫困标准,洪洛村还有贫困人口38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4%。

有媒体说,大凉山的现状是因为习惯了救济、习惯了等待,相信随着四川省农资集团全新精准扶贫模式的深入,贫困现状将得到有力改善,村民也将由被动等待的消极心态转变为主动脱贫的积极心态。与此同时,四川省农资集团党委、集团将携手农户在通往致富的路上稳扎稳打,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将在大山深处扎根、崛起,终见胜利曙光。

四川省农资集团董事长邱述长正在为贫困户发放生活必需品。

肩负重任为大山深处带来致富曙光

洪洛村山高林少,坡度陡峭,是一个典型的不沿江、不沿边、不沿海的“三不沿”地区。从外部环境看,洪洛村耕地面积较少,且大部分都是坡耕地,土地破碎、土层板硬、土壤质量差、机械化程度低、难以形成优质良田,严重的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增收。四川省农资集团监事会主席王勇表示,导致洪洛村落后的因素是多元化的:一是农户的思想观念十分陈旧。洪洛村是典型的老凉山村落,生活生产方式仍然以传统的刀耕火种为主要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二是区位条件差。洪洛村位于越西县的边缘地带,地势偏远,与外界接触稀少,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三是没有产业支撑。农业生产多以户为单位开展,“土豆、玉米、‘荞子+养猪’”的传统家庭农业结构仍较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基本为零;无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方式相对落后,贮运、保鲜等,后续产业也未见雏形。

但凡是心中充满责任感、爱与激情的人来到这里,都会想为这里的村民做点什么,哪怕是举手之劳。2015年末,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让原本就已经交通不畅的洪洛村更加不便。四川省农资公司党委、集团派驻洪洛村的第一书记冒雪赶到洪洛村,在乡政府听完情况介绍后,就陆续召开了村民大会,然后又马不停蹄赶到贫困户家里。虽然外面阳光明媚,但房间里却漆黑一片,只能用手电照亮,木板拼凑的床板上堆满了苞谷秆。”经了解后发现,该贫困户去年一年的收入不到2000元,微薄的收入使他们每顿只有土豆果腹,逢年过节才有腊肉和鸡肉,75岁的老人还要下地干活。“我强忍着泪水,并告诉自己贫穷只是一时的,作为四川省农资公司党委、集团委派的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必须做点什么,尽快将这充满使命感的扶贫工作精准落实、做实,为大山深处带来致富的‘曙光’。”四川省农资公司党委、集团派驻洪洛村的第一书记含泪回忆说。

全员参与扶贫创新必须“接地气”

四川省农资公司党委、集团将精准扶贫工作放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记者来到四川省农资集团采访的当天,办公楼主要领导的办公室都紧闭着,经询问后得知主要领导都在扶贫一线,当天阴雨连绵,扶贫一线的种种画面不禁浮现在记者眼前。据了解,此次精准扶贫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产业扶贫等多种方式为抓手,以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富民强村”为主旨,以早日脱贫致富为目标,全面推进全村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共同进步。在四川省供销社的统一部署下,四川省农资公司党委、集团以“务实、持久”为扶贫总原则,数次召开班子专题会议,明确扶贫工作的牵头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承办部门,成立扶贫工作组,在全面掌握洪洛村农业生产实际和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充分研究论证,立足全村实际,迅速制定了洪洛村三年的扶贫规划方案和2016年度扶贫计划。重点以产业服务带动扶贫,以专业合作引领扶贫,以对口帮扶和文化科技助推精准扶贫,真正建立起有“造血”功能的良性、长久的扶贫新机制

新的扶贫方式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养殖、加工和外出打工等方式,要结合新时期发展特点,探索基于贫困村实际尤其是优势条件的扶贫开发活动,包括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产品、土地流转和资产入股分红等。所有的项目活动应该考虑其效益的可持续性,重点关注民生、增收产业、提高生活水平,更要注重贫困村村级组织能力建设和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还要包括技术能力和互联网应用能力的提高等。除了考虑生产的问题和需求,还必须考虑与市场相关的问题与需求,确保生产的产品具有市场前景,并有效地进行营销,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

授人以渔从源头解决贫困难题

为了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全力推进扶贫攻坚,为扶贫攻坚开出了许多“药方”。“为了更好地配合当地政府的脱贫攻坚工作,我们专门成立扶贫工作小组,对接尔赛乡洪洛村,目前正紧锣密鼓地配合当地政府完成一对一帮扶的相关工作。”王勇表示。四川省农资公司党委、集团不仅积极按照四川省供销社的的统一部署,以最快的速度选派了第一书记作为基层的“指导员”,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并定期向省社汇报扶贫工作进展以及下一步规划、措施,整个扶贫工作在缜密的规划中进行。

“进凉山、驻基层、听心声”是四川省农资公司党委、集团派驻洪洛村第一书记的连贯动作。没有基础产业支撑是洪洛村贫穷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以产业服务带动扶贫一举两得。在省供销社的统一领导下,四川省农资集团利用公司资源,拟尽快搭建产业平台,采取“订单式”方式开展优质农产品种植(养殖)、收购、营销等专业服务,推进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帮助洪洛村贫困户实现增收。除此之外,加快洪洛村合作经济建设,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引领扶贫也是重中之重。集团公司采取向每个贫困户捐赠90%专合社股本金并同时向专合社配资的形式,覆盖全部贫困户,探索建立“供销社+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完善专业合作社内部按照交易额返利和按股本分红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让入社者既能主动参与,又能认真投入,同时还能享受到分红带来的收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扶贫的同时更要开展科技文化扶贫。洪洛村文盲率在95%以上,当地村民对农业科技及相关政策等几乎不了解,村民尤其是贫困户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王勇表示,脱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大力开展文化科技扶贫项目,选派农资、农产品、农业科技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到村、户对口帮扶服务。通过举办彝汉语文扫盲班、计算机基础培训班、农科人员下村(乡)辅导班、化肥科学使用和病虫害防治辅导班等形式开展科技文化扶贫。除此之外,四川省农资公司党委、集团还定期组织培训核桃、花椒种植技能培训,畜牧养殖技术培训,公司党委还研究决定,投资20万元建立洪洛村级农资配送、农产品收购、农资科技服务中心一个,尽快实现农业科技扶贫。

在实施精准扶贫中,四川省农资公司党委、集团积极组织人员派驻凉山州越西县尔赛乡洪洛村,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与当地群众同生活、同劳动,他们与彝族同胞融为一体,以产业带动,让群众走上奔小康的幸福大道。全新的扶贫方式有感动、有亮点,更多的是创新突破,大山深处随着扶贫的深入终将迎来早日脱贫的胜利曙光。

猜你喜欢
大山深处公司党委新模式
大山深处的甜蜜事业
发挥公司党委核心作用和全体党员模范作用大力提升干部员工凝聚力战斗力
中盐新疆公司党委组织参观自治区反腐倡廉教育展览活动
晋东公司党委、冲压器材厂党支部等先进集体及个人受特能集团党建会表彰
大山深处 忠实履责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
大山深处的希望
大山深处的小姐姐
上海投资咨询公司党委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