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专业链与地方产业链有效对接的探索

2016-12-07 05:35邱福明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柳州产业链职业院校

【摘 要】本文以柳州职业教育专业链与地方产业链发展为例,探讨职业教育专业链与地方产业链有效对接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专业链 地方 产业链 对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57-0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并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相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这充分说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对于区域产业发展的作用以及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专业链、产业链及其对接机理分析

专业集群化发展是当前职业院校越来越明晰化的一种强化办学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策略。通过专业集群化发展,不仅可以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节约共享,还能增强与地方产业链的紧密对接程度。过去,人们常用专业群这个概念,随着对职业教育和地方产业的关注,与产业链相对称而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专业链”这个词。那么什么是专业链呢?有研究者认为:“在职业教育中,若干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着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并在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前后关联的专业存在着资源共享和相互激励,产生共生效应,由此而形成一条专业链。”也有研究着认为,“专业链是指一门学科专业由课程研发形成到衍生出具有相互联系的分支领域、新的综合性专业、边缘性学科专业的派生系列”。还有研究者认为,“在学科组群、专业组群与地方产业组群的内部又是各自以一定的方式形成有一定连接顺序和结构方式的学科链、专业链与产业链”。因此,我们认为,职业教育专业链是专业群概念的演化和深化,本文中的职业教育“专业链”一方面指同一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在横向上依照相关产业链的系列关系进行专业分化、衍接,或形成相联系的独立领域,或形成综合性、边缘性专业,从而进行专业设计和设置;另一方面指从中职到高职再到本科的专业序列,是一种由初级到高级发展的递进、众向关系。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也指产品生产的原料加工、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本文中的产业链取广义概念,即产业内上下游环节之间的产业纵向延伸关系,也反映了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其他链环与产业主体链环之间的关联,还反映了产业横向的关联拓展关系。产业链不仅关注产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流程(即价值链),同时还关注产业链内的产品与服务等的投入产出关系和价值创造中各组成部门的相互关系与结构(即供应链),还关注链内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关系的企业所组成的集群结构(即战略联盟)。

在职业教育领域,专业链与产业链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和对接关系,因为职业教育的属性即服务于产业发展,要满足产业发展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专业链要适应地方产业链开发和发展的需要,做好专业建设和人才支撑,适当时候要超前发展,以此来引领和带动地方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实现地方产业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二、柳州职业教育专业链与本地产业链对接现状

(一)专业现状。柳州市现有普通高校转应用型本科院校1所,主要开设了机电工程类(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交通运输类(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土建类(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相关专业,重点服务机械、汽车行业;高职院校4所(市属院校3所,区直院校1所),主要开设有15个专业大类的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软件技术、物流管理等151个专业(各专业比例如图1);中职学校19所(市属学校15所,其中城市学校8所、县级学校7所,区直学校4所),主要开设13个专业大类的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等132个专业(各专业比例如图2)。职业教育所办专业基础条件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育人质量显著提升,培养了大批实用技能人才,有效地促进了柳州经济社会发展。在专业结构上,基本形成了为本地产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特点的专业结构;在与产业结构对接上,开设专业以对接汽车、机械产业和现代城市服务业为主,基本上与柳州重点和支柱产业发展相匹配。

图1 高职专业大类分布情况

图2 中职专业大类分布情况

(二)存在问题。一是专业结构链与柳州产业结构链的吻合度有待提高。针对钢铁工业、化工工业、有色金属与新材料工业的专业存在缺口,为新兴产业服务的专业比较薄弱甚至暂缺。二是专业集中化程度较低。与汽车、机械支柱产业对接的专业在不同学校开设,专业设置存在“跟风”现象,教学资源投入分散,专业水平差异大。如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旅游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软件技术、物流管理等专业都达到4个布点,部分院校在校生人数不足100人;中职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布点达到8个以上,部分学校在校生人数却不足50人。三是品牌专业偏少,部分院校办学多年仍缺乏优势或特色专业。部分专业在区域内不同层次、不同院校之间人才培养定位趋同明显,实力不强,特色不够鲜明。比较典型的是“遍地开花”的计算机类专业和盲目跟踪“热门”、“一拥而上”的汽车检测与服务类专业。

三、柳州职业教育专业链与地方产业链有效对接的对策

柳州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内生了柳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这种形势驱动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首先应从专业建设的角度“积极应对”,这是职业教育专业链与产业链互动关系的新起点。主动适应柳州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要求,关键是建立柳州职业教育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对接关系和机制。

(一)以柳州地域产业特点为根基实施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统筹柳州职业教育专业布局,根据柳州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实际情况,制定机械、汽车、现代服务业、轨道交通等产业的“产业—专业”对接表。制定宏观调整方略,通过经费支持和政策支持的方式,重点支持柳州产业发展急需的主干专业,倾斜支持增设柳州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空白专业,积极发展有培养点且专业规模适度的专业。引导各职业院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控制与调整培养点多且专业规模偏大的专业,适度合并培养点多且专业规模偏小的专业。各职业院校分析自身优势和定位规划,对专业设置进行科学合理调整,重点办好与柳州产业结构联系紧密的传统优势特色专业,撤并、联办规模过小、办学条件薄弱的专业,新增服务柳州基础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专业。通过调整专业结构和优化专业布局,形成与柳州支柱产业对接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中高职与本科有效衔接、特色鲜明、品牌纷呈的专业体系,构建职业院校之间定位准确、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各有所长、有序发展的柳州“大职教”格局。

(二)依托柳州传统优势产业建设“产业—专业”链群以深化产教融合。依托柳州汽车、机械等支柱产业及现代城市服务业,在全柳州范围内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面向汽车、机械、信息、现代服务业、轨道交通产业的“产业—专业”集群。如汽车“产业—专业”链群,涵盖了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汽车整车制造业、汽车销售与运行服务三大环节的四大专业链群(图3)。针对每一个重点建设的“产业—专业”集群,统筹协调柳州职业院校师资力量,成立“产业—专业”集群建设工作协作组,促进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具有柳州特色和集群效应的专业群建设模式。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产业—专业”集群,提高办学水平,使教育特色与产业特点良性互动,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产业群经济服务,助推产城融合;鼓励职业院校围绕柳州市支柱产业,与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吸纳行业企业的专业建设理念与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实现集团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图3 面向汽车产业的“产业—专业”链群

(三)打造品牌专业彰显办学优势特色。职业院校以提升专业水平为核心,着力构建国家、自治区、市级、校级四级重点专业体系。政府主管部门按照分批立项、分类支持、持续推进的思路,高职立项建设一批市级品牌特色专业,中职立项建设一批市级品牌特色专业。从各校办学基础良好、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校企合作紧密的专业中,择优选择重点建设的专业,试点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引入国际先进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提升专业国际化水平。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一批国内一流、具有先进水平、国际知名的品牌专业,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鼓励和引导职业院校以质量和特色为教学改革重点,积极引入企业前沿技术标准和职业能力标准,引进优质课程资源、教学模式,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四)培育共享型专业着力疏通职教衔接体系。职业院校以支持服务柳州支柱产业的重点专业为基础两两组合,构建“中职—高职”、“高职—本科”协调发展的共建共享型衔接专业。重点建设若干对“中职—高职”共建共享型衔接专业,若干对“高职—本科”共建共享型衔接专业(含高端应用型本科专业)。支持联合共建共享型衔接专业的院校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开发不同层次人才职业能力标准,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实训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共建、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平台建设、技能比赛赛项开发、教学运行与管理等。力争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上打通“中职—高职”、“高职—本科”的培养路径,为探索多层级、立体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通过职业院校联合共建共享型专业建设,使柳州职业教育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声誉得到质的提升,辐射带动柳州职教园区院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晓玲.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办学模式若干问题的探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秦虹.职业教育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对接的探索——以天津职业院校与产业发展为例[J].教育科学,2013(5)

[3]董晓玲.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改革之路——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可行性分析[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4)

[4]张晖.产业链的概念界定——产业链是链条、网络抑或组织?[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5]姚奇富.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

【基金项目】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研究”(15YJC880058);柳州市柳州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 年度职业教育重点课题(2015A07)

【作者简介】邱福明(1982— ),男,江西赣州人,博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教育管理研究。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柳州产业链职业院校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产业链春之奏鸣
柳州老年大学校歌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