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窄损域缓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厌学情绪

2016-12-07 05:30池芳春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厌学学习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

【摘 要】本文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厌学与课程的损性总量占损益性总量的比例有关,比例大于损性阈限,学生厌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缓解厌学,要降低损性总量比例,提升益性总量比例。降低损性总量,包括收窄损域,降低损性强度;还可以增加益性总量,拓展益域,提升益性强度。通过学科交叉、增加修身内容、融入传统文化、真正因材施教,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益性内容,拓展益域,提升益性强度与总量。

【关键词】收窄 损域 思想政治理论课 厌学 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50-05

一、基本概念与研究思路

(一)损性与益性的概念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损性本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大量文献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面进行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厌学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损性本质。损性概念来自老子《道德经》,老子指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益是增加的意思;损是减少的意思。

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为道的范畴。道是名词性范畴,代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与境界。为是动词性范畴,代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与境界的过程。为道,可以解释为修习品德、增进修养、涵养道德的过程。

从性本善的角度分析,人生来是清净(善)的,道德是自足的,心性如明镜般毫无污渍。但随着入世渐深,本来清净的本性受到污染,增加了污渍(不善的成分),蒙蔽了灵明本性。为道日损,是从量变的角度分析为道的变化过程,是逐渐递减的过程。损性体现在每日逐步去除道德上后天带来的污渍。损性概念包含了削减、收缩、抑制、内省、清净、一统等概念的部分含义。专业课属于为学的范畴。学是名词性范畴,代表专业课所要学习的对象。为是动词性范畴,代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为学,可以解释为修习学问、增进知识、提高技能的过程。

从学而知之的角度分析,人生来是无知的,学问技能完全是空白,如白纸一般,毫无所知。为学日益,是从量变的角度分析为学的变化过程,是逐渐递增的过程。益性体现在每天逐步增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益性概念包含了诸如增加、扩张、开放、外向、活跃、多元等概念的部分含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本质上属于损性学科,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往往需要帮助学生脱尽旧日不良习气,清除学生心性系统中的毒素。因为学生已经适应甚至喜欢上旧日的不良习气,毒素与学生心性系统的结合十分紧密,甚至处于捆绑状态,这种去陈出新、删繁就简的过程,对处于青春期、追求快乐的大学生而言是无比痛苦的。大学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损性,必然带来苦感。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益性内容。如果只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损性本质,看到其必然带来苦感的课程性质,无疑是片面的,将不能找到突破口,寻求转苦为乐的法门。在大学开设的课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即使不是唯一的涉及领域最广泛的课程,也是少数涉及领域最为广泛的课程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属性是多元开放的,可以无限包容不同学科。一般学科往往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人,二是学问。能够兼而有之的学科,并不多见。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涉及对人的分析与提升,而且涉及学术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涉及对人的不同方面的分析与提升,涉及对不同学科的理解与体悟。这种学科属性的多元性与无限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益性特质。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益性潜质,消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损性影响,是突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二元对立框架,建立为道日益的课堂的关键。

3.厌学与损性和益性的关系。具体如下:

(1)思想政治理论课厌学的条件。损域与损性强度的乘积,即损性总量。与损性总量相对的概念是益性总量,益性总量是表示促使学生乐学的益性量值的范畴,由益性范围(益域)与益性强度的乘积表示。损性总量与益性总量之和,称为损益性总量。损性总量占损益性总量比例大于损性阈限(损性阈限是一个比例,是经验值,可以通过测试获得),学生普遍厌学;损域无限,益域为空集(空集表示没有元素,即益域元素数量为0),厌学程度最高。

(2)思想政治理论课乐学的条件。损性总量占损益性总量比例低于损性阈限,学生乐学;限制损域、损性强度和损性总量,拓展益域,提升益性强度和益性总量,乐学程度提高。

(3)既不厌学也不乐学的条件。损性总量占损益性总量比例等于损性阈限,学生既不厌学也不乐学。

(4)缓解厌学的对策。降低损性总量占损益性总量比例,使其尽可能低于损性阈限。一是降低损性总量,包括收窄损域,降低损性强度;二是提升益性总量,拓展益域,提升益性强度;负面清单制度是收窄损域、拓展益域的制度尝试。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益性内容,是提升益性总量的制度尝试。在收窄思想政治理论课损域的同时,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负面清单,强化损性强度,要以不提高损性总量为底线;只有如此,才能确保随着益性总量提升,逐步降低损性总量占损益性总量比例,缓解厌学。

(二)损性与益性概念辨析

1.损性与益性的原始含义是增减。通常语境下损益的褒贬色彩比较明显。损既带有减少的含义,也是贬义词;益既带有增加的含义,也是褒义词;提到损益,不免产生褒贬之义。但在老子关于“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表述中,损益的原始含义是增加与减少;损益的原始含义并不具有褒贬色彩。从原始含义出发,损益不带褒贬含义,损性与益性也不带褒贬性,损域与益域也没有褒贬之分(见图1、图2)。

图1 损性的原始含义与衍生含义 图2 益性的原始含义与衍生含义

不带褒贬的损益的原始含义,很好地解释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与内容属性。不能按照通常的褒贬意义,认为损益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判断: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是损性,因此是负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具有益性,是正面的。对损益的原始含义的界定,不支持损益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判断的观点。

2.损性与益性的衍生意义反映了学习兴趣。从原始概念出发,损性与益性还可以产生衍生意义。衍生意义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性相联系,反映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损性特质使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疏离、拒斥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减少;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益性特质使生机勃勃的大学生乐学旁征博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增加。损性与益性的衍生意义与厌学和乐学相联系。从衍生意义分析,损益具有了褒贬性;损性与益性分别体现出贬性与褒性,反映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厌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倾向(见图1、图2)。

从衍生含义出发,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益性,降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损性,可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乐学程度;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益域,收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损域,可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乐学程度;导致大学生厌学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是损性与益性产生衍生意义的出发点。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取决于效价与接受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取决于两个要素:效价与接受性。效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价值,接受性是教学内容被吸收的比例。效价越高,所传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价值越高,接受性越高,学生吸纳的知识越多。只有效价与接受性同时较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才能够提高。效价与接受性同时较低或者一高一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可能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效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性

负面清单的效价越高,接受性可能越低,效价越低,接受性可能越高。曲线l反映了负面清单反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效价与接受性之间的反变关系:在G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效价很高,但接受性过低;在J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性很高,但效价过低;导致在G、J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效价与接受性的乘积(效果)较低。相比较而言,在H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效价与接受性都比较适中,效价与接受性乘积(效果)高于在G、J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寻求合适的均衡点,使得效价与接受性的乘积最大,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如图3)。

图3 负面清单的效价与接受性的关系及最佳取值

4.负面清单的原始含义与衍生含义。具体如下:

(1)负面清单的原始含义具有益性。从效价角度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负面清单体现了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化育人功能的核心体现,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价值。从教化育人角度分析,负面清单不仅不具有贬义,而且具有崇高价值,是具有明显褒义色彩的重要教化育人工具,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价值的充分发挥。负面清单的这种概念界定,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负面清单的原始含义。此时,负面清单内容是有益的,属于益性内容。

(2)负面清单衍生含义具有损性。为了缓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厌学情绪,负面清单还要考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性。从接受性角度出发,负面清单具有贬义,不利于提升学生兴趣,不利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负面清单的这种概念界定,体现了负面清单的衍生含义。此时,负面清单属于损性内容。

负面清单上的事项,虽然引起大学生厌学,但并非具有负面价值的事项。负面清单恰好保障了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面价值。要严格区分负面清单对大学生学习兴趣的负面影响与对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保障的正面价值。

(三)损性与益性概念在治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厌学中的应用

1.大幅收窄思想政治理论课损域。损域是损性涉及的范围。损域可以是有边界的,也可以没有边界。有边界的损域是有限损域,没有边界的损域是无限损域。

负面清单是损域内所有元素的集合。负面清单制度界定了损域,给无所不包的损域划界,将全面覆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损域有限化,将损域限定在有限范围,并逐步缩小损域范围,有益于拓展益域,有益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列出负面清单、明晰负面清单、收窄负面清单,明确了损域的边界,大幅收窄了原本没有边界的损域,确保并极大地拓展了益域,有利于强化益性内容,缓解厌学,建设损性与益性相得益彰的、为道日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

2.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益性内容。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分析框架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只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道日损的性质,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无所不备的益性潜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人格养成与政治教育,囊括人生与学术所涉及的所有学科,具有无所不包、无所不备的开放性内容,开发益性内容,以弥补损性缺憾,建设为道日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大幅收窄思想政治理论课损域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无限损域与有限损域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无限损域。从接受性角度分析,损性是对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利的特质。没有负面清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损性覆盖整个教学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部范围都具有抑制性,损性覆盖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

损性有两个维度,一是损性范围,即损域;二是损性深度。损性范围是损性特质分布区域,损性特质弥漫整个课堂,则损性覆盖范围为100%,反之亦然。损性特质在课堂分布范围在0-100%之间。

损性深度可以用情绪抑制性程度表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涉及突破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的问题,事态后果严重。此类问题的处置对大学生情绪的抑制性强度最大,深度可以表示为100。无伤大雅的小是小非,其严峻性强度最小,深度可以表示为0。损性深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分布范围在0-100之间。缩小思想政治理论课损性范围,加强损性深度,是缓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厌学的关键。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限损域。损域是损性覆盖的范围。缩小损域,可以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感受更多自由。缩小损域的最佳路径是设定负面清单,变没有界限的损域(无限损域)为有限损域,将损性限定在有边界的负面清单里面。

(二)损域限定与红线保障

1.限定损域不应突破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只有限定损域并加深损域的深度,才能确保学生乐学。但损域设定不应该以突破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为代价,失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化功能。

2.确保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需要限定损域。对特定年龄段的大学生而言,能够承受的损性总量守恒。对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限制范围越宽,限制的深度越浅。对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限制深度越深,限制的范围越小。不能突破学生能够接受的损性总量,如果突破这一总量,则学生厌学情绪增加。

要使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得到有效保障,必须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力度,加深损性深度,使学生对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印象深刻;根据损性总量守恒,加深损性深度,必然要求收窄损性范围。

3.要在损域与损性深度之间寻求均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价取决于两个要素: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的全面性与强化程度。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的全面性涉及损域大小,强化程度涉及损性深度。在接受性不变的条件下,损性总量不变;损域与损性深度反向变化。

确保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需要在损域与损性深度之间寻求均衡。如果损域太窄,不能囊括全部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效价降低,突破部分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如果损域太宽,超出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必须的范围,则根据损域与损性深度的反变关系,则必然降低损性深度,使学生对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印象肤浅,思想政治理论课效价降低。接受性不变的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效价降低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下降。

这就要求将损域限定在均衡状态,求得损域与损性深度的均衡协调:既必须包含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不能忽略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的重要内容,又不能在此基础上随意增加负面清单内容,导致损性深度受损。

(三)益性受限与益性拓展

1.损域拓展与益性受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损域与益域是相对而言的。益域是损性特质不能触及的范围,在该范围内,益性特质与中性特质主导课堂,可以轻松愉悦地讨论任何话题。在特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损域覆盖范围占比越高,益域覆盖范围占比越低;损域覆盖范围占比越低,益域覆盖范围占比越高。

2.损域收窄与益性拓展。划定损域边界,使其具有有限范围,有重大意义。在划定损域边界之前,损域无边无际,可以触及任何话题,弥漫任何空间,充满任何时间,令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谈之色变。

划定损域边界之后,无论划定的损域范围有多大,其边界总是有限的,从理论上分析,有限损域比无限损域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学生可以在有限损域之外,与老师就任何话题进行愉悦轻松地沟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增加。

划定思想政治理论课负面清单后,逐步缩小负面清单,加深负面清单划定领域的损性深度,使学生对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刻骨铭心,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与效益。

(四)有限自由与无限自由

1.无限损域与有限自由。根据集合概念,损域与益域形成全域,损域与益域交集为0,全域包含的元素无穷多;损域没有限定边界时,损域的元素无穷多,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很难感知到益域的存在,所有被允许的事项都是经过老师批准后才可以进行的,有被恩赐的感觉,益域成为老师赋予的权利,人赋权利的有限性与恩赐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人治的课堂,成为学生与老师地位严重不对等的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厌学自此而生。

2.有限损域与无限自由。损域被限定边界后,损域包含的元素是可数的。益域是全域中剔除损域的部分,全域包含的元素是无穷的,拥有无穷多元素的全域,剔除掉有限的损域所属的元素后,其余元素的数量仍然是无穷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只要不触及负面清单规定的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能够感知到益域包含的元素数量是无穷的,所有不在负面清单的事项都可以不经允许而实行,学生的自由可以是无穷的,益域不再是老师赋予的权利,而是学生自有的天赋权利,益域元素的无限性与天赋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自由的课堂,成为学生与老师地位平等的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厌学自此得到缓解。

负面清单使学生的有限自由变为无限自由。只要师生固守底线与红线,老师上课与学生听课拥有广阔空间,享有无限自由。有限自由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负面清单,老师上课与学生听课不知底线与红线。无限自由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了明确的负面清单,思想政治理论课损性性质显化并有限化为负面清单,损性特质局限在负面清单内。拥有无限自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厌学情绪得到缓解(见图4)。

图4 负面清单实施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拥有无限自由

三、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益性内容

(一)多门学科交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质。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开放的学科,融会贯通诸多学科,形成独立的知识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益性内容主要体现在无所不包的学科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涉及所有学科,内容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可以无所不谈,兼容并蓄,很难局限于一门课程,而不旁及其他学科。

多学科交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益性内容开发的突破口。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全方位素养,吸纳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关注不同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特别是要照顾不同专业特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贴近具体专业学生的实际,讲授本专业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既教书又育人。对文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更多融入文科知识,使学生如沐春风;对理工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更多融入理工科知识,使学生兴趣盎然。对会计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更多融入会计专业知识,使学生格外亲切;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更多融入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使学生获益匪浅。针对的具体专业不同,教师所融入的学科知识也有所区别。

多学科交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的知识积累与技能素养,不逊色于专业课教师,甚至要比专业课教师在知识的广博程度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需要教师有毅力备好课,花费更多精力上好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达到新境界。

(二)增加修身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益性内容的开发,不仅限于学科知识的多元化与交叉融合,还要在人(学生)本身的教化方面有所突破。

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两个方面的研究对象:一是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二是通过与人(学生)的互动对人(学生)进行开发与提升。学科知识表现为知识体系的理论成果,技能体系表现为实践技能的理论总结,两者都形成理论体系,是总结经验的产物;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体现为教书。

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没有一门学科比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的距离更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密切互动,教书育人。学生对教师传授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可能并不感兴趣,但只要触及学生身心,学生无不有切肤之感。

大学生正处于生机勃勃、突飞猛进的成长阶段,成长过程中有困惑,有烦恼;有所得,有所失;有进益,有不足。大学生并不讳疾忌医,自甘落后。苦恼的是大学阶段,缺少中小学时期与教师的密切互动,缺乏教师持之以恒的关切和对症下药的辅导,学生苦恼于无从获得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学生成长中缺乏近距离指导的需求,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的成长修身课。紧跟学生发展节奏,准确把脉学生成长,随时长善救失,切入学生内心,参与学生成长,砥砺学生进步,亦师亦友,相互切磋,帮助学生修身,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最刻骨铭心的课程,厌学情绪一扫而光。

(三)融入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无论什么专业的大学生,都对历史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割裂与历史文化的天然联系,是厌学因素之一。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历史文化功能,无疑是增强益性的重要举措。在大学阶段,除部分专业外,历史文化知识进讲堂的机会有限。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历史文化开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历史文化素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文化深度与厚度,把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融入历史文化之中,无疑具有缓解厌学的效应。

(四)真正因材施教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一旦涉及与人互动,学生会感受深刻,刻骨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容易与学生产生一对一交流,完全可以建立起教师与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互动模式。互动过程中,学生各不相同,教师与每一个学生建立的互动模式完全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刻观察、详细了解、仔细研究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方式、表达习惯、心理特点、遗传禀赋、环境影响、教育背景、家庭条件、成长历程等条件组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组合,建立与其契合的沟通方式,给特定学生以特定的具体建议,指出其优点,婉转地告诫其应该补救的最大弱点,与学生建立亲切友好的关系,使学生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密友,从普遍厌学转而期待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学习、沟通与切磋。 (下转第79页)

(上接第53页)

一个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深受学生喜爱的多学科的渊博知识,特别是兴味盎然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将人格底线与政治红线融入学生修身实践的技能,有令学生翘首以待的教学魅力,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在成长中都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受益匪浅,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益性,缓解厌学。

【参考文献】

[1]朱景平,朱中原.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思考——高职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5(6)

[2]陈媛.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解决途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4)

[3]田烨.浅议建构主义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4]管新华.高校思政课网络化教学:必然选择、效能不足和发展方向[J].教育现代化,2015(15)

[5]武赢,曲成.浅析网络共享课程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管理与应用[J].鸡西大学学报,2015(4)

[6]孟剑琴.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情理交融的运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4)

[7]涂庆皓.激励理论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4)

[8]陈艳飞,陈若松.论高校思政课有效性互动教学设计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2)

[9]张琴.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厦门兴才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

[10]曾杰.信仰教育维度下的高校思政课改革[J].教育评论,2013(6)

[11]老子.道德经[M].长沙:岳麓书社,2011

【基金项目】西京学院2015校本一般教改项目“‘中国梦视域下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厌学问题防治”(JGYB1561)

【作者简介】池芳春(1971— ),女,陕西扶风人,硕士,西京学院通识教育中心讲师。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厌学学习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浅谈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在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女大学生的“厌学”现象研究及探讨
提高军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