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120例临床分析

2016-12-08 11:02宁小方姬富才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氯吡冠脉心血管

宁小方 姬富才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120例临床分析

宁小方 姬富才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目的 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 选择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既往未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随访观察12个月,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2周,观察组的LVEF与LVED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冠脉再狭窄率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室收缩功能,降低术后冠脉再狭窄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急诊PCI术;效果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斑块破裂而形成血栓,最终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一类临床综合征[1]。对于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由于能够快速开通梗死区域冠状动脉血管,在保护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改善预后方面可取得良好效果[2]。本研究对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近年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现将详情作如下报告。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既往未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75例,女45例;年龄为35~75岁,平均(50.5±4.5)岁;梗死部位:61例前壁,39例下壁,11例前间壁,5例广泛前壁,4例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类型:98例初发性心肌梗死,22例再发性心肌梗死。对照组男81例,女59例;年龄为37~73岁,平均(50.6±4.4)岁;梗死部位:72例前壁,48例下壁,11例前间壁,6例广泛前壁,3例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类型:115例初发性心肌梗死,25例再发性梗死。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所有纳入对象均满足以下条件:①心电图检查显示有至少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②实验室检查显示多种心肌梗死指标升高;③临床症状保持时间在30 min以上[3]。所有观察对象均排除以下情况:①有严重心肾功能障碍者;②近期有重大手术史或脑血管意外史者;③有血液系统病变者;④对本次选用药物过敏,或无法耐受治疗者等[4]。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急诊行PCI治疗,术前给予嚼服阿司匹林片0.3 g及口服氯吡格雷片0.6 g。冠状动脉造影前经鞘管给予肝素3 000 U,术前增加至100 U/kg;术中继续以每1小时增加1 000 U的速度加用肝素。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d,氯吡格雷片75 mg/d,连续口服12个月。对照组因各种因素影响,择期行PCI治疗:入院时嚼服阿司匹林片0.3 g及口服氯吡格雷片0.3 g。在溶栓时间窗内给予尿激酶150万U于30 min内静脉滴注,行溶栓治疗。溶栓后12 h,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续5~7 d。常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d,氯吡格雷片75 mg/d,连续12个月。在急性心梗后的7~14 d进行PCI治疗。出院后,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以上两组均于出院后12个月时复查冠脉造影检查。

1.4 观察指标 术后2周,均行超声心动图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随访12个月,复查冠脉造影检查,了解两组的冠脉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如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发生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人数/总人数×100%。

2 结果

2.1 心脏功能指标 观察组的LVEF与LVED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脏功能指标比较

2.2 冠脉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冠脉再狭窄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冠脉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STEMI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具有病情危重、变化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而及时行急诊PCI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对于STEMI,临床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尽可能快地恢复造成心肌缺血、梗死的主要冠脉动脉前向血流,挽救缺血的心肌细胞,避免左心室重构,以促进患者后期生活质量的改善。目前,急诊PCI被认为是治疗STEMI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仍有患者未能及时行急诊PCI治疗。有报道称,急诊PCI由于实施时间较早,能够快速、有效地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挽救缺血心肌的功能,使梗死范围明显缩小,有效减轻梗死心肌周围水肿,抑制心室重构,对保护与改善心室功能具有重要意义[5]。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周,观察组的LVEF射血分数即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则低于对照组,表明行急诊PCI治疗时,由于能够迅速、有效开通冠状动脉,恢复冠状动脉前向血流灌注,故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冠脉再狭窄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急诊行PCI治疗STEMI,近远期疗效均较佳,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可能性较小,安全性好。急诊行PCI治疗者的冠脉再狭窄率低于择期行PCI者,究其原因主要是:急诊PCI的实施时间是发病后12 h内,通过早期、持久、完全地开通梗死的相关血管,能够恢复冠状动脉远端血流灌注,同时为其他冠状动脉提供有效血液循环,减少或避免了心肌缺血或坏死的情况,故冠脉再狭窄事件减少;同时,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后,改善了冠脉微循环的灌注血流量,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恢复,可以挽救梗死区周围缺血心肌,避免了心肌坏死范围扩大,有利于保护心肌功能,有效改善了患者心脏功能,从而有利于保持心电活动的稳定,故因心肌缺血及心脏功能受损而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也随之减少;相反,择期再行PCI时,由于部分患者心肌已出现坏死情况,即使通过PCI手术也只能恢复部分冬眠心肌功能,对心功能的保护与改善程度不如急诊PCI有效,故复发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较高[6]。

综上,急诊PCI用于STEMI患者治疗中,可早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且术后发生冠脉再狭窄的机率小,恶性心律失常、复发心肌梗死率低,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不失为一种优秀的治疗方案,值得应用与推广。

[1] 李贵森,王云川.急诊PCI 术前强化他汀药物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8):65-69.

[2] 陈亚磊,张东凤,左惠娟,等.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1):15-19.

[3] 夏经钢,曲杨,胡少东,等.替格瑞洛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中期随访[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7(3):494-498.

[4] 张景昆,赵运涛,吴涛,等.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ST 段变化的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5,18(27):3270-3275.

[5] 秦黎明,左红,王阿莉,等.替罗非班在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 术前、术中的应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33(6):511-515.

[6] 张明亮,沈玉华,王环宇,等.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血小板聚集率、CRP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影响的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6,17(3):189-191.

R 542.2+2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1.011

2016-05-23)

猜你喜欢
氯吡冠脉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