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段柞蚕卵主要性状的差异

2016-12-12 07:51谌苗苗孟宪民宿桂梅
北方蚕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柞蚕孵化率个数

钟 亮 谌苗苗 孟宪民 戚 俐 宿桂梅 焦 阳 徐 亮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 118100)



不同时间段柞蚕卵主要性状的差异

钟 亮 谌苗苗 孟宪民 戚 俐 宿桂梅 焦 阳 徐 亮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 118100)

对辽蚕582、9906、抗大三个品种的不同产卵时段的柞蚕主要性状进行分析,得出第一昼夜卵具有更优良的经济性状,更有利于柞蚕良种繁育。秋季卵期调查中,三个柞蚕品种第一昼夜卵平均不受精卵数和平均卵重均优于第二昼夜卵。秋季放养调查中,三个品种第一昼夜卵平均发病率和产茧重量均优于第二昼夜卵。结果显示第一昼夜卵其主要性状均好于第二昼夜卵,因此选留第一昼夜卵放养,在柞蚕繁育过程中可达到抗病、抗逆及高产的要求。

柞蚕 性状 良种繁育 产卵时间

柞蚕是鳞翅目大蚕蛾科的泌丝昆虫。柞蚕放养于野外,其主要饲料树种为栎属中的槲类和栎类[1]。柞蚕的科学研究开展时间较晚,相对的研究报道较少,尤其是柞蚕良种繁育方面的研究方法仍然停滞在前人的成果。柞蚕良种繁育关键步骤涉及亲本选择,交配时长,产卵时长等多个环节。双亲性状互补、亲缘关系及地理相距较远等,已被公认为育种上选配亲本的重要原则[2],选择优配亲本进行杂交是提高产量等性状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柞蚕繁育过程中合理的选择柞蚕亲本进行交配,并保证12~13h的交配时间可以保证卵的正常受精[3]。产卵是昆虫完成个体发育、繁衍后代必经的生命阶段[4],柞蚕产卵过程是良种繁育重要环节。在东北地区柞蚕蛾自然产卵的盛期在夜间21~23时,白天产卵很少。通常采用产两昼夜卵。第一夜产卵量最多约占总量85%以上,第二夜约占10%。产下卵重以第一夜为主。为了孵化的整齐度,也可以采用产一昼夜[5]。

生产上为了获得更多的柞蚕卵量会收集两昼夜的卵,但不同时段的卵在重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差异。对于柞蚕不同时间段卵的研究仅仅了解一昼夜卵孵化率上比第二昼夜卵更加整齐,其他性状研究尚浅。因此我们有必要更好的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繁育出更高产更抗病的柞蚕卵为农业生产服务。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验设计

本试验选取现行生产上广泛使用的“辽蚕582”简称“582”,“9906”,“抗大”3个柞蚕品种作为试验对象,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提供,并于2014 年秋季进行卵期试验。每个品种30个雄蛾,30个雌蛾,交配后混合产卵,区分一昼夜卵和两昼夜卵。随机选取第一昼夜卵600粒,分成3个重复,第二昼夜卵600粒,分成3个重复,分别调查孵化率,死胚率,不受精卵率,卵重。卵面消毒、蚕室和蚕具消毒、收蚁等按照常规处理。秋季进行蚕期试验,全龄饲以麻栎,要求良叶饱食,常规饲养环境与技术管理,结茧后调查发病率,千粒茧重,产茧量。

1.2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采用当前国内认知度相对较高的DPS数据处理软件对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对第一昼夜卵与第二昼夜卵的各个性状进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秋季卵期调查

对供试柞蚕品种第一昼夜卵与第二昼夜卵的卵期四个性状进行调查,分别是卵重、孵化率、死胚卵数、不受精卵数。其中在卵重方面3个柞蚕品种第一昼夜卵的平均卵重结果为(1.84±0.04)g,第二昼夜卵的平均卵重为(1.67±0.02)g,表现为极显著差异(p<0.01)。不受精卵个数调查结果显示,3个柞蚕品种的第一昼夜卵的平均不受精卵个数为(4.78±4.2)个,第二昼夜卵个数为(9.39±8.62)个,表现为显著水平上的差异(p<0.05)。第一昼夜卵的平均孵化率和平均死胚个数分别为(98.55±0.65)和(1.38±0.60)个,第二昼夜卵的平均孵化率和平均死胚个数分别为(98.40±1.00)和(1.50±0.94)个,在这两个性状间第一昼夜卵和第二昼夜卵没表现出差异。通过对供试3个柞蚕品间种第一昼夜卵孵化率平均数比较发现582>9906>抗大,死胚个数9906>抗大>582,卵重582>抗大>9906,三个性状的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在不受精卵个数上,582>抗大>9906,差异较大。供试3个柞蚕品种第二昼夜卵间平均数比较发现孵化率582>9906>抗大,死胚个数抗大>9906>582,卵重582>9906>抗大,三个性状的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在不受精卵个数上,582>抗大>9906,差异较大。具体表现见表1。

表1 秋季卵期调查结果

注:df=8,*代表p<0.01,**代表p<0.01

2.2 秋季放养调查

对供试柞蚕品种第一昼夜卵与第二昼夜卵秋季山上放养情况进行调查,分别调查千粒茧重、发病率、产茧重3个性状表现。其中在发病率方面3个柞蚕品种第一昼夜卵的平均发病率结果为(31.63±11.81),第二昼夜卵的平均发病率为(43.48±16.69),表现为极显著差异(p<0.01)。产茧重量调查结果显示,三个柞蚕品种的第一昼夜卵的平均产茧重量为(485.29±168.83)g,第二昼夜平均产茧重量为(363.49±114.55)g,表现为极显著水平上的差异(p<0.01)。第一昼夜卵与第二昼夜卵在千粒茧重这个性状上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2.59±1.08)g和(21.43±1.22)g。通过对供试,3个柞蚕品种间第一昼夜卵平均数比较发现,千粒茧重582>抗大>9906,发病率582>抗大>9906,产茧重量9906>抗大>582。供试,3个柞蚕品种间第二昼夜卵平均数的比较,千粒茧重9906>582>抗大,发病率582>抗大>9906,结茧重量9906>抗大>582。具体表现见表2。

表2 秋季放养调查结果

注:df=8,**代表p<0.01

2.3 性状分析

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对以上7个性状的2个处理,(即A处理,产卵第一昼夜,B处理,产卵第二昼夜)配对T检验的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孵化率、死胚率、千粒茧重在2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它4个性状在2个处理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第一昼夜的结果好于第二昼夜的结果。即:①前24 h产的卵多而重,后24 h产的卵少且单粒卵轻且配对样本相关系数达0.478;②不受精卵率前24 h显著少于后24 h,且配对样本相关系数达0.84;③前24 h产的卵,蚕期发病率显著低于后24 h产的卵,配对相关系数达0.98;④前24 h产的卵,其单蛾产茧量显著高于后24 h产的卵,配对相关系数达0.86。 见表3-4。

表3 秋季卵期性状配对T检验

注:df=17

表4 秋季放养性状配对T检验

注:df=17

3 小结与讨论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前24 h产的卵,其主要性状均好于后24 h产的卵。因此在选择与卵期性状有关的性状时,可以通过卵期性状的间接选择,即选留前24 h产的卵继代放养,可以对抗病、抗逆及产量性状实现间接选择,并能达到较为理想的选择效果。

此次试验选取的3个柞蚕实用性品种在生产上应用范围较广,被广大蚕农所接受。9906具有产量高、龄期短、产卵多、抗性强[6],抗大具有抗病抗逆性强、丰产等优点[7]。辽蚕582是近几年培育的新品种,具有对微粒子病的抗性,其属于大型茧品种的范畴,因此产卵量相对较高,蛹体较大。本试验在同样数量的卵量下582品种的第一昼夜卵和第二昼夜卵相对较重,也反映了582大型茧的特性。但是由于秋季放养过程中遭受了天气和天敌的影响导致582在品种间的结果比较上失去优势,并没有反应出其卵量高,抗病优良的特点。其他两个品种在结果上很好反映了各自的品种特性。需要后期对582的试验结果进行重复试验。

通过对三个品种的不同时间段的卵重比较发现,第一昼夜卵明显重于第二昼夜卵,猜测母蛾的卵形成过程实际是体内蛋白质及各种物质消耗的过程,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在前期被消耗,后期卵的形成会越来越少且重量减小。因此卵重的结果也符合第一昼夜卵量多的客观事实,而相对营养物质的减少也造成了卵期及蚕期的抗病能力下降,所以第二昼夜卵相对发病率会高。综合3个品种的试验结果唯独582结果相对不理想,这与柞蚕育种整个选育放养过程有着一定的联系。表型是由基因型加环境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8],品种个体选择的结果可以通过前期的卵的性状有所反映。后期环境影响再放养过程会有所表现。因为柞蚕属于野外放养型,因此后期环境影响相对较大。所以此次582结果不理想是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仍然能够反映出出不同产卵时长对柞蚕主要性状的影响。

通过本次试验对柞蚕产卵时长不同的柞蚕性状比较得出结果认为,今后在柞蚕生产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只收集第一昼夜的柞蚕卵。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提高柞蚕的抗病性,健蛹率等多项指标,在损失少量第二昼夜卵的情况下,采取合理的放养技术,会将产量和质量同时提高一个档次,使得效益最大化。

[1] 冯绳祖. 柞蚕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1.

[2] 徐静斐, 汪路应. 水稻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J]. 湖南农业科学.1980(6):11-15.

[3] 焦阳, 孟宪民, 戚俐,等.柞蚕成虫交配时长对卵期主要性状的影响[J].北方蚕业. 2015, 36(1):18-21.

[4] 张贺贺,陈家骅,季清娥.影响昆虫产卵行为的因素及其应用研究概述[J].环境昆虫学报.?2015,37(2):432-440.

[5] 秦利. 中国柞蚕学[M]. 北京: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3.

[6] 王德生. 柞蚕新品种9906[J]. 农村科学实验,2009(3):33-33.

[7] 石淑萍. 柞蚕抗大反其杂交新品种[J]. 新农业,2007(1):55.

[8] 陈伟光. 蛋鸡舍内空气质量控制方法[J]. 中国禽业导刊,2001(24):21-21.

The Difference of Main Traits of Tussah’s Eggs in Different Periods

ZHONG Liang,CHEN Miaomiao,MENG Xianmin,QI Li,SU Guimei,JIAO Yang,XU Liang

(Sericultural Institute of Liaoning Province,118100,Fengcheng,Liaoning,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traits of three tussah varieties in Liaoning province in different spawning time, namely, Liao 582, 9906, and Kangda.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ggs at first 24 h have better economic traits and more advantageous to tussah stock breeding. In the autumn survey during egg period, the average unfertilized egg numbers and average egg weights at first 24 h were better than the second 24 h. In the autumn breeding survey, the average morbidity and cocoon weight of the first 24 h eggs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24h egg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ain traits of the first 24 h eggs are better than the second 24 h eggs. In consequence, the requirements for disease resistance, stress resistance and stock yield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selecting and remaining the first 24 h eggs in tussah stock breeding.

Antheraeapernyi; trait; stock breeding; spawning time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2);辽宁科技攻关项目

钟亮(1987-),男,硕士,研究实习员,从事柞蚕育种研究。

徐亮(1972-),男,硕士,研究员。E-mail:xulianglcs@163.com

猜你喜欢
柞蚕孵化率个数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柞蚕饰腹寄蝇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研究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浅述影响蛋种鸡种蛋孵化率的若干因素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最强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