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6-12-12 06:57郑艳
科教导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贫困生高校

郑艳

摘 要 当下,高校收费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使得中国家庭平均承担的教育成本逐年上涨,高校贫困生这个特殊的队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如何解决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从高校贫困生心理出发,对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完善提出了笔者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高校 贫困生 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10.08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reform process of charging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speeding up, so that the average cost of education in China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special team size of the po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lso expanding. How to solv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poor students is a difficult problem to be solved at pres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authors own view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of the po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of the po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ollege; poor students; psychology education

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高校贫困生主要就是指那些在高校学习期间学费以及生活费难以得到保障的学生。从当下的招生形势来看,随着高校扩招趋势愈演愈烈以及高校收费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使得中国家庭平均承担的教育成本逐年上涨,高校贫困生这个特殊的队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尽管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在高校资助方面投入了不少的资源,诸如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等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类弱势群体在物质方面得到帮助的同时,精神方面的帮助却是远远不够,主要表现为这类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卑心理,所以说,心理的贫困也不容小觑,毫无疑问,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着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和和谐校园的构建。所以说,作为高校工作者,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如何解决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1 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1 迷茫心理

迷茫心理主要就是对新环境下的各种不适应并由此引发的各种冲突,进而使得心理上出现莫名失落情绪。对贫困生来说,由于家庭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使得对优秀成绩的追求成为了自身可以依靠的资本。从实际的教学经验来看,大部分的贫困学生主要来自于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教育资源相对少,使得不少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再加上家庭的经济压力使得这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还需要做兼职来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这就使得他们在心理上承受着双重的压力,反过来,这些心理压力也会制约他们学习的进步,使得贫困生在学业和兼职中难以取得平衡,如此一来,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就很容易使得他们产生失落感,进入迷茫的迷沼而难以自拔。

1.2 自卑心理

毫无疑问,经济上的压力使得这类学生在日常中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但是当前社会大环境陷入了一种浮夸攀比的浮躁状态,体现在校园中就是学生之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大有市场,这种不良的校园环境也会使得学生心理上形成巨大的落差,难免会觉得处处不如人,进而自怨自艾,郁郁寡欢,在人际交往方面会比较被动,同时,贫困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自尊心特别强,这就使得他们容易成自尊却又自卑、坚强却又脆弱的双重性格。

1.3 自我封闭心理

对于贫困生而言,与其他的学生一样,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期待着人际交往,但是,从他们自身来看,由于害怕来自他人的异样眼光,这类群体往往并不轻易的向其他人展示真实的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往往容易陷入非常被动的状态,并且容易因为小小的挫折而感到羞愧。在生活困难面前,他们往往会采取封闭的心理,把自身的失败归结到贫困,进而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一旦没有得到宣泄就会使得他们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心理,久而久之,他们害怕进行人际交往,经常选择独来独往,将自己与集体独立开来,封闭自己的内心。

2 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个体的心理素质影响心理健康

囿于家庭经济困难的窘境,一些贫困大学生难以对自己做出合理的评价,对于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进而出现心理偏差。这种偏差也会为心理疾病的出现埋下祸根,使得他们在思考自身与社会关系的时候,难以站在正确的出发点来思考问题,进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不少贫困大学生对自身的贫困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错误的认为这就是一种耻辱,在面临着人生挫折的时候,很容易将贫困作为自身的挡箭牌,产生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这些不良的倾向都不利于大学生健康的成长,同时还容易使得贫困大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负性改变更加剧烈。

2.2 社会环境影响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社会上的各种思潮暗流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校园中盲目攀比的浮躁环境加剧了贫困生对金钱的渴望,现实的残酷性使得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和嫉妒的心理,进而出现一种仇视的负面情绪,这使得他们很容易采取一种过激的行为来实现心理短暂的平衡。除此之外,由于社会对贫困的一些偏见,使得这些大学生主观上并不愿意承认贫困的现实,即使在物质上得到了帮助,却在心理上形成了沉重的负担。

3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建议

3.1 教育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 帮助他们心理脱贫

要想使得贫困生能够摆脱心理贫困就必须与时俱进,更新陈旧理念,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坚强的性格,打造健康积极的人格。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宣传校园自强之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多种方式方法,改变贫困生的认知,给予他们克服生活困难的勇气,授予他们进行心理保健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他们找到进行适合自身的自我调适心理方法,进而可以避免他们一直处于心理失衡的状态。作为教育者,我们也需要积极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贫困,贫困并不是他们自身的不足,而是多种原因的综合结果,可以帮助他们分析自身的难处,加深其对贫困的认识,进而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尽管贫困生现在面临着物质上的贫困,但却已经站到了获取精神财富道路的起点。贫困生只要认清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合理位置, 努力消除自卑, 树立信心, 他们最终将会战胜自我, 远离心理贫困。

3.2 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 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毫无疑问,经济问题的客观存在是贫困生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源,所以要想解决贫困生问题,我们就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问题。从目前的高校实际来看,贫困生的资助主要有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以及一些补助等项目构成,从目前的高校实际来看,由于奖、助学金的标准以及贫困生的证明手续等等使得只有少数贫困生能够获得这类资助,所以说,对于高校来说,一定要切实的执行国家关于贫困生资助的政策,确保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能够获得真正的帮助,同时作为校方,还可以进行社会募捐,设立专门的助学基金,帮助贫困大学生度过难关。

3.3 防止把贫困生工作简单经济化, 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从目前的高校实际情况来看,对于高校贫困生问题,各方都采取了一定的保障措施进行解决,这也直观体现出了社会各界以及党政机关对这类特殊群体的关注和重视。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时候,也应该看到仅仅只有物质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这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要想解决根本问题,就需要我们转变以往经济脱贫的落后理念,需要积极向经济、心理双脱贫入手,在以往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提供技能培训,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改善自身的经济条件。

3.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增强贫困生的自信心

作为校方,在学校中应该积极地提倡勤俭节约、努力进取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改善当下校园内拜金等不良风气,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中心、团委、学生会等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合作,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对学生之间也要注重管理工作的开展,积极倡导同学之间能够互亲互爱、相互帮助,进而可以真诚相待,如此一来,可以为贫困生的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这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5 建立贫困生档案, 保证贫困生教育管理工作及时到位

毫无疑问,对于贫困生教育工作来说,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这项工作不仅仅包含着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还有学生的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性,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好这项工作,教育者必须事前做好充足准备。具体来说就是高校需要建立建全一个涵盖贫困生家庭情况、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动态信息档案,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的效率,对于贫困生而言,他们也希望被了解、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通过动态信息档案的整理和归集,教育者可以很容易的掌握学生的具体信息,可以更好的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针对性的辅导,达到逐步实现思想疏导的良好效果。

3.6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对于贫困生来说,心理问题是阻碍其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因素,所以说,要尽可能的开展心理指导,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尽可能的认清自己的困境,只有知道自身的不足才能针对性的进行完善,尽最大努力减少贫困生由于挫败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加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这样可以防止不良情绪的影响,并针对性的进行疏导。除此之外,还可以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应对能力,使高校贫困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下,提高自身的随机应变能力,树立起积极地人生态度。同时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让这些学生能够明白自身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疏通途径,尽可能的消除这些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达到心理扶贫的目的。毫无疑问,高校学生心理扶贫的道路漫长且艰难,我们对这个弱势群体进行经济支援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大精神疏导的力度,帮助他们走上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只有这样,高校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姚薇,周学铁.“多元化”教学理念中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

[2] 王丽花.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2).

[3] 肖建国,王立仁.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思想教育对策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2).

[4] 梁光霞,甘金莲,梅金姣.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教育效果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2015(4).

[5] 刘佳琛,孙时进.高校贫困生心理隐患的社会成因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4(6).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贫困生高校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浅谈中职电工电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