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农村中心校“统分式”教师培养模式思考

2016-12-13 12:15严美娟
教育家 2016年44期
关键词:同质研训研修

文/严美娟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农村中心校“统分式”教师培养模式思考

文/严美娟

农村中心校下辖几个校区,教学点多,而且各教学点的办学规模小,以教学点为单位的培训师资非常匮乏,一般就采取统一的全员培训。单一的全员培训虽然受训面广、投入的成本比较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各学科之间的共性问题,但一些弊端也暴露无遗:培训形式单一、机械,施训者一言堂,受训者单向接听信息,信息传递不对等;培训内容统一、庞杂,学科性不突出,受训者参与热情不高,获益低;培训时间统一、集中,影响正常教学,课务调整难,参与率不高;个别培训中只关注几个骨干教师,许多教师被遗忘在角落里。

另外,教师的知识结构与任教学科的不对应、不匹配,缺少与教研相匹配的培训内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差别很大,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之间的关联性不大,这样容易造成培养低效或失效。如何根据农村中心校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实施有效的策略,充分发挥研训作用,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得到不同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深入探究,在理论上不断总结。

顶层设计 明确目标

教师培养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复合体,需要在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培养。

科学测评,分类筛选 过去我们较为简单地以教龄长短来划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这样的划分简单省时,却忽视了教师自身素质的差异。在对象的分组中,我们突破年龄界限,采用师生访谈式,专业素养的测评,课堂实践考察,慎重地甄选专业发展水平相接近的教师进行同质培养,分成“新手型”“成长型”和“成熟型”三个组别。将经验和专业能力相对不足的新手型教师集结成班;将能力和专业水平较强,有潜质的成长型教师集结成班;具有一定功底的成熟型教师组合在一起,形成学习型组织。

确立目标,分层要求 当目标离能力的距离越近时,达成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分层要求,让老师们在“最近发展区”发展,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新手型教师要初步掌握学科教学常规、技能,了解学科教学内容体系,理解课程标准;成长型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较高的课堂诊断与分析能力,对学科教学有一定的见解;成熟型须达到较强的学科引领能力,引领学科组成员开展专题研究,力争出一部分研究成果。让每位教师不断地吮吸着适合自己的营养,使自己的专业肌体更“丰满”“壮实”。最终让不同的教师都有所发展:让会“飞”的人先飞,会跑的人先跑,适合步行的人行走在专业发展路上,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研究力、执教力、创造力。

构建体系 点面结合

教师是培训的主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研训的舞台上应该“一个也不能少”。如何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需要构建

点面结合的培养体系,让培养的肌理清晰起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前所中心小学实施“统分式”模式,把异质“统一研训”与同质“分散研训”结合起来。异质“统一研训”就是将不同学科的教师集中研训,同质“分散研训”即寻找教师间的共同点,以共同话语为基点,将全街道教师按学科分散成不同的组别,大学科街道内同质,小学科校际同质;大学科实施分层研训,把专业发展水平相同层次的教师集结在一起进行研训,分成新手型、成长型、成熟型三个发展层次的研训。(详见导图)

“统分式”教师培养体系框架图

丰富课程 体现层次

课程是教师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成长的载体。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以优质、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基本条件。我们对各学科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双向分析,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校区的特点,探寻街道内的异质“统一研训”、各校区的异质“统一研训”的具体内容及三个不同阶段“新手型”“成长型”“成熟型”相适切的研训课程。统一培训的课程包含三大板块,让老师们了解最新教育教学动态,掌握学科教学的技能技巧,运用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分散研训课堂更注重三个层次的区别。新手型教师通过整理学科知识体系,熟悉新课标内容,学习教学常规、技能;课程内容为学科课程理念、学科整体体系、教学常规技能。成长型教师研读有代表性的著作,熟悉本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开展学术讨论活动;课程内容为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课堂诊断能力提高、论文著述的撰写能力提高。成熟型教师对前沿性的焦点问题开展一些实效性的专题研究,课程内容为前沿研究内容、课堂把脉能力、教育科研专项研究。

探寻模式 追求实效

“统分式”校本研训通过对教师学习的外部刺激,应用“制度、评价、考核”引领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更主要的是通过教师在“统分式”的研训过程中每个教师个体主动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学习过程及研训的审视并进行每次研训的分析、反思、感悟,不断地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教学行为,自觉和不自觉地进入充满教育激情的教学与学习状态。我们探寻最佳模式,提高教师培养的实效性。

“统一研训”模式,主要采用案例讲解式——主讲教师收集教师教学中存在问题或自己教学经历中的典型例子,剖析案例中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进的方法,或某一节课几轮磨课的思考,解读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预案;情景模拟式——就某教学片断进行视频回放,组织大家进行评析,集中交流互动;实践示范式——主讲教师围绕一个主题,带着例课示范,然后就所教内容作详细的解读。“分散研训”模式主要采用同课异构式——就同一节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在分析比较中,去伪存真,促进教师对教材本质东西的深层理解;翻转课堂式——教师就教学中某一环节进行

视频教学,组织教师进行评判,二次拍摄,制成精品视频供师生学习;群组对话式——不同年级组进行交流;主题研讨式——各年级组就同一主题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取有价值的经验进行推广。

形式多样 体现差异

校本研训是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结合体,是教师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日常的教学问题为切入点,以“教师即研究者”和“提高修养”为核心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专家辅导、合作研讨、集体备课、教学反思等形式促进教师的成长。既关注群体性问题——关注共性问题、关注同一学科、关注相同年级,也关注差异性问题——关注教师结构差异、专业发展水平差异。

实施不同学科街道内异质“统一研修”与校区内异质“统一研修”。全街道研训每学年确立一个培训主题,围绕主题,由专家、名师组成讲师团,针对全街道教师教学中共性问题,做理论上指导,案例分析,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教育教学基本技能与技巧,教育科研方法。校区内要求教师了解执教班级学情,对教材、对单元内容教学进行更全面的认识,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在实践中演练、提升,实施有效教学。

实施相同学科同质“分散研修”。大学科校内同质研修,即全街道教师利用统一的教研时间,由名师领衔分学科进行培训,围绕培训主题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如语文学科、数学学科,全街道内学科研训、年级组研训、三个不同层次研训融合,使之有机相连。

新手型教师同质研训,经验和专业能力相对不足的教师集结,实行双导师制度(学科导师,德育导师),开展过关性研修、作业性研修。成长型教师同质研修:将能力和专业水平较强,有潜质教师集结成班,由校学科带头人负责组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成熟型教师同质研修:具有一定功底教师组合在一起,相互之间开展学术论坛、交流活动,形成学习型组织。小学科校际同质研修校际统一研修:由于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科学等专职教师欠缺,联通附近五所学校,进行同学科培训,节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培训的效益。

统一研训形成确定主题→专家引领→提出问题→团队研讨→互动交流→个体反思这样较为完整的学习链。分散研训先确定主题→互为对话→理论提炼→问题建议→反思提升,以具体问题为对象,有的放矢地研讨,充分体现研讨的针对性,实现研训的实效性。

健全机制 管理保障

健全的激励、评价、管理机制不仅可以保障研训落实到位,也能激发教师研训的内驱力和主动性。为了使研训正常有序进行,我们实施了多层次的评价制度、激励制度。统一管理制度由统一的组织管理制度、统一的学分管理制度、统一的导师积分制度、统一的外训管理制度四部分组成。分散管理制度(学科考核制度)分为“新手型”教师评价、奖励制度,“成长型”教师评价、奖励制度,“成熟型”教师评价、奖励制度,让老师感受职业的幸福。

良好的硬件和充裕的经费是教师培养的物质基础。学校设150个座位的会议室,能容纳全街道的统一研训的全体教师;配有微格教室,为反思性研讨提供了硬件保障;拥有60个座位的研讨室,为同质研训提供了圆桌式研训场所。虽然实施“统分式”研训比起传统的全员培训成本高了很多,每位教师每学年培训经费高达1500元,但经费充裕,可以使研训更加顺畅。

时间的统一,让集中培训成为可能。我们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作息时间,统一研讨时间,统一研讨主题。中心校与下属六个校区作息时间相同,避免时间冲突,各校区研训教师非常清楚上课时间,教研时间不需一一进行通知。统一研讨时间就是几个校区统一周二为数学研讨时间;周四下午为语文研讨时间,周四上午为其他课研讨时间,为分科研训在时间上提供了保障。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统分式”教师培养模式,显性效果呈现出来了,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登上了领奖台,成绩是前所未有的:四位教师的课例被教育部有关部门录用,一位教师在全省教师应用能力大赛中获二等奖,一位教师在市美术教学大比武中获第三名,一位教师获市数学优质课二等奖,一位教师获市劳技优质课三等奖,12位教师的录像课获市二等奖以上。隐性价值也逐渐浮现,教师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改变了过去单向接受信息和“听音失语”状态,从被动地承受转达向积极主动地参与,向研修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角色转变,从而提升了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对教学问题有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对教育教学问题有较高的诊断力及执教能力。这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前所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同质研训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形同质异“的函数问题辨析(上)
同质异构交联法对再生聚乙烯的改性研究
浅谈同质配件发展历程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