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

2016-12-14 22:11王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大学生

王璐

[摘要] 本文通过梳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进而提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途径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观点。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进行一些有益思考。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1-0066-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青年学子的要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很多学校在如何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切实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问题上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了一些经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应当清醒认识到思想教育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文化多元化发展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特点乃至行为模式呈现出多样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干扰甚至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因此,只有深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和指导。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具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品格,具有较强心理调适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工作者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的重要手段。因此,借心理健康教育之力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

1学科根源的差异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为理论基础,综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管理学等诸领域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明显的阶级性,重在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以适应社会生活为培育目标。二者在学科根源上既有交叉也有区别。

2工作目标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是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向着符合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党和国家对新时期人才需求的方向发展变化。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引导和改变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反应特点,预防心理疾病以及优化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二者在工作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3工作方法的相似性

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途径有: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日常教育管理是有效抓手,校园文化是氛围,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和深化认知的水平。工作方法主要有理论学习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比较鉴别法等。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面向所有学生群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课堂教学,面向部分对心理健康知识有兴趣的学生开展的讲座、沙龙、论坛以及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心理健康实践,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开展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二者都有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实践体验等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4工作效果的互补性

已有研究表明,价值观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健康的心理使学生更易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而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有利于促进个人心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具备崇高理想和远大追求的学生往往会比其他学生更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较强的辨别能力,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自觉培养健全人格。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工作效果上是具有互补性的。

二 心理健康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的现状与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合不足

在高校实际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较少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入手,因而难以深入学生内心,教育效果流于表面;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局限于针对特殊学生群体的辅导咨询,缺乏对全体学生思想观念的提前干预和引导,经常是出了问题才去解决,是“事后救火”。二者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本可以互相借力,融合共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各自为战,大大削减了教育效果。

2对大学生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分容易混淆

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判断往往出现混淆,导致处理方式方法失当。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政治问题、思想问题或道德问题,更多的是因学业、家庭、情感问题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学生的许多问题不仅需要通过做思想工作来疏导,更需要通过做心理辅导去处理。如果将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通过理论灌输或说服教育来做工作,可以想见,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还会耽误对学生的及时帮助,甚至导致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结合存在一定难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的理论很多,容易脱离大学生实际生活,遇到学生成长中容易出现的学业、情感、就业等实际问题就更显得因超出自身的范畴而难以有效解决了。一直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因高校重视不足,工作体制机制不顺畅,辐射的学生群体有限,工作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二者各自的特点使得其在教育实际中课程难以融合,教材师资严重缺乏,开展相结合教育存在一定难度。

4体制机制不顺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常存在体制机制不顺畅,工作归属不清的问题。有的学校将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放到党委宣传部,有的学校是思想政治教学部负责,有的学校是学生管理部门牵头,更多学校是几个部门都做一部分工作,大家各做各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合力。这种情况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教育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实际效果“水过地皮湿”。机制不顺是因为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缺乏顶层设计,没有进行科学论证找准切入点,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来将核心价值观培育纳入学校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当中。

三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的思考

高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过程中既要总结经验,将一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继承好、运用好,也要结合新问题、新情况创新思路寻找新方法。坚持教育引导与学生的思想状况、实际需求相结合,以学生为本,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放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教育管理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1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制机制

高度重视,成立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委员会,完善顶层设计,学校领导亲自抓工作落实情况。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精神,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教材、师资建设等方面做相应的安排,设立一系列打通心理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课程,建设一支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设计打造一系列践行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2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人文关怀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体现人文关怀。首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做到能够及时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行为表现,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对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进行区分,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其次,价值观培育要防止一刀切,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学生开展调研,比较大学生个性心理差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不同群体都能得到相应的教育和指导。第三,价值观培育要提高教育者的教育水平,增强感召力,通过借鉴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多与大学生进行沟通来拉近心理距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

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大学生就业难等现实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地出现,而这些问题多是由于实际困难没有得到化解所引起的。要解决这类问题,单纯说教恐怕收效甚微,只有通过为学生办实事去解决。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研究他们情绪和心理上的变化,选取恰当的方法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常抓不懈

心理学认为,个体学习的过程是从低到高、从部分到整体、从外部到内心的长期过程,是循序渐进而非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个长期任务,学校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核心价值观培育常抓不懈,使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参考文献

[1]谢春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方法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10).

[2]范美香.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究[J].教育探索,2007(1).

[3]黄赐英.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2).

[4]查颖.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5]叶一舵.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02(6).

[6]刘锦涛,王晓丽.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模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0).

[7]庞彤彤.论价值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性及其实践意义[J].中国青年研究,2007(3).

[8]那日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前沿,2013(1).

[9]雷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J].江苏高教,2015(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