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在坏他

2016-12-15 20:56
当代工人 2016年10期
关键词:李婷敌意归因

我同事有一句口头禅:我知道是谁坏我了。有一天夜里办公室突然停电,白天工作的资料全弄没了。同事来了之后对办公室人员逐个排查,然后说,“我知道是谁坏我了”,对停电的理由一百个不相信。还有一次出去K歌,混乱中有人不小心把酒洒在他手包上。同事大吼,这不是故意坏我吗,不依不饶非要找人出来认错。他这是怎么了?

李婷

韦学亮 心理咨询师:

《三国演义》中讲到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难至吕伯奢处。吕家热情款待,磨刀杀猪,出门打酒,却不想被曹操误解,招致灭门之祸。后世皆以此作为曹操生性多疑的例证,如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曹操的行为几近被害妄想。

被害妄想是由于缺乏安全感,导致对外界的极度不信任,进而会无中生有地坚信某人对自己及身边人进行监视、攻击或迫害。医学研究发现,被害妄想症患者可能拒食、逃跑、控告,以致自伤或伤人。怎么样,曹操的表现是不是很有代表性?

李婷,从来信描述的内容看,你同事行为并没有达到被害妄想的程度,因为他并没有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但也应密切注意,必要时采取心理干预。我个人倾向于把他的行为看作是敌意归因偏差导致。敌意归因误差是指,在情境不明确的状况下,会将对方的动机或意图视为有敌意的倾向。敌意归因偏差是一种负性的归因方式,是指个体在良性的环境下或社会线索缺乏的模棱两可环境下,对他人的行为给予过度的敌意判断。

临床研究发现,敌意归因偏差会在儿童期就有显现。这种孩子通常是离群、孤立的,往往以一些异常的或奇怪的举动去接触别人。尽管他们知道别人的存在,但通常是自我为中心的。例如,他们会喋喋不休地向听众(通常是成人)进行“演说”,内容一般是他的嗜好或一些与众不同的范围狭窄的话题。这些孩子常表示出对交朋友的兴趣,但因为笨拙的交往技巧,不能明白别人的感受、愿望,往往不能实现。一次次的与人交往的失败,逐渐使这些孩子产生挫败感,部分人甚至会出现抑郁症状,需要药物治疗。

如此以来,成年以后这类人都极度缺乏安全感,导致对周围环境极度不信任。在与别人相处时,经常处于怀疑和防备的状态中,但凡有一些异常的风吹草动,他们的心理防御机制立刻被激发,且容易过度反应。

李婷,发生在你同事身上的故事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遭遇小事后,同事本能地认定是人为破坏的结果。他第一时间幻想出一个“敌人”,认定是有人故意在捣乱。

此外,敌意归因偏者也会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他们在判断和行为中受自己的需要与感情强烈影响,根据自己的主观印象来推理问题。一旦是自己认定的事实,绝不接受其他的理由和解释。正如你的同事,虽然大家一再解释是临时断电造成了数据丢失,但他却丝毫不能接受。

对于身边这样的同事,我的建议是多给予其关注,为其创造轻松愉快的对话环境,防止其心理敌意进一步发展。在与他的交往中,最简单的原则就是尽量把话说在明处,不要给他留下推测和怀疑的空间。如果实在不能减轻他的疑虑,那只能考虑让他进行一定的心理咨询治疗啦。

猜你喜欢
李婷敌意归因
短暂相逢?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花间辞
Peacock’s Fireworks
从弗兰肯斯坦的个体内心冲突看敌意的消极属性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那些美国议员内心深处的“敌意”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跟踪导练(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