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2016-12-15 07:57宋广强王五洲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达拉氯吡格雷

宋广强 王五洲

(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林州 456550)

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宋广强 王五洲

(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林州 456550)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2月之前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将2015年2月之后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4.44%,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其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能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依达拉奉;氯吡格雷;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Ⅰ)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导致的脑组织坏死,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长,且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1]。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治疗的4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以期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液黏度,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表2 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

表2 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

组别 n 入院时 治疗后7 d 治疗后15 d 治疗后30 d 治疗后60 d研究组 45 10.36±6.83 8.75±5.84 7.24±3.22 3.76±2.21 2.85±2.64对照组 45 11.97±6.42 9.67±5.44 8.86±4.36 5.96±2.82 3.52±3.43 t值 - 0.8 4.35 3.73 3.87 4.36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分,)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血液流变学指标 研究组(n=45) 对照组(n=45)治疗前 治疗后7 d 治疗前 治疗后7 d全血比黏度(mpa/s) 6.5±1.8 3.9±0.7*# 6.3±1.5 5.4±1.1血浆比黏度(mpa/s) 3.4±1.6 1.5±0.7*# 3.3±1.9 2.6±0.7全血还原比黏度(mpa/s) 11.3±3.1 7.7±2.6*# 11.5±3.3 9.8±2.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治疗的9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结果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且排除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精神病、肿瘤、先天性智力障碍、情感障碍者。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为(56.36± 3.26)岁,就医时间3~24 h,平均就医时间(12.25±5.36)h。小脑梗死患者19例,额叶梗死患者16例,脑干梗死患者11例,基底节区梗死患者21例,枕叶梗死患者23例,将2015年2月之前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2月之后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组,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降脂并给以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1次/天,抗板等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将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H20080056)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天,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75毫克/次,1次/天,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①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其评价标准为[3]:痊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神经功能评分减少90%以上;显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50%~90%;有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神经功能评分恢复15%~49%;无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无改变。②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轻度:0~15分;中度:16~30分;重度:31~45分。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9.0进行分析,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两组临床疗效率以%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93.33%,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7、15、30、60 d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的差异:治疗前,两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经治疗后两组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降低,研究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常因脑部供血障碍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坏死,造成神经功能损伤。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可抑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梗死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抑制剂,其能够选择性地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激活ADP与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进而降低血液黏度,对于微循环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5]。本研究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结果表明,经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4.44%,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7、15、30、60 d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经治疗后两组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降低,研究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能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夏昌华,卢进昌,陈鸿梅,等.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69-270.

[2] 刘仕翔.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6):137-138.

[3] 黄华栋,施伟红,李冬辉,等.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12):158-159.

[4] 赵晓伟.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1):1578-1579.

[5] 陈宗胜,李雪芹,庞洪波,等.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 22(4):539-540.

R743.3

B

1671-8194(2016)32-0190-02

猜你喜欢
达拉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