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静脉质控镇痛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6-12-15 07:57何淑红史彩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腹部静脉实验组

何淑红 史彩霞

(布尔津县人民医院,新疆 阿勒泰 836600)

护理管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静脉质控镇痛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何淑红 史彩霞

(布尔津县人民医院,新疆 阿勒泰 836600)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静脉质控镇痛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015年医院诊治40例腹部手术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入选患者均采用静脉质控镇痛,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15例优,4例良,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65%)(P<0.05);本研究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P<0.05);本研究中,实验组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P<0.05)。结论 护理管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静脉质控镇痛中的护理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静脉质控镇痛;护理效果;护理管理

腹部术后患者由于切口疼痛控制不足、导致精神紧张、不配合医师治疗,引起内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严重后果。常规护理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满足手术需要,但是,该护理模式缺乏针对性,预后较差,导致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不佳[1-2]。近年来,护理管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静脉质控镇痛中得到应用,该护理模式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认同。为了探讨护理管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静脉质控镇痛中的临床护理效果。选取医院2014年~2015年腹部手术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护理后患者镇痛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015年医院诊治40例腹部手术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入选患者均采用静脉质控镇痛,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男9例,女11例,年龄22.5~49.4岁,平均(33.4±2.1)岁;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为20.1~50.3岁,平均(35.1±1.1)岁。患者家属对手术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知情同意,且自愿签知情同意书,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代表性。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告知患者术前、术后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治疗方法以及手术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让患者对手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管理方法:①术后护理。麻醉解除血压平稳后,让患者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血液循环,并增加肺潮气量,减轻腹部张力使患者舒适,可使腹腔渗血渗液流注盆腔,便于引流[3-5]。②专人专责。护理过程中由1名责任医师和2名责任护士分管。护士作为患者的全面照护者,是术后镇痛的管理主体,术后疼痛相关知识要充足,技能熟练,面对术后镇痛的各种问题,要提前发现、耐心、完美的解决[6]。③心理护理。患者术后不仅仍受心理上痛苦,同时切口疼痛,给患者穿衣、饮食等带来很大的不便,从而内心不免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影响患者康复。护理管理实施过程中能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工作,带着感同身受的心态进行心理指导,消除患者内心负性情绪。④人工运动。根据患者病情指导、监督患者上肢展开、回缩、上举、下拉等运动,调节呼吸频率,每次10遍,每日3~4次;鼓励患者术后早起下床活动,活动量视各人具体情况而定。⑤腹部特殊按摩。术后第四天,医师为患者腹部按摩,一手按压切口,一手按摩切口对测或两侧腹部,顺按摩时针方向按摩3 min,早晚各1次。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护理后镇痛效果,包括:优、良、差;②观察两组护理后是否有并发症发生;③观察两组护理后服务态度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搜集的数据,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方差)表示,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后镇痛效果比较:本次研究中,实验组15例优,4例良,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65%)(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比较:本研究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后服务态度满意率比较:本研究中,实验组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后服务态度患者满意度效果比较

3 讨 论

近年来,护理管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静脉质控镇痛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65%)(P<0.05)。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优势较多,该管理模式更加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论,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及家属在腹部手术静脉质控镇痛知识上的指导,保证用药的有效和安全。护理过程中护士定时为患者进行腹部按摩,能够动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对出现异常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和预防[7]。此外,护理管理的实施能够合理的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为患者的术后恢复达到积极的效果,能起到时刻提醒和监督患者、发挥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学会自我护理、自我保健,巩固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8]。本研究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P<0.05)。护理管理专人专责,使患者和医护人员和谐统一,提高满意度。本研究中,实验组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P<0.05)。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静脉质控镇痛中的护理效果理想,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1] 徐素彬,宋芹,彭菊花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154-155.

[2] 林玉丹,沈秋凤,邱双双,等.临床科室组建治疗控制小组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研究,2012 ,26(2):166-167.

[3] 包彩华.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7):86-87.

[4] 黄艳青.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7):412.

[5] 于红梅,张红梅.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难点与困惑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211.

[6] 林玉丹,沈秋凤,邱双双,等.临床科室组建治疗控制小组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研究,2012 ,26(2):166-167.

[7] 徐素彬,宋芹,彭菊花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154-155.

[8] 刘爱红.普外科病房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9):1143-1144.

R473.6

B

1671-8194(2016)32-0249-02

猜你喜欢
腹部静脉实验组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介入治疗髂静脉肿瘤性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