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物流”应对物流行业转型

2016-12-15 08:52武汉商学院易兵
中国商论 2016年31期
关键词:物流信息企业

武汉商学院 易兵

“互联网+物流”应对物流行业转型

武汉商学院 易兵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强调了“互联网+”高效物流,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为物流行业转型指明了方向。本文从物流行业发展的痛点入手,着重分析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阐述了“互联网+”物流的意义,为物流行业应对转型提供建设性意见。

“互联网+” 物流 转型

1 物流行业现状

1.1社会物流总额和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双双回落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19.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增速回落2.1个百分点(见图1)。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8万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比上年回落4.1个百分点(见图2)。其中运输费用为5.8万亿元,同比增长3.1%,回落3.5个百分点;保管费用3.7万亿元,增长1.6%,回落5.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4万亿元,增长5.0%,回落了2.9个百分点。

图1 2007年~2015年社会物流总额

图2 2008年~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

1.2物流业总收入平稳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稳步下降

2015年物流业总收入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5%。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16%,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见图3)。欧美仅为9%。

图3 2008年~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

1.3传统物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物流企业只考虑自己路径范围的业务,都是从企业的角度考虑供应、存储和分销,把其他企业当做一种接口关系处理。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中,粗放式的快速发展。一旦转向买方市场,由于业务范围窄、技术含量低,加之人口红利减少、市场规范增强、风险增高、利润下降,而营销能力有限,企业必然会步入困境。

传统的物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

(1)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浪费严重

根据交通部运输司2016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约30%~40%,而发达国家只有10%~15%;货车平均每天有效行驶里程300公里,而美国是1000公里。每年信息支出费高达600多亿元,但车辆有效利用率不足50%,且回程空放严重,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会直接提高物流成本。

(2)总体仍呈“小、散、弱”的发展状态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5年全国注册的道路货运企业已达到757.6万户,其中,个体运输户696.0万户,比重高达92%;企业拥有50辆以上货车的仅2.5万户,占比仅为0.4%;企业拥有10辆以上货车的也只有7.7万户,占比也仅为1%;平均每个道路货运企业仅拥有1.9辆货车。企业总体呈“小、散、弱”的发展状态,同质化竞争严重,很难融合。无法组织高效协同作业来提升物流服务效率和能力,降低物流服务成本,常常存在现有服务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群成本和服务质量的压力。

(3)信息利用程度低,信息化程度滞后

物流信息仅停留在交易层的使用,缺乏对信息的有效处理,尤其是大数据的分析用于企业的战略决策。所以对物流管理中诸如标准制定、流程优化、信息共享、时效管理等问题改变难度大。尤其在衔接供需双方需求上,没有一个统一有效的工具和信息平台将其串联起来。

上述数据足以显示目前传统物流行业的诸多问题和发展瓶颈,其中,信息化程度低成为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2 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物流企业的困境不在物流本身,而在没能链接供需。物流的实质是实现供需双方的无缝对接,其目的是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前提下使得成本最低,其手段是利用现代技术实现物流一体化管理。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物流行业步入转型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时期,物流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也将面临被洗牌的危机。物流企业想要解决需求和供应之间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问题,缩短冗长的利益链条。只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通过互联网的扁平化特征,改变原来供应链体系中低效率环节,才能为消费者带来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互联网+”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建设信息化平台、树立共享经济理念为核心的集约型发展模式将得到快速推广。未来的物流是平台经济的时代,通过物流信息平台打通上、下产业链,实现供需双方的无缝对接,通过一体化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并满足顾客需求,实现全方位的物流管理目标。

2.1以完整的产品组合,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单个物流企业常常很难满足客户成本和服务质量的压力。而通过平台,企业间协同作业就能很好地满足客户对成本和服务质量的要求。比如联合运输,它是采取一张多式联运合同,由一个总承运人负责全程并对货主负责,并组织两种以上的不同运输方式进行运输。这样的合作方式不仅能够让企业接到更多的订单,还促进了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业的发展,减少了货物倒装的装卸成本、货物的等待时间等,从而降低了物流成本。没有信息平台就很难撮合企业间的合作。

2.2以不断缩短的交货期,应对市场需求多样化的趋势

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就是满足顾客差异化、多元化的需求。物流企业面对多样化需求,不是储备了“产品”,而是准备了各种要素,在顾客提出要求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抽取要素,及时“组装”,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或产品。如推行即时配送,最终解决用户企业担心断供之忧,大幅度提高供应保证能力。即时配送是配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化,是配送企业能力的体现。平台获取了顾客多样化的需求,企业线下通过即时配送,不断缩短交货期,提高柔性作业能力,从而满足顾客需求并降低物流成本。

2.3通过缩短供给与消费之间的距离,快速、有效地反应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通过平台节点企业所形成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把对成本有影响的因素通过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共同来应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比如联合库存管理(JMI),供、需双方在共享库存信息的基础上,以消费者为中心,共同制定统一的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将计划下达到各个制造单元和销售单元,从而快速应对消费者不确定的需求信息。

2.4建立一个和谐的物流信息共生平台,在创新的管理体系中创造管理价值

在物流信息平台上,物流活动将追求更高效、更精细的分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组合拳”,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更是将互联网思维深植于物流行业。

3 物流行业的政策支持

3.1国家层面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从此,“互联网+”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物流行业也不例外,必然重塑物流行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标准。

3.2国务院印发《“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中强调了“互联网+”高效物流,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意见》出台,再次强调了建设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设平台的目标是实现供、需对接和信息的使用效率。

4 “互联网+物流”应对物流行业转型

在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和政府政策的引导下,“互联网+物流”应对物流行业转型将经历迎合、渗透、打破重建三个阶段。

4.1迎合——行业需要什么,平台提供什么

在“互联网+”模式实施的初期阶段还不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传统线下的体量依然占据市场主流份额。纯“互联网+物流”公司“没有力气,甚至缺乏底气”直接和传统企业“掰手腕”,此阶段的目标是顾客参与就好,因此迎合市场和行业需求是生存下去的第一步。

4.2渗透——深入行业,挖掘用户

当“互联网+”模式在行业逐步得到认可时,这时候互联网物流企业应该深入渗透到用户的需求中去,通过分析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和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将用户牢牢黏在平台之上。

4.3不破不立——从规则的服从者到规则的制定者

当客户完全接受“互联网+”模式进行物流运作时,“互联网+物流”的优势将逐渐凸显。互联网物流企业将通过高效率、低成本优势抢食传统物流企业,形成高度垄断。此时,“互联网+物流”的规则将由互联网物流企业来主导。

5 结语

“互联网+物流”是企业应对转型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将改变原有物流的运作模式,全面推行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实现智慧物流。“互联网+”要建设物流信息平台,要搭建供应链上、下游各企业间的关系,要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功能实现物流实时监控、作业可视化管理、灵活的金融支付功能等,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技术来改造物流产业,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物流生态。

[1]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5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R]. 2015.

[2] 胡顺芳.“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小型物流企业资源整合模式探索[J].商业现代化,2015(23).

[3] 吴汉波.现代物流学[M].陕西: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

F259.2

A

2096-0298(2016)11(a)-042-02

易兵(1976-),男,汉族,湖北武汉人,讲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物流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物流信息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订阅信息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