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 硕果初现
——全省广播电视“‘互联网+’环境下广电传媒人才实务”培训综述

2016-12-15 02:12杨晓薇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0期
关键词:广电广播电视融合

杨晓薇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金秋时节 硕果初现
——全省广播电视“‘互联网+’环境下广电传媒人才实务”培训综述

杨晓薇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10月,正值金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巴中也迎来了最美的季节。四川省广播电视学会和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巴中市广播电视台协办的四川省“‘互联网+’环境下广电传媒人才实务”第二期专题培训于2016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巴中举行。

随着国务院文件《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互联网+”战略已正式上升至国家层面,这是顶层设计为传媒业改革带来的强大驱动力。作为传媒人,从当今传媒业诸多热点、焦点问题的不断涌现中,也能清楚感知到,推动互联网平台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促进传统媒体改革发展的一项紧迫战略任务。

“‘互联网+’环境下广电传媒人才实务培训”是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2016年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立项的重点项目,已经联合省广播电视学会面向我省广电领域从业人员于2016年6月在双流举办了“‘互联网+’环境下广电传媒人才实务培训(第一期)”专题培训,并取得很大反响。第二期培训目的是为顺应“互联网+”发展浪潮,整合广电领域优质专家技术资源,培训和储备全媒体人才,增强产业意识与市场意识。

新研所对此次培训高度重视,联合省广播电视学会和巴中电视台周密谋划,精心组织。对确定培训主题、邀请专家、安排学员食宿等方面都事无巨细,认真筹备。在培训通知下发之初,各县市电视台踊跃报名,在每家机构最多只能报2个名额的前提下,纷纷表达想增加名额的意愿。宁南县广播电视台的编辑比补衣打已经参加过6月份在双流举办的一期培训,在得知二期培训即将举办的消息后,提前协调好手头工作,从宁南-西昌-成都-巴中,辗转几地,专程自费参加第二期培训。他表示,正因为参加过第一期培训,觉得新研所办的培训质量高、效果好,才不辞辛苦,远赴巴中参加。最终,来自全省19个地市州100余县的198名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机构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一线从业人员参加了第二期培训。

本次培训邀请到了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原台长胡占凡;中国广播影视报刊协会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社长梁刚建;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传播研究组组长张腾之;中国移动咪咕音乐基地CEO廖宇以及中国青年报首席记者、国内时事部主任刘畅五位行业顶尖专家为学员授课讲解。专家专业的讲授和分享,有助于学员进一步提升理论功底,提高全省广电人员新媒体技术应用水平与素质。

刘畅与学员们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的传媒转型与职业精神。他从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责任谈起,用大量的、详实的采访案例和网络监督案例说明新媒体舆论环境的挑战——质疑成风、信任缺失。他认为,无论互联网舆论时代有多少意见纷争,以广电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应做到理性、客观、大气,应担负起主流媒体的责任。刘畅曾揭露震惊全国的山西繁峙县矿难黑幕,其主要作品《山西繁峙矿难系列报道》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在培训中他为学员详细解析了此案例,在为学员传授新闻记者必备的基础素养的同时,也详细说明了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广电媒体记者应如何顺应舆论监督方式的改变来创新工作方式。

胡占凡主讲关于媒体融合与节目创新的思考,他首先从媒体融合的必要性谈起,他表示,媒体融合是一场重组、变革和创新,要顺应时代发展,在广播电视全行业、全领域、全流程注入互联网的基因。他指出,当前形势下,传统媒体经营压力大,新媒体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一点从受众规模及广告收入上都有体现。他还以《武林外传》和《如懿传》做对比,《如懿传》还未拍完,但网络版权单集已达到900万元,是《武林外传》7200倍。胡占凡提到当前媒体融合的趋势下,电视媒体应用重塑采编流程、抢占未来互联网市场、发力“两微一端”、确立用户理念和产品理念等方法做到经营创新。在课上,胡占凡主要以央视新媒体和新闻类节目创新为例,重点分析了央视新闻走转改系列、家风海采系列以及《了不起的挑战》等节目,他指出电视节目创新应坚持正确导向,在新闻类节目上创新;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专题类节目上创新;应坚持文化品格、品位,在文化类节目上创新。

梁刚建主讲媒体融合中的广播电视,他表示新媒体已深深影响了社会经济生活,甚至衣食住行、一举一动,这些年影响特别大的事件基本上是新媒体率先披露的。梁刚建分析了今天的电视生态,他认为虽然目前电视仍是受众最广泛的媒体,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多方面的冲击,包括速度上的冲击、影响力的冲击和功能的冲击。他指出当前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清晰的大方向,而融合可以分为几个层面,一是两微一端很多地市级电视台都开发了自己的APP;二是与新媒体的合作,这样的做法不但为电

视台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为节目本身带来了更多的观众,有利于影响的扩大和品牌的推广;三是大力发展视频新媒体,基于网络视频爆炸式的发展趋势,央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相继开发了CNTV、芒果TV、中国蓝TV,大力发展视频新媒体,成效显著;四是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如东方卫视与天猫合作的综艺节目《女神的新衣》以及深圳卫视的《极速前进》等;五是台网互动,目前台网互动已经进入了新阶段,比如电视剧都开始借助新媒体手段进行营销。梁刚建指出,即使新媒体在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仍然不会消亡,但如何抢占未来的互联网市场,学习新技术,迎来更多的发展变化是有担当的广电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张腾之首先为学员们分析了全国各地媒体融合发展案例,他认为新举措背后的抓手是布局、规划、产品及资源整合。他指出,布局就是建立中央厨房,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旗下媒体冲突及打架现象,调动积极性,形成主动配合,站位全局的态势,从而实现媒体大融合的实质性推进;规划,要以内容为王道,在做优质内容的基础上形成产业链,打造媒体品牌;产品方面,地市台和县级台发力移动端,打造出了无线苏州、山东轻快APP等拥有大批受众的新媒体平台;而资源整合可以跨区域、跨行业实现。因为参与培训的学员都是来自全省各个地市州的一线从业人员,张腾之用大量的例子着重分析了国内地面频道、城市台的全媒体节目创新案例及适合地市台的国内外节目模式,他认为当前地市台的创新主要在于联合制播合纵连横,台网互动多屏共振、多元化经营巩固节目品牌影响力。他特别强调了2015-2016年适合地市台操作的国外节目模式,如婚恋真人秀《下班约起来》、生活服务《你该看医生》等,实战性很强。

与其他四位老师不同的是,廖宇并不是广电行业从业者,而是咪咕音乐的领军人,她主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内容革新,围绕移动互联网,与学员们探讨了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发展趋势及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再结合咪咕音乐运营实例,具体阐述了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功打造出极具特色的品牌,给广电的学员们开启了新媒体运营的另一扇窗户。

虽然五位专家对于互联网应该怎样与传统媒体深度融合方面思考的侧重点不同,但是都提到在融合和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强化广电从业者互联网思维,培训和储备全媒体人才,补齐人才短板。在授课过程中,分析了大量实例,从做好网络舆论监督时代的采访到结合地市台实际发展状况做好节目创新等方面为学员答疑解惑。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受益匪浅。此次培训既有互联网+时代的广电媒体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媒体资源整合之道等知识培训,又有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内容产品创新实务、新媒体品牌发展战略与实践等业务培训,更重要的是还有针对地市台发展现状而打造的节目创新方案,系统全面、针对性和实战性强。广元电视台的记者张敏认为,授课老师讲的很多都是地市台一线从业者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且老师还给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很多学员也在微信群中纷纷表示此次培训的课程很有实战性,是地市台的营养餐,需要深入学习和消化,众多基层台的学员们热切期盼新研所在今后能够持续开展此类培训,多邀请富有实战经验的专家授课。

本次培训有助于学员加深对“互联网+”新常态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掌握“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发展趋势;有助于促进学员自觉运用互联网思维经营媒体,强化互联网思维,形成适应融合发展的新观念新认识;同时也有助于为全省广电人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共推全省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

第二期培训圆满结束后,新研所作为主办单位也收获了很多同行的大力支持和认可,加强了新研所与市州县广播电视机构的交流和联系,打造出了新研所的品牌,扩大了新研所在全省广电系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也践行了新研所“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公共服务为平台,以产业发展为主导,以新媒体新技术运用为突破”的发展战略,更好地为全省广电行业提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也进一步拓宽了新研所的发展空间。

新研所近年来举办的各类培训项目已经逐渐成为了全省广播电视系统的品牌,在行业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到各级广播电视机构同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仅2016年就有500多名一线从业人员参加了培训,为全省广电行业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基层电视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秋天不仅是收获的季节,更是下一征程新的起点。告别美丽的大巴山,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们将继续前行,不断创新,为全省广电系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猜你喜欢
广电广播电视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融合》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EPON在广电双向网改造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