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四川地市电视台的媒介产业变革探析

2016-12-15 02:12张学勤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0期
关键词:广汉变革

张学勤

(作者单位:1.中国传媒大学;2.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移动互联时代四川地市电视台的媒介产业变革探析

张学勤1,2

(作者单位:1.中国传媒大学;2.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移动互联时代是一个新的传媒生态系统,传统的电视媒介面临着空前的冲击,从经营模式到影响力都在接受新媒体的挑战,四川省地市级电视台在处各自的资源与市场博弈下。本文从广汉、成都、凉山等地的案例切入,来分析地市县级电视台力图借助机制的变革、渠道的融合与业态的跨界,探索一条全媒体的产业变革之路。

移动互联; 地市电视台; 媒介产业; 变革

移动互联时代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商业模式革命,更是一场社会发展的跨越。移动互联时代对于媒体来说,就是去中心化,增强了每一个人的资源整合能力,个体在这个时代的能力空前提高。传统媒体诸如报纸等逐渐在退出历史舞台,传统的传播方式和媒体经营方式,也日渐消退。

学者吴霁虹通过访谈和调研,对基于技术变革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梳理,在《众创时代》一书中,分析到商业史上将开始第三次大迁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了“人人时代到来。这是一种商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改变,将转变每个人的社会属性和商业角色,一个人人都是企业家的时代即将到来。”[1]

吴霁虹是从创业的角度来判断人人时代的资源整合,从媒体角度,人人时代是产生于移动互联时代的一个社会形态,是一个自媒体和大数据的时代,自媒体承担着整个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础传播,而大数据则呈现了传播的规律与信息流向。

1 移动互联网使用渗透各个领域

中国网民对新闻传播、信息搜索、网络游戏、网络购物、旅行支付、网络金融等各个领域都实现了使用的快速增长,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网、携程网等众多的互联网企业成长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企业。

根据数据统计,2014年12月到2015年6月中国网民对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如表1所示。

表1 2014.12-2015.6中国网民对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

从上图可以看出,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互联网发展的历史上,我们使用互联网的习惯,从最初的新闻门户网站、到邮箱、到搜索引擎、再到即时社交工具如QQ,但是,当移动互联网解放了人们的空间之后,微信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人们可以通过微信解决群体社交,解决吃住用行,解决金融和教育,解决娱乐和旅行。

信息流和资金流转向移动互联媒体的时候,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受冲击很大,即便是传统的电视人,也都投入到新媒体行业中,如央视新闻主播郎永淳到了找钢网任职,央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刘建宏到乐视任职,央视主持人马东则开创了《奇葩说》,央视的主持人张泉灵则是投身于新媒体行业的风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年轻的副台长则到爱奇艺出任首席内容官,传统媒体的精英人才流动,他们在用脚投票和判断,呈现了一个新媒体行业的强劲发展的势头。

在危机面前,从央视到地方卫视,从省级广电到各地市县级广电,都已经意识到传统经营模式与管理思维,亟需革新,四川省各地市电视台也都在尝试与新媒体的融合与突破。

2 地市县级电视台的经营危机

移动互联媒体的经营一方面是不受地域的限制,所有的广告投放更为有效,更为精准,因此,受地域限制的电视媒体,尤其是地市县级电视媒体,远远不能与

移动互联网媒体相抗衡,同时,移动互联网还有流量经营,更是强大到电视只能望其项背。另一方面,移动互联媒体的经营是从内容到广告到活动,线上线下的联动,并且,能够无限跨界,打通金融、餐饮、娱乐、电子商务等多种行业,相比来说,地市县级电视台跨界思维和动作都比较滞后。

在四川省一个城市的媒体格局中,移动互联网之前,电视台是主流的强势媒体,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后,各地市电视台的广告经营收入大幅度下滑。依然保持传统的经营思维和经营模式的地市县电视台,有的处于负债状况,运营多是依赖行政事业的拨款。

就全国而言,“地市级广播电视广告收入的增幅连续收窄,并于2014年出现负增长。县级广播电视广告收入更是在2013年就出现将近7%的负增长(见图2),2014年,虽在广告投放进一步下沉等利好因素作用下,出现小幅反弹,但细分析来看,全国有近2 000家县级广电媒体,广告收入总量仅为54.21亿元,同比增加仅4 400万元,平均到每个县级台,广告创收为270万元,增加值为2.2万元,很多中、西部县级台的广告收入总量甚至不到10万元,在这样的条件下,生存都是问题,又何以谈发展。”

图2 2010-2014年地市县级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增长情况

3 四川省地市县级电视台的媒介产业突破

3.1 制度变革

移动互联是一种生态,地市县级电视台在适应生态变化的过程中,需要调整的是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最为直接体现的是制度的变革,从垄断资源到投入信息竞争之中,需要释放的是组织的创造力,而组织创造力的发挥需要有制度的变革和制度的突破。

移动互联下的新闻传播需要全媒体的思维方式,在对内容的采编和多平台的发布上,需要考虑解决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运营问题,因此中央厨房式的新闻信息的采编播与互动沟通,都需要在集中平台上解决。相对应的也就是报纸、广播、电视、微信、微博、广告屏、平面广告等统一打通,形成立体系统空间,实现成本投入小而传播效果大的基本思路。

广汉电视台就开始尝试媒体机制变革,首先把广汉日报与广汉的电视台、广汉广播电台等合并为广汉全媒体中心,被称为“广汉模式”。即将广汉区域内的各种媒体实现同一平台管理,多平台发布的体制,解决原有多模块管理的高成本弊端。同时,也整合了广汉区域内的所有媒体资源,在线下空间上,保证了对受众注意力的吸引,成为第一媒体的客观现实。

其次,在体制资源整合之后,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对原有的多体系的人员编制问题,统一整合到绩效管理上,保证一线的创造者具有相应的收益和职业发展空间。

广汉全媒体中心提出了“深度权威看电视,海量互动上网站,随时贴身用手机”的全媒体理念,发挥各个传媒渠道的资源优势,以“全媒体,本土化;聚资源,有特色”为发展战略,实现“最大化的资源节约,最广泛的内容传播,最多元的利益集聚”。 目前,广汉全媒体拥有门户网站、手机报、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电视、广播、自媒体联盟等十多个新媒体产品,拥有至少80万级的受众影响力。

3.2 渠道变革

全媒体的发展思路,首要的突破点是渠道的融合与变革,如何能够在多渠道上,无障碍地生产传播内容,同时形成碎片化、即时性的产品形态,是地市级电视台需要突破的技术障碍和产品再造的生产理念。

成都广播电视台伴随着成都市的大发展,也同时快速地转型成更为全媒体前沿探索的广播地市台,尤其是成都的发展战略定位西部中心城市后,对信息传播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为宏观的要求。

成都广播电视台成立了全媒体生产调度中心,“反应迅速、互联互通、集约共享、统筹管理、高效可靠”, 并正式推出成都市的主流移动客户端产品——成都手机4G版“看度”,来解决的全媒体的内容生产与分发,产品形态与即时互动的问题。

成都广播电视台的新媒体产品“看度”是一个移动终端平台,在此平台上,提供成都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资讯,同时还提供交通信息、百姓生活等服务的移动客户端,其主要功能涵盖了网络视听、新闻资讯、互动游戏、生活服务、政务服务等全方位的城市信息服务系统,转变原有传统电视台单向度、时限和话语方式,并且能够直达社区和个人,并且策划相关的文化活动,整合线下线上的资源,以期从手机客户端即能掌握成都信息。

通过这些智能渠道的融合和应用,大数据的采集成为可能,全媒体生产调度中心,包括“信息检索区、内容集成区、审核发布区、监控管理区和指挥调度区”,从而实现“一体化指挥调度、一体化内容生产、一体化审核发布、一体化统筹管理”。通过电视、广播、手机、大屏幕多屏幕的发布信息,从而形成“新型城市公共服务传播”平台。

3.3 跨界变革

移动互联生态带动的是行业的界限的模糊,餐饮行业、交通行业、和传媒行业,都在通过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生产数据,而数字成为了当前各行各业的富矿,掌握了数据,便是掌握了信息和规律。

地市县级基于原有的优势是最容易跨入信息数据行业整合的机构,需要突破的正是从内容生产到数据生产的转化,即把受众彻底地整合到自己的业务范围内,受众才是真正的平台资源。

基于内容生产到数据生产转化的思路,地市县级电视台可以在本区域内深加工受众数据,融合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多种行业的跨界经营。凉山州广播电视台建设了新媒体矩阵,一方面提升宣传能力,另一方面提升经营能力。

凉山州广播电视台先后建构了“掌上凉山APP”和“爱淘凉山”手机客户端,在直播上实现了互动评论与反馈,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把传媒行业与旅游行业、餐饮行业、特色农业相融合,打造方便可信的产品销售平台。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课题:《互联网思维下的四川地市电视台的媒介产业融合与创新(14B002)》。

张学勤,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博士,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广汉变革
以变革迎接新时代
发明告密筒的西汉名臣
请酒
变革开始了
海尔变革
政绩毁于私欲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夺变革先机
创新IT 赋能变革
A Study of Motivation in ActivePerformancein 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