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016-12-15 16:34袁爱兰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自然科学兴趣培养

袁爱兰

摘 要:在自然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和身心特点,可运用多种方法在课堂上进行有趣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培养;兴趣;自然科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086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必然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动力因素,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分配自己的活动时间。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广泛的学习兴趣,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人专长,逐渐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在课堂上进行有趣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这对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各种技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吸引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师在课前应尽量准备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要能完成实验,而且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最好是能给学生准备一些形状各异、色彩鲜艳、品种繁多的有趣材料。这样的材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想看、想摸、想观察。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会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甚至能通过自己的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能学得轻松、记得牢,学得好。如教《果实的共同特征》一课时,我给学生准备了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绿色的青椒、紫色的茄子、白色的萝卜等,学生看到这些实物后,注意力很快被吸引住了,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自行解剖实物。通过观察后,学生很快发现了萝卜与其他实物的不同之处——没有种子,从而很顺利地找到了果实的共同特征——都有果皮和种子。所以说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才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应用有趣的教具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教具不仅要能突破重难点,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科学教师的配套教具有很多,但不是所有的教具都能满足教学。有的教具能突破重难点,但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自制教具了。由于自制的教具是由任课教师亲手设计制作的,而任课教师熟悉自己的学生,因此自制教具就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也就是说,自制教具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如《不倒翁》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认识不倒翁扳不倒的原因。为了让学生能通过自行探究解决这个重难点,我为学生设计制作了40个身体可以随意打开、配重可以随意移位的不倒翁。学生一看到这个教具就想玩,教师就放手让学生去“玩”。在玩中学生产生了研究兴趣,通过摆弄教师自制的教具,发现了不倒翁扳不倒的原因是上轻下重、底面是半球形的,轻轻松松就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提出有趣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提问,是教师输出教学信息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输出的信息能刺激学生的大脑,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学生在认知上有了矛盾,就会产生力图解决矛盾的内在动力,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的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探索中能够不断地自我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并获得满足感。如《地球引力》一课,教师提出:熟透了的苹果,没有人采摘,为什么会落到地上呢?这种现象是学生平时都看过的,但没有引起注意,经教师提出来,学生感到新奇却难以回答,便会产生需要了解的愿望。这时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也处于积极状态。教师乘势鼓励学生,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产生信心,相信自己能找出证据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四、组织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小学教育的对象是少年儿童,而游戏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如果把游戏引入课堂,就能受到学生的喜爱,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始终如一地跟教师一起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能把有趣的游戏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把学生的兴趣引向正确的方向。如教《分一分》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按动物的运动方式分类时,学生正处于注意力转移和疲劳中,我安排了一项边说歌谣边表演的游戏。如:大雁、蜻蜓空中飞(做飞的动作);金鱼、海豚水里游(做游的动作);熊猫、蚂蚁地上爬(做爬的动作);它们是我的好朋友(拍手)。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运动方式 ”这个概念的理解,又愉悦了学生身心,还有效地加快了教学进程。

五、布置有趣的作业巩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自然科学的课内外作业不应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让学生乐于做科学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布置自然科学作业时,不仅要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应使学生感兴趣,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做。如《压缩空气》一课,学生知道了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压缩空气是有弹性的,教师就可布置学生设法利用硬塑料管、湿纸团、筷子制作一只压缩空气枪。这样有趣的作业既巧妙地延续了学生课后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又达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总之,自然科学课堂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而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牢牢地吸引学生,尽量地激发、充分地调动、全面地促进、巧妙地延续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动力,学生才会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光峰.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学兴趣[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12).

[2] 梁文仲.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自然课的兴趣[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6).

[责任编辑 吴海婷]

猜你喜欢
自然科学兴趣培养
浅谈自然科学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