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成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16-12-18 19:50颖,杨
关键词:发展目标教育培养恩格斯

武 颖,杨 蔚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成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武颖,杨蔚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摘要:青年成长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思想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到青年的成长目标、教育培养、学习问题、职业选择几方面,这些思想对于明确青年的历史使命,教导和引领青年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成长;发展目标;教育培养;职业选择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对青年问题进行专门的系统论述,但他们在领导革命运动的实践中非常关注青年,十分重视青年的成长与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不同时期的著作或书信中有多处论述青年问题,这些论述包含着丰富的青年思想,关于青年成长的论述就是其重要内容,对这些思想进行深入的探讨、梳理和阐发,对于引导当代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成长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对青年的成长问题做过多方面论述,本文主要从青年的发展目标、教育培养、学习问题、职业选择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阐释。

(一) 关于青年的发展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青年应该是“熟悉整个生产系统”,摆脱片面性的“全面发展”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设想,也是他们对青年人成长发展目标的设定和追求。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应该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2](P649)。恩格斯在1847年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草案《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青年人应该是“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摆脱…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3]的全面发展的人。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是破除分工。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要消灭关系对个人的独立化、个性对偶然性的屈从、个人的私人关系对共同的阶级关系的屈从等等,归根到底都要取决于分工的消灭。”[4](P516)“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4](P37)。人的全面发展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消除分工的需要,人的解放也就是劳动的解放,人从被剥削的劳动者成为了享受劳动成果的劳动者,从被迫的劳动成为了主动的需求并且是快乐的劳动,这就是共产主义,也是所有青年人奋斗的最高目标。

(二) 关于青年的教育培养

1.青年的教育应 “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相结合。马克思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谈到,“我们把教育理解为以下三件事:第一:智育。第二:体育,即体育学校和军事训练所教授的那种东西。第三:技术教育,这种教育要使儿童和少年了解生产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运用各种生产的最简单的工具的技能。对儿童和少年工人应当按不同的年龄循序渐进地授以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课程…把有报酬的生产劳动、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就会把工人阶级提高到比贵族和资产阶级高得多的水平。”[5](P218)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才有利于实现青年的全面发展。

2.青年人留学能够“开阔眼界”。恩格斯说:“我一向赞成把有抱负的青年人送到国外去,使他们能开扩眼界并摆脱在祖国必然会产生的地方偏见”[6](P352)。但同时,青年人不应该盲目追求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规划,要考虑到现实条件。恩格斯曾谈到对于一名青年留学的看法,给出三点建议:第一要明白学什么,“我认为,在把这个人送到这里来以前,应当确定明确的研究计划——至少是大致的。”[6](P352)第二要具有留学的基本条件,“如果不掌握哪怕是少许英语知识,他在这里就会寸步难行。我想,他最好是首先用半年左右来学点法文和英文,以便在出国前至少能勉勉强强学会用这两种语言阅读。”[6](P352)第三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如果他想顺利地从事研究,他总还应当在历史方面、地理方面以及如有可能还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具备某些初步知识。”[6](P352)

3.要重视青年的革命传统教育。对于新一代年轻人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正确的舆论引导。青年要了解历史,并且要了解真正的历史,而不是统治阶级所大量捏造的材料和报道,不是被人为篡改而被遗忘甚至遗弃的历史。恩格斯在多封致贝克尔的信中写道,“最近我扎扎实实地做了些工作,并且利用机会重温了1848-1849年美妙的青年时代所写的一些东西。这显得非常必要,因为年青一代已经忘记了或者从来就不知道这一切,他们现在希望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鉴于存在着大量捏造的材料和报道,所以必须使他们尽可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7]“你在《新世界》上发表的片断使我非常高兴。你应该继续写下去,回忆过去的运动对青年是有益的,否则他们会认为,一切都应该归功于他们自己”[8](P239)。

4.对青年要“进行扎实的科学宣传”。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如果我们在这两三年里能象1848年以前所作的那样,用各种书籍进行扎实的科学宣传,我们的事业会要好得多…往后我们只要有了报纸,可以把它每星期刊登一篇,人民有不懂的地方,拥护者们就可以作解释,虽然不那么理想,但总不是没有好处的”[9]。

(三)关于青年的学习

1.青年人要“更多地进行学习”。马克思指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2](P26)恩格斯指出,青年人不能仅有表面的文凭,更重要的是丰富的学识,他在给卢格的信中写到,“我决定在一段时间里完全放弃写作活动,而更多地进行学习。原因十分明显。我还年轻,又是个哲学的自学者。为了使自己有一个信念,并且在必要时捍卫它,我所学的已经够了,但是要能有效地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不够的。人们将会对我提出更多的要求,这是因为我是一个‘兜售哲学的人’,不能靠博士文凭取得谈论哲学的权利。”[8](P431)

2.青年人在学习中要善于思考和总结。马克思在致倍倍儿的信中提到:“我感到很不愉快的是年轻一代在理论方面也比较薄弱”[10](P298)。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理论是青年人薄弱的地方,青年人要加强理论素养,重视理论学习,并且要有判断和甄别的能力,对于现有的书籍不能一味的相信,要有自己的思考,不然相信了资产阶级所谓的“科学”,就是“白白浪费了时间并损坏了自己的脑子”[11]。同时,要在错误中总结教训,“爱好理论的人”“每一个新的错误将同时是他们新的教训。”[10](P298)

3.青年人应有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青年人容易骄傲自满,缺少谦虚的学习态度。“他们把自己想象得那样的‘必要’,以致他们一出学堂门就翘起尾巴,目空一切。每一个和他们接触过的人都会感觉到这一点。”[12]青年们“往往以为,只要掌握了主要原理,而且还并不总是掌握得正确,那就算已经充分地理解了新理论并且立刻就能够应用它了。”[10](P462)恩格斯曾严肃地批评一部分青年人,“他们只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套语(一切都可能变成套语)来把自己的相当贫乏的历史知识(经济史还处在襁褓之中呢!)尽速构成体系,于是就自以为非常了不起了。”[10](P433)一知半解就胡乱盗用唯物主义的标签,这是对自身的不负责,是对唯物主义的不负责。恩格斯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构造的不是历史,而是如何研究历史的方法,必须从现实条件中去研究,而不能脱离实际进行空谈,这既是治学态度问题,也是治学方法问题,在这方面“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10](P433)

(四)关于青年的职业选择

1.青年人应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马克思认为青年人应选择为人类献身的职业,“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13](P459)“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3](P459)

2.青年人应选择“最可取的职业”。马克思认为青年人应该选择能实现自身尊严的、最可取的职业,“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一定是最高的职业,但总是最可取的职业。”[13](P458)“有失尊严的职业会贬低我们一样,那种建立在我们后来认为是错误的思想上的职业也一定会成为我们的沉重负担。”[13](P458)这里,马克思表述了自己对于“尊严”职业的理解,不分职业的高低,只考虑是否高尚,从事这种职业,人是自由的,不是被动从事的,而是积极主动工作的。

3.青年人要“认真地考虑”职业选择,避免幻想与狂热。马克思认为职业选择要严肃认真,能够选择职业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13](P455),因此必须要严肃对待这个问题,“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13](P455)青年人选择职业,不是选择对未来的幻想,不能“狂热地追求我们以为是神本身给我们指出的目标”[13](P456),因为,幻想的东西很快就会破灭。因此青年人选择职业时,既要符合现实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自身的特点。当青年人冷静地考察了一个职业后,如果“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13](P457)相反的,如果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职业,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即使不受到外界指责,我们也会感到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13](P458)

4.青年职业选择要抛弃虚荣。马克思认为,“虚荣心容易使人产生热情或者一种我们觉得是热情的东西;但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性是无法加以约束的,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召唤他去的地方;他的职业已经不再是由他自己选择,而是由偶然机会和假象去决定了。”[13](P456)

二、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成长思想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成长思想, 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和促进青年健康成长,使之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为正确认识青年的地位和作用,明确青年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指南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了青年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肯定了青年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恩格斯指出:“我们的未来比任何时期都更多地取决于正在成长的一代,因为他们必须解决日益增长的矛盾。”[14]改变世界是时代给予青年的历史使命,进步青年更应成为完成历史使命的带头人。恩格斯在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的信中向青年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你们的努力将使大学生们愈益意识到,正是应该从他们的行列中产生出这样一种脑力劳动无产阶级,他们负有使命同自己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在一个队伍里肩并肩地在即将来临的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15]马克思恩格斯从战略高度为我们正确认识青年的地位和作用,明确青年历史使命提供了指南。青年只有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身历史使命,担负时代重任,把个人成才与中华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有用的人,才能更好的在革命实践中发挥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为中华民族描绘了波澜壮阔的美好蓝图,也为青年人成长发展指明了方向。“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6]当代青年必须肩负起历史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首先,青年应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发展方向,把握时代发展的规律,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结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青年人必须要加强学习。青年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学好基础知识,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品格意志,增强心理素质,磨练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第三,青年人要树立创新意识。当代青年应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接受挑战,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有所作为。

(二)为引导青年立足时代要求,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关注青年的教育问题。1866年马克思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5](P217)这里所说的工人一代,实际上就是指进步青年,对青年的教育和培养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无产阶级事业的成败。

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指明了方向。第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教育引领青年发展。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先进文化的教育引导,使青年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第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应教育青年以主人翁的姿态把握世情、国情和自身发展的关系,选择职业时,不为金钱、名利所诱,片面追求个人价值,要守住基本的价值原则和职业操守,像马克思所讲的那样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为关心青年、引领青年,助力青年建功立业提供了指导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到剩余劳动对工人阶级所产生的危害时指出,“它侵占人体成长、发育和维持健康所需要的时间。它掠夺工人呼吸新鲜空气和接触阳光所需要的时间。它克扣吃饭时间,尽量把吃饭时间并入生产过程,因此对待工人就像对待单纯的生产资料那样,给他饭吃,就如同给锅炉加煤、给机器上油一样。”[17]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描述了工厂中恶劣的工作环境,“机器上的工作常常酿成许多相当严重的不幸事件,结果还使得工人暂时地或永久地失去工作能力。”[18]。异化的物质力量成为了制约青年发展的枷锁,青年人为了基本的生存,被迫参加超高强度的工作,根本谈不上所谓的成长和发展。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为青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可能。

要把广大青年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于青年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关心青年,引领青年,营造有利于青年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鼓励青年在改造社会的丰富实践和实际生活中增长才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功立业。首先,要把“以人为本”作为青年发展的基本原则,客观地对待青年的发展问题,为青年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既要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护青年权益,对青年的升学、就业、婚姻、住房、福利保障等提供导向性政策支持;又要引导青年参与社会事务,为青年发展给予充分的空间,大胆选拔使用青年,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途径。其次,创造条件推动青年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伟大事业,也是一个实践过程,社会为青年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舞台,广大青年应勇担使命、躬身力行、面向生活、面向实际,投身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53.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689.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91.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230.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232.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2.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75

[1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487

[16]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7.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450.

(责任编辑:刘越)

Marx and Engels' Thoughts on Youth Growth and Their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U Ying, YANG Wei

(School of Marxism,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Youth growth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Marx and Engels' thoughts, mainly covering issues of the goal of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learning, and career selection. These ideas have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youth's realization of the historical mission, their health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right views of profession and becoming a useful person, and their dedication to constructinga socialist socie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Marx; Engels; youth growth; goal of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career selection

中图分类号:A811;D4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06(2016)02-0137-05

作者简介:武颖,女,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阻碍因素和克服途径研究”(14JDKDB0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培育专项“知识社会学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应用研究”(2014JBW004)。

收稿日期:2015-09-08

杨蔚,女,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猜你喜欢
发展目标教育培养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浅谈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
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当地区域经济
浅析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