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连续3年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及多元化护理对策研究

2016-12-19 02:56廖庆萍胡小梅陈开永江智霞
重庆医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年限职称护士

廖庆萍,胡小梅,张 漫,陈开永,吴 琼,何 琼,杨 丽,江智霞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贵州遵义 563003)



·经验交流·

某院连续3年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及多元化护理对策研究

廖庆萍,胡小梅,张 漫,陈开永,吴 琼,何 琼,杨 丽,江智霞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贵州遵义 563003)

目的 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对策。方法 回顾该医院2013~2015年度护理系统上报的338起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不同严重程度与工作年限的关系及主要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原因与护理人员职称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不同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不同(P<0.05),连续3年排在不良事件前三位的是跌倒、坠床和给药错误;不同年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年限小于或等于5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损伤结局的严重程度较超过5年的多、重(P<0.01);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原因分别为评估不足、沟通不良、疾病因素、违规操作,护理人员职称对主要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原因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每天06:01~12:00、14:01~18:00为不良事件发生高峰。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医院自身特点,采取多元化护理对策,对护理人员分层次进行风险意识、沟通及操作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对不良事件发生高峰时段薄弱环节进行弹性排班,提高护理安全。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多元化;管理对策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2]。不良事件的发生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伤害,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财政负担[3],完善不良事件的管理,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是目前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通过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3~2015年护理系统非惩罚性自愿呈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对比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多元化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2015年度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人员通过非惩罚性自愿上报系统呈报的不良事件338起。本研究中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损伤结局分级标准,依据医疗不良事件SH9分类法[4],该分类法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将医疗不良事件划分成Ⅰ~Ⅳ 4个级别,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分析方法,对2013~2015年1~12月护理系统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等方法描述一般资料,用χ2方法分析不良事件类型及发生的主要原因;运用χ2方法分析不同年份不同严重程度护理不良事件与不同工作年限的关系及主要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原因与护士职称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013~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不同年份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P<0.05),连续3年排在不良事件前3位的是跌倒、坠床、给药错误,2013年第3位为创伤/烫伤,2014年锐器伤排在第2位、院内压疮第3位,而2015年锐器伤排在了第1位(表1)。

表1 2013~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情况[n(%)]

2.2 2013~2015年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不同年份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013~2015年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原因分析

2.3 护理不良事件与护理人员工作年限的相关性 患者损伤结局参照国内医疗不良事件SH9分类法分级标准进行划分;由表3得出,工作年限小于或等于5年护理人员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损伤结局严重程度较大于5年的多、重(P<0.01)。

表3 护理不良事件与护理人员工作年限的相关性

2.4 2013~2015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原因与护士职称的关系 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原因分别为评估不足、沟通不良、疾病因素、违规操作,不同职称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类型不同(P<0.05),不同职称护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2013~2015年度主要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原因及与护士职称关系

2.5 2013~2015年1 d内不同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的特点 不良事件发生高峰,2013年为06:01~10:00,14:01~16:00,2014年为08:01~10:00,14:01~16:00;2015年为06:01~08.00、16:01~18:00。

3 讨 论

3.1 2013~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 不同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有差异,2013年发生例数较2014、2015年多;给药错误和跌倒坠床连续3年持续排在前3位,2013年第3位为创伤/烫伤,2014年锐器伤排在第2位、院内压疮第3位,而2015年锐器伤排在了第1位,导管脱出和院内压疮有所降低;以往研究发现不良事件的前3位为给药错误、压疮、管路滑脱,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7],2013年本院采取非惩罚性、奖励自愿呈报护理不良事件OA信息系统,其非惩罚、奖励、高效、快捷、简便的特点得到广大护理人的认可,积极上报,所以,2013年度不良事件呈报率较高。罗月英等[8]研究得出建立自愿、非处罚性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改变“批评”、“通报”、“处罚”等方式管理护理不良事件,将提高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呈报率;研究证实,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系统管理及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将大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5]。本院针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前三位推动实施专项品质管理活动,并采取定期多元化分享等策略;自实施以来,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较之前下降,因此,2014、2015年度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2013年下降。

3.2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特点及多元化护理对策 魏斌等[4]研究证实医疗不良事件SH9分类法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建议重视Ⅲ、Ⅳ级隐患事件及其上报,有益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及医疗安全。本研究依据该分类法进行分级,分析发现,工作年限小于或等于5年的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损伤结局的严重程度重较工作年限大于5年的护士多、重;以往孙玉娥[6]对县级医院120起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得出,5年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9.17%,工作年限长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也有研究发现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的护士中有46.27%的护龄在5年以内[4]。韩慧[9]研究得出资历浅的护理人员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较高,也支持该结论。分析认为工作年限低的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经验尚浅,对工作中的技术操作流程也不够熟悉。针对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对工作年限5年内的护士加强理论及技术操作的培训,定期考核,评价培训效果并持续不断地予以完善,让每位护士对护理知识及操作不断的强化、完善。此外,还应加强风险意识、规章制度,以及工作流程的培训。研究发现,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将大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5]。本院针对频发的不良事件采取科室学习讨论、片区学习分享、全院学习分享,提高护士的综合素养,保障患者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差异,造成2013~2015年338起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别为评估不足、沟通不良、疾病因素、违规操作。文献研究表明,影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有沟通不良和评估不足[4,10],不同医院有不同的特点,主要原因也有差异,如有的研究发现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主要原因[10]。不同职称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类型不同,护士、护师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是患者跌倒/坠床,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高。研究发现,发生给药错误的原因是给药治疗多数情况由低年资护士完成,而低年资护士风险意识不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尤其是年轻护士,重视程度不够,经验不足,对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不了解等[6]。护师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中患者压疮发生率高, 分析原因是本院从2010年开始大量招聘护士,新近护士学历均为本科,本科学历护士1年就能晋升为护师,因此,护师的比例比也比较大。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原因与护理人员的职称有差异,护士主要为评估不足,护师为沟通不良。沟通不良也成为医院内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信息,能够避免护理资料的遗漏,为各项护理操作和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研究报道,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和沟通技巧培训可以提高护士的全面评估和沟通能力[11-12]。因此,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不同职称的护士采取分层培训和重点培训,尤其应加强沟通技巧和病情评估及操作规程等培训;有研究报道,提高护理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9],而风险管理和安全文化是体现护理人员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知识学习的同时,通过对护士采取深度访谈并分享,培养责任心、风险管理意识,构建和谐、安全的文化氛围。

本研究显示,不同年度1 d内24 h不良事件发生高峰为06:01~12:00,14:01~18:00;以往研究发现上午班不良事件发生率高[9]支持本研究结果;分析原因发现,医嘱处理及各项治疗大多集中上午完成,所以,这期间的护理工作量相对较大;06:01~08:00及16:01~18:00主要为交接班时间,护理人员忙于交接,而忽视安全的管理。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可避免高峰时段不良事件的发生[13],真正按照患者的需求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是降低护理风险,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14]。本院实施人力资源储备库,根据各科室的需求合理安排上班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增派高年资护士同低年资护士一起值班,以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指导和把关作用,真正做到按照患者的需求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同时本院加速信息系统建设,避免主观、低级错误的发生,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1]刘玮琳,叶文琴.加拿大Mcgill大学对护理差错的认识和处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4):94.

[2]Wagner LM,Castle NG,Handler SM.Use of HIT for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in nursing homes: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J].Geriatr Nurs,2013,34(2):112-115.

[3]仇铁英,黄金.护理不良事件概念与管理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9):1004-1008.

[4]魏斌,田卓平.医疗不良事件SH9分类法及其现实意义[J].中国医院,2011,15(1):44-45.

[5]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6]孙玉娥.县级医院12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54-56.

[7]邓霞,秦燕,刘欢,等.187例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5):1962-1963.

[8]罗月英,刘敏.应用系统管理理论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51-53.

[9]韩慧.护理不良事件的理论分析与管理策略探讨[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3.

[10]张丽萍.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9(9):203.

[11]张翠霞.入院评估中的护理风险管理[J].医疗装备,2006,19(2):27-28.

[12]赖兰萍,邹晓清.实行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3):77-78.

[13]左晓侠,荣加.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107-109.

[14]汪丽琎,黄雪梅,李燕,等.呼吸内科护理工作量与人力配备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9,9(5):29-31.

10.3969/j.issn.1671-8348.2016.31.030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C-548);贵州省遵义市科技合作项目(遵市科合社字[2014]70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基金资助项目(国卫办医函[2013]544号)。

廖庆萍(1963-),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护理部质控研究。

R47

B

1671-8348(2016)31-4408-04

2016-03-22

2016-06-06)

猜你喜欢
年限职称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银杏叶总多酚含量比较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体外发酵法评定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苜蓿的营养价值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