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生态都市主义下的城市边缘景观发展★

2016-12-19 03:27王予芊
山西建筑 2016年32期
关键词:城市边缘廊道都市

李 彬 彭 历 王予芊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 100144)



基于景观生态都市主义下的城市边缘景观发展★

李 彬 彭 历 王予芊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 100144)

分析了景观生态都市主义的研究方向,论述了景观生态都市主义对城市边缘的作用,并根据我国城市边缘区域景观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城市边缘区域景观发展的原则,从而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市边缘,景观生态都市主义,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1 景观生态都市主义

弗雷德里克·斯坦纳(Frederick Steiner)在2011年提出了景观生态都市主义(Landscape Ecological Urbanism)的概念。景观生态都市主义具有三种可能的研究方向:审美认识的演变;生态对人类能动性的深入了解;通过实践进行反思性学习[1]。所以从人为及生态为基础的设计理论来说,景观生态都市主义可以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方式而被创建。同时,作为生态设计研究,景观生态都市主义已经进入城市,强调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2 景观生态都市主义对城市边缘的作用

2.1 景观生态都市主义对城市边缘的影响

景观生态都市主义中认为城市边缘应该属于城市与自然之间的过渡部分,它的前提首先是要尊重自然。这个概念有别于景观都市主义注重景观的观赏性与名片效应,使得城市边缘在创造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的同时,有效保护城市边缘区域的自然景观特色。

我们认为今后不管何种概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都将会考虑生态学的研究进入城市中,同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作为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是不可忽视的。作为一个以城市为基础的景观研究,景观生态都市主义对于城市边缘的设计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强调多种方式并存,将城市边缘生态景观和城镇化所带来的商业驱动力相结合。景观都市主义和城市生态学,不论在城市内部还是城市边缘的融合中,都会创造出反映自然过程的新领域——景观生态都市主义。它将强调人类生存环境在满足活动需求、可达性等方面需要时自然环境的重要基础。

2.2 景观生态都市主义对城市边缘的反思

包括现今最热门的海绵城市在内的景观实践方式,它们同样的问题都是在城市边缘区域受三种作用力的制约——衰败、维持、变革[2]。原本人们对于这方面景观的理念更倾向于维持好的环境,于是这就引发了景观生态都市主义对于城市边缘景观环境的思考,探求它的方法与意义。与此同时,思考的问题也集中于不同地点的社会功能,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及对于原有方法和价值的重新思考。

景观生态都市主义通过生态斑块、廊道的修复与改造对城市边缘进行优化,保障人们对于城市—城市边缘—乡村或是自然环境动态变化的平稳过渡。现代景观已经呈现出边界模糊、空间流动性、轻视空间等级划分、根系发展的状况。景观生态都市主义的实践发现精心设计的活动表面、联结的生态环境组织、不可预见的活动和其他多种人为以及生态环境情况是城市边缘设计的重中之重。这需要对城市边缘的生态斑块与廊道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进而为城市边缘的设计提供新途径。

3 我国城市边缘区域景观发展

3.1 我国城市边缘区域景观发展理念

城市空间内部景观本身是由多种相互扶持、相互制约的元素构成,这种影响要素同样适用于城市边缘景观的构成。景观资源分布的数量与质量是居住居民与周边生态环境所需空间的客观表现。不同种形式、等级及类型的城市边缘景观质量、规模等属性,无论是单体或是组合状况都会有差别[3]。这样存在差异的景观质量对城市边缘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及可持续性发展作用(见图1)。

关注城市边缘景观的整体化与多样化,把与周边居民和生态息息相关的土地性质、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充分综合考虑,使城市边缘不同生态斑块与廊道营造出符合人性化的空间,同时能够创造出适合的生态环境。

3.2 城市边缘生态斑块

斑块泛指城市边缘内部具有一定均质性的空间单元,不同斑块的大小、形状、边界等要素都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每个斑块都有自身的核心区,以免受到外界干扰。

城市边缘规划中,主要保护与增加天然植被斑块,同时通过景观结构的调整,将居住斑块、耕作斑块、自然生态斑块形成良好的结构体系,实现“大集中、小分散”的空间结构,进而达到保护城市边缘生态环境的作用。先进生态学家认为农业保护区是保持城市边缘活力的关键,因此需要构建好城市边缘土地持续利用的生态规划。

城市边缘区斑块需要具有对自然干扰交替发生的承受能力,农业保护区斑块作为小型斑块的出现,需要一定数量的集中来创造长期环境的健康与安全。例如沈阳建筑大学的景观设计,校园内利用水稻等作物来营造了一块丰产而富有时代气息的校园绿色生态斑块,与此同时,将校园内的小斑块与校园外城市边缘的大斑块进行层面上的呼应。

3.3 城市边缘廊道

城市边缘廊道是指不同于周边景观基质的带状或线型景观要素。建设生态廊道是构建景观生态都市主义下城市景观的重要一环,是实现景观生态都市主义状态的重要手段。

城市边缘廊道分为自然廊道和人工廊道,自然廊道主要指河流以及河流两侧的植被带与缓冲区,此种廊道更有助于绿色空间的形成、对营造良好小气候起到明显作用。人工廊道主要指从城市延伸出来的铁路、公路、城市带状公园。它更有利于将城市景观、城市边缘区景观和乡村景观、自然景观联系起来,形成较好的景观连续性。如河北秦皇岛景观带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工程建设出秦皇岛海岸线木栈道,将城市、城市边缘、渤海三种景观,通过不同的植物群落有效连接,让游客可以通过一条线路体会到不同的植物群落,同时也可以起到土地保护作用。

4 我国城市边缘区域景观发展原则

城市边缘区域景观在规划与设计中,势必要遵循周边城市与乡村自然的和谐共荣,试图解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融入进城市边缘区域景观环境的探索[4]。

4.1 维护社会平衡原则

我国城市的扩张,土地资源的紧张等原因会让大量城市居民进入城市边缘区域,同时进入城市边缘区域也会成为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生活的途径之一,致使复杂的人口构成成为城市边缘区域复杂性的重要原因。然而城市边缘区景观场地就会成为两种价值观、文化、思想相互交融的场所。因此,在城市边缘区域景观中就要综合分析各个社会阶层的行为方式和基本要求,从而满足他们各自的利益所需。而建立和谐的城市边缘区域、注重人群使用优劣性、建立持续进步的城市边缘空间是景观生态都市主义的主要目标和原则。按照人群公平性的原则不断更新城市边缘区域景观,来完成城市边缘整体的构建。

4.2 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致使工业企业和大量人群进入城市边缘区域发展和生活,因此会有大量建筑“摆放”在城市边缘区域。而景观规划设计就是要将城市边缘区域中无序蔓延的建筑变成有序推移,通过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区域的隔阂与划分将城市边缘的损害降到最低,同时合理的空间摆放和使用将促进城市边缘区域循序渐进的发展。景观生态都市主义避免对周边生态敏感区的任何破坏,在有条件的城市边缘区域建立起贯通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绿色空间网格,形成与城市绿道相互连接的重要节点。突显出城市边缘区域的生态效益,利用城市边缘区域的自然及人工景观来营造出具有生态竞争力的城市边缘环境,加强人居环境的生态化。

4.3 建立环境连续性及人与自然整体性原则

现如今各种因素对于城市边缘的影响中,城市边缘区域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是使城市边缘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边缘区域由于本身处于城市与自然乡村交界处的性质,它的规划无论从管理体制还是管理人群方面都很难实现整体性和连续性。因此,景观生态都市主义构建人性化居住和环境公共空间、结合利用周边自然生态条件要素、创造多样化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手法可以有效的将城市边缘区域构建起连续性和整体性,从而统一协调城市边缘区域与城市的统一发展和自然乡村的有效保护利用,完成其串联发展的总体目标。

5 景观都市生态主义进入城市边缘景观发展的思考

利用景观生态都市主义将人为因素和自然生态保护利用的特点,城市边缘区域景观的发展加强了周边不同空间的吸引力,同时在此同一空间中优化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完善生态资源、加强服务设施建设、考虑不同人群使用问题、保障价值观、思想及需求的平衡,增加本地对不同区域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意味着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加了生态场所,让生态平衡和人性感受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与保护。利用景观生态都市主义的理念,将生态场地打造成鼓励多种功能在城市边缘发生的完美条件,加强生态自然对人类能动性的深入理解,使城市边缘区域景观在能够满足空间的人性化需求的同时,满足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发展。分析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之间内在的发展速度、要求和条件,对其间的空间进行不断的创造探索,并分析这两大空间结合部位设计建设的作用,更好的让使用人群了解、把握空间。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寻找问题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边缘区域景观,为城市边缘区域景观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城市边缘区域景观本身应该能够满足周边多种功能的要求,或者是为周边建设提供可能,以适应城市的变迁,所以城市边缘理念能够增强空间的适应能力。景观生态主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生态景观和人类活动能够同时或相继在同一空间中产生,而不需都市建筑与乡村的设施,这也是节约资源的一种方式,符合环境保护的原则。同时为国家的发展加大了筹码。研究和实现生态化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边缘不仅能够完善国家发展理论,而且为生态艺术和人类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填补国家发展的空白区域。

[1] Steiner F.Landscape ecological urbanism: origins and trajectorie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1,100(4):333-337.

[2] Waldheim C.The Landscape Urbanism Reader[M].New York: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2006:47,76,96-105,230-233.

[3] 高万辉,李九全.基于多元化视觉的大城市边缘社会区域社区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3(10):68-73.

[4] 薛华培.城市边缘区的绿色城市设计理念与方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3):58-62.

The urban fringe landscape development based on landscape ecological urbanism★

Li Bin Peng Li Wang Yuqian

(ArchitectureandArtSchool,Nor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Beijing100144,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urbanism, discussed the role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urbanism to urban fringe, and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our urban fringe region landscape,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principle of urban fringe region landscape, so as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urban fringe, landscape ecological urbanism, natural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6-09-06★: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一般项目(项目编号:KM201610009013);北方工业大学“2016校内人才强校-青年拔尖”项目(项目编号:XN071017)

李 彬(1991- ),男,在读硕士; 彭 历(1983- ),男,讲师; 王予芊(1991- ),男,在读硕士

1009-6825(2016)32-0005-02

TU983

A

猜你喜欢
城市边缘廊道都市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城市边缘区乡村聚落空间的更新与发展探析
CONGRETE ISL AND
穿越水上都市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