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对近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研究

2016-12-19 03:27高雁鹏张伟伟
山西建筑 2016年32期
关键词:满铁老城区沈阳

高雁鹏 张伟伟

(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



轨道交通对近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研究

高雁鹏 张伟伟

(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

简述了近代沈阳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从轨道交通线路和节点两方面,提出了轨道交通对于沈阳城市空间的影响机制,分析了近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模式,对促进沈阳城市及现代化交通业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轨道交通,城市空间形态,线路,站点

0 引言

近代的沈阳是一个多元因素影响下的城市,使得沈阳市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大熔炉[1]。于是近代沈阳开始走上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整个城市都被划分成不同的范围,它们各自经营,大力发展实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沈阳市的建设。由此也促成了近代沈阳独特的城市空间形态,而轨道交通建设对近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作用尤为明显。

1 近代沈阳轨道交通演变

城市交通是时代的缩影,沈阳作为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较早的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对近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是跨越时间的、动态演进的,从产生到消亡经历了以下演变历程。

1.1 铁路

南满铁路是沙俄时期在中国东北修筑的一系列铁路的一部分。日俄战争后,日本取得了在东北的铁路修筑权。在沈阳市,南满铁路附属地的建设给沈阳城市空间形态带来了冲击式的变化[2]。

1.2 马车铁道

沈阳最初的公共交通就是马铁,沈阳马铁运营了将近18年,它使用马匹来拉动,也是沈阳的第一个轨道交通设施工程。

1.3 传统有轨电车

在1924年沈阳市政近代化运动中出现的传统的有轨电车是由直流架空线路供电,在轨道上行驶的城市客运车辆。整个传统有轨电车的运营时间长达50年。在1974年后的20年里,沈阳几乎没有公共轨道交通设施。

轨道交通影响下的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整体体现,是城市发展不同因素共同作用,合力影响下的结果[4],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变化模式将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轨道交通线路对近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的线性影响机制

轨道交通的线路对近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线性的拉伸作用上。此时近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跳跃式组团发展模式和轴向带状发展模式共存的发展模式,具体表现为对于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和促进城市发展轴形成等方面。

2.1 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

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影响重大。近代沈阳发展速度较快,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扩大,此时落后的交通形式限制了城市各个空间的有机结合。一旦交通状况被改变,城市制约因素消除,城市空间结构将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整个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满铁的建设使得沈阳突破了原有的外圆内方的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形态(见图1),满铁附属地的形成,对沈阳空间形态带来了线性的变化,并对铁路与老城之间新区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本质上改变了沈阳城市空间结构。

铁路建设在清政府的作用下位于老城西侧,满铁附属地的建成同老城区形成了明确的东西走向,城市空间被强行向西拉伸,保守封闭的沈阳老城空间形态被打破。南北向的满铁又是支撑沈阳南北向发展的主要骨架,南北往来的货流和物流可以北上,又可南下。因此,满铁推动了沈阳空间形态南北和东西双向发展。此时,沈阳空间形态形成了由老城区、铁路附属地等部分构成的不等重的哑铃形式[5](见图2)。

马铁和有轨电车的线路虽然并不是同时修建,但都影响了沈阳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由于铁路附属地和老城区是自修自建,缺乏联系,此时马铁的建设加强了片区之间的联系。后来的有轨电车,更是承担起了联系沈阳各个片区的重任。加上自修自建的东西向铁路,近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整体表现为跳跃式组团发展模式,形成了以满铁附属地、老城区、商埠地和张作霖扩建的新区等多个片区。

2.2 促进城市发展轴形成

轨道交通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在轨道交通沿线进行开发建设成为可能,并且轨道交通沿线也正是发展的重点所在。在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下,促进了城市发展轴的形成。

近代沈阳城市发展轴的形成,主要是受到马铁和电铁的影响(见图3)。电铁和马铁经过的街道,慢慢地变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是城市人流和物流最为频繁的地方。

以中山路为例,它本就是联系满铁附属地、商埠地和老城区的道路,电铁和马铁的经过,让更多的资源在此集中,各种商业项目、娱乐项目、金融项目、文化项目等在此集中,一度成为近代沈阳最繁荣的街道之一,变成了沈阳不可或缺的城市发展轴线。此时,轨道交通对于近代沈阳旧城区空间表现为轴向带状发展模式。

3 轨道交通节点对近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的点状影响机制

轨道交通除了线路布置对城市空间形态有影响之外,交通站点和相交节点也对城市空间形态有重要的影响。从总体上来看,轨道交通站点和相交节点对城市空间形态起到点状集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城市中心区和副中心区的发展。

近代沈阳轨道交通的建设能够带动老城区的持续发展,并为多个新中心区带来活力。主要表现为:

1)轨道交通带来大量人流和物流,促进了老城区商业与公共活动的开展,增强了老城区功能。

2)轨道交通能利用较少的空间资源满足大量人流的出行需求。城市老城区和新中心区的高强度开发,集中大量人流,同时也能疏散大量的集聚人流和物流。

3)轨道交通的快速、准时使城市周边的居民能方便地到达中心区,加强了城市时空的整体性[6]。

沈阳站是轨道站点和节点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是电铁和铁路的交汇站。这里将是沈阳内部和外部人流与物流的集散地,满铁附属地的发展正是受益于此,作为第一个沈阳新区,它的发展虽然强势,但是在沈阳传统环境下也将举步维艰。轨道交通站点为附属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不同的业态,不同的资源在沈阳

站汇集又辐散,在同其他片区的频繁交流中,附属地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沈阳站作为附属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城市空间在此集聚,形成近代沈阳城市空间新的发展核心,这将是沈阳城市空间形态变化最重要的核心点之一。

轨道交通主要是通过小型站点来完成与外界的联系。这些小型站点周边形成了城市空间的次级核心。多条线路相交之处往往是两个或多个次级核心的重合之处,也可认为是轨道交通的小型枢纽。在这个枢纽往往会形成城市空间新的增长点,轨道交通成功的带动了城市中心区和副中心区的互动发展。

沈阳中山广场是电铁的交汇之地,其周边分布有旅馆、奉天警察署、洋行、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等建筑,由此可见当时中山广场的辉煌与繁荣。中山广场位于沈阳老城区中心与满铁附属地之间,在它的集聚作用下,两个重要中心的资源都向对方靠近了一步,从而加强了沈阳各个片区之间的联系,使得沈阳呈现出更加合理、完善的城市空间形态。

4 结语

1)轨道交通单因素影响下的近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总体上呈现跳跃式团块状的发展模式和轴向带状发展模式共存的发展模式。但是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对近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机制又是有差别的。

2)必须结合实际判定近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模式。沈阳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更是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是一个发展变化着的复杂的过程。因此近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模式研究,应在充分考虑城市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

3)一个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模式的确定一定要跳出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概念,而应该进入区域宏观范围讨论城市的科学境界。只有从更大的范围出发,才能正确把握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模式,从而促进未来沈阳城市空间形态走向一个可持续的、永续发展的未来。

[1] 刘忠刚.多元管理权下的近代沈阳城市格局发展研究[J].中国名城,2010(5):61-63.

[2] 雷家玥.南满铁路附属地历史建筑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3] 曲晓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沈阳百年变迁[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2):49-56.

[4] 张利敏.高铁站点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及景观特色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5] 王茂生.清代沈阳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6] 边经卫.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模式选择[J].城市交通,2009,7(5):40-44.

On influence of rail traffic on urban spatial forms in modern Shenyang City

Gao Yanpeng Zhang Weiwei

(SchoolofArchitecture,NortheasternUniversity,Shenyang110169,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ail traffic in modern Shenyang City, points 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rail traffic on the urban space of the city from the rail traffic routes, and joints,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for the urban spatial forms of the city, so it is meaningful for enhancing the modern traffic industry of the city.

rail traffic, urban spatial form, route, station point

1009-6825(2016)32-0011-02

2016-09-06

高雁鹏(1976- ),男,副教授; 张伟伟(1990- ),男,在读硕士

TU984.113

A

猜你喜欢
满铁老城区沈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满铁研究述评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
沈阳分店
老城区是夜经济的“灵魂”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九江市老城区住区空间形态演变原因研究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老城区科技企业上市的促进政策探讨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