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物理教学的“心脏”

2016-12-20 00:46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纸带冲量重物

杨 鑫●

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210038)



问题意识,物理教学的“心脏”

杨 鑫●

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210038)

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全面进行,应试教育被素质教育所取代,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革,从学生角度切入问题点,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提问模式,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过程中,笔者从激励评价、创设情境、方法指导等几个方面出发,很好地培植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升华了他们的物理素养.

高中物理;问题意识;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更需要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物理学习的“心脏”,有了这样的“心脏”,才能有思维,才能有动力,才会有创新和发现.所以,我们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以引导学生敢问,想问,善问.

一、激励评价,引导“敢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敢问,激发学生“敢问”的思维,需要教师创造民主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老师的耐心与鼓励,同学的认可是对一个学生最大的尊重.在授课过程中,我允许学生随时打断讲课进行提问,学生提问一定是因为对讲述的课程存在疑问,及时解决疑问,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后续知识.继续授课会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能掌握牢固,也会造成学生问题的堆积,不能对学生“敢问”思维进行持续性激励.

比如,我在教授高中物理时讲到必修一第二章5节《自由落体运动》,讲述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受单一重力G作用,初速度为0,物体运动速度可以用公式表示为v=v0+gt(1),其中v0=0,所以,自由落体物体速度由重力加速度g和时间t决定v=gt(2)

学生提问,这个公式表示所有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任何时间的速度大小是相同的,那么行驶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就是一样的.但实际中,比如我们的纸张、笔、石子同时从课桌落下去,路程一定,那么,为什么落地时间不同?

我首先欣赏了学生实际与理论快速结合的思维,给予认可和鼓励,进行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是真空环境的运动,地球空气存在阻力,在阻力作用比较小的情况下,物体的下落才可以为近似自由落体运动,比如,纸张的运动收到空气阻力很大,就不属于自由落体范畴.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知识点.

二、创设情境,调动“想问”

物理课程本质是物理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获得思考的过程,思考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排除问题,才能有效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我们教师将问题创设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利用学生切实手动可做的实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才能调动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实验具体直观,学生充满疑问,有利于复习已学知识,形成知识链.比如“离心现象”,利用甩干机脱水原理和雨天旋转伞雨水脱离伞的原理等,下面以一道具体题目进行解释.

如图1所示,把重物压在纸带上,用一水平力缓缓拉动纸带,重物跟着一起运动,若迅速拉动纸带,纸带将会从重物下面抽出,解释现象的正确说法是( ).

A.在缓慢拉动纸带时,重物和纸带间的摩擦力大

B.在迅速拉动时,纸带给重物的摩擦力小

C.在缓慢拉动时,纸带给重物的冲量大

D.在迅速拉动时,纸带给重物的冲量小

这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观察答案涉及摩擦力和冲量两个概念,学生本着为什么的想法来解析这道题.缓慢拉动时重物跟着纸带一起运动,二者相互受静摩擦力,快速拉动纸条二者受互动摩擦力作用,一般题型定义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缓慢拉动纸带时不能认定二者受力为最大静摩擦力,故AB错误.动量定理是指为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p,-p=I,I=Ft,缓慢拉动纸带,摩擦力小,但作用时间长,物体获得的冲量大,物体跟着纸带前进,快速作用时,时间短,冲量小,所以动量改变小,所以CD正确.

三、方法指导,培养“善问”

高中物理知识不再是单纯的题海,我们教师不仅需要自身掌握知识点,更需要创建一套适合学生提问的教学方式,不再是单纯的授课,而是进行方式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方法,才能理解出题思路.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求知的过程,我们变化题型模式,总结相似与不同,让学生在思考中犯错误,从错误中寻找“为什么”的答案,善于寻找思路之间的本质关系,善于用不变应万变,培养“善问”的品质,解答“一万”的问题,才能轻松掌握理论.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M和N是平行光滑竖直弹性板,相距L,高H,从M板顶端O以水平速度v0平抛小球,撞击N板A点,反弹撞击M板B点,最终在MN的中点C点落地,求:(1)小球平抛速度v0与L和H之间的关系;(2)OA、AB和BC竖直方向距离比.

学生在做这样的题目会产生疑问,小球的运动是怎样的,小球的速度是怎么变化的,需要从题目查找关键信息,本题的关键是小球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明晰,我便引导学生们结合平抛运动以及自己画出的草图进行分析.他们便明白了小球抛出后由O点到A点为普通的平抛运动,在N面反弹时,板面反射如同镜面反射,只改变了小球的运动方向,因此小球从A点到B点实际仍然是平抛运动,根据水平运动和竖直运动时间相同列等式即可完成第一题.小球竖直方向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因此判断小球在OA、AB和BC飞行时间比为1:1:1/2,同学认为竖直方向距离比为1:3:2.5,那么,实际呢?

取小球从B到C的时间间隔为t1,O到C共5t1,下落高度比为1:3:5:7:9,所以三段竖直距离比为HOA:HAB:HBC=(1+3):(5+7):9=4:12:9,那么得出之前错误答案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把每一段都作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进行考虑了?教师做到让学生敢问、想问和善问,必须自身将高中物理只是融会贯通,有独立的知识库和相应题库,深刻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有针对性得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理解掌握物理知识的过程,才能从烦乱的信息中及时提取核心内容,排除干扰,实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而不是机械地套用公式.

[1]李学印.物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学物理,2012(08).

[2]陈海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27).

G632

B

1008-0333(2016)24-0064-01

猜你喜欢
纸带冲量重物
连续3年销量翻番,2022年欲冲量4000万,福建这家动保企业正强势崛起
神奇的纸带
超重失重演示器
小猪相框
搬运重物时怎样才能不伤腰
最初的陆地交通
纸带上的秘密
重物移运器
变力冲量的教学研究
多冲量近圆轨道交会的快速打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