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源头入手
——初中物理学科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实践研究

2016-12-20 00:46张小红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机械效率凸透镜创设

张小红●

江苏省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211815)



从生活源头入手
——初中物理学科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实践研究

张小红●

江苏省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211815)

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非常贴近生活的学科,其许多知识都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日常教学,让学生了解物理是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积极推动初中物理教学.本文就初中物理学科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实践研究做了如下探讨.

初中;物理学科;问题情境

物理是一门具有很强探究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有了强烈的探知欲,才能够激发学习热情,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探知欲首先要从学会提出问题开始,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问题能激起学生的求职欲望,激活思维,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展开物理教学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因而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将学生快速融入到物理学习中.

一、深入研读教材,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合理的问题教学情景,引起学习兴趣

教材是教学的最重要的资源,它集结了编写者的心血和智慧,是编写者对学科教学的再创造.教材虽然是文本形式,是不会说话的教科书,但是我们研读教材,仔细体味,就会发现里面隐含着鲜活而生动的经验.比如教材编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进行教学时,我们要依据教材,深入研读教材,挖掘其中隐含着信息,将之与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联系起来,并有效结合新旧知识点链接的点,围绕此点进行情境创设,设计合理的教学问题,保证情节内容的丰富、有效和可思考性,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 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节中,依据课本图片,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提供了凸透镜,让学生利用凸透镜靠近发光的白炽灯的灯丝,观察现象,然后让凸透镜逐渐远离灯丝,观察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对于先看到正立放大的像,再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最后看到倒立缩小的像,感到新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凸透镜成不同性质的像?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做出猜想,接下来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收集证据,总结结论,从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方式,主要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思维, 促使学生的思考能力有效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情境问题的设计时,应充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提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是何原因导致这些现象的发生,继而结合自身所学理解问题.

例如:在《机械效率》一节中,教师在介绍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后,可出示图片,提出:从机械效率的角度出发,你觉得哪种方案提升沙子效果好?说出你的理由.通过对图片中有用功、额外功的分析和对比,学生会发现利用动滑轮提升装沙子的口袋,最省力且机械效率最高.然后再提出:如果有一大堆沙子需要提升到楼上,你准备怎样提?你能提出哪些方案来提高机械效率?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合作与交流,最后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提升沙子的方法并总结出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通过以上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物理知识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不仅有趣且有用,在日后的生活中能灵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三、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教学,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情境问题的设计时,应充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有意识地设计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问题.

例如,在测密度的教学中,给出器材:一瓶牛奶、一只烧杯、带砝码的天平、量筒、有刻度的注射器.提出问题:选择所给器材,测量牛奶的密度.通常学生依据思维定式会选择天平和量筒测牛奶密度,有的同学意识到注射器可看成是一个小量筒,从而选择天平和注射器测牛奶密度.在此基础上有的学生还提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办法.通过这个问题设计,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思考、锻炼的平台,来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经常采用结合生活现象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我们发现学生能够主动质疑、主动思考,其思维能力能得到一定的训练,对于生活中现象的解释不再是死记硬背知识点,更多地是思考其产生的原因,有的同学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能联系生活实际,对相关联的现象做更深层次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潜移默化地内化所学的知识,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慢慢走上了从学会知识向会学知识转化的道路.

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结合课程标准、教学进度、内容等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积极探索并发现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让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收益.

[1] 赵晋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应用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2] 林义礼. 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中的应用[J]. 中学物理:初中版, 2015, 33(5):95-96.

G632

B

1008-0333(2016)24-0078-01

猜你喜欢
机械效率凸透镜创设
凸透镜成像知多少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巩固
小小凸透镜 成像应用多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学好凸透镜 成像点点通
物理机械效率专题练习
走出功率、机械效率概念理解的误区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