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革,但不应忘记初心

2016-12-20 21:05孙仲平
青春岁月 2016年21期
关键词:新星改革

孙仲平

【摘要】长篇小说《新星》是国内著名作家柯云路的代表作,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改编为同名电视连续剧播出,曾轰动一时。作者在这部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位鲜活生动的改革家——县委书记李向南的形象,细致地描写了他如何坚决地与守旧势力进行斗争并推进改革事业的故事。本文之所以要重提《新星》,最根本的也就是要重提李向南的这些改革品质。

【关键词】《新星》;李向南;改革

《新星》在当时的轰动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是中国改革发起的时期,中央提出改革要求,但具体怎样改革,却是没有经验可供借鉴的,这都得靠中国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去探索;而在当时的领导干部思想中,“文革”的“苦”、“斗”意识依然严重残留,同时在实际中,守旧势力又在千方百计地阻挠改革;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唤起这些领导干部改革的意识,激起他们改革的热情,鼓舞他们改革的斗志,就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头号问题,于是《新星》就应运而生了。小说恰当地以一个县为背景,因为如果以中央或省或市为背景,就会显得太夸张,中国的改革毕竟刚刚开始,基本上还没有那样的高度;而要以乡或村为背景,又显不出改革的气势,在宏观的意义上就不大。另外,《新星》是一部有关改革的文学作品,它虽然也涉及到具体的改革方略,但一般都是点到为止,否则,这部作品就会沦为有关改革的“教科书”,就不会吸引那么多人了。正因为此,作者把大量的笔墨用来塑造改革家李向南的形象,尤其是用不多的但却非常集中的几段故事极力烘托他的改革品质。李向南只是因为他有着这样的改革品质,他才成为李向南!现在中国的许多领导干部已经丢失了这些改革品质,并且在他们身上又滋生了另外一种与之敌对的腐朽的品质,而李向南的改革品质是邓小平理论关于领导干部品质要求的“典范”,后面滋生的并与之敌对的腐朽的品质却是完全与邓小平理论背道而驰的!有些人也许会说,现在中国的改革形势与以前不同了,所以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也要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完全错误的。后面滋生的这些腐朽的为官品质,实际上都是封建官吏、资产阶级官僚所奉行的为官准则,不要说不符合邓小平理论,就是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也是格格不入的,如果这种为官准则不及早改变,任其蔓延,而“李向南”的工作作风回不来,那老百姓总有一天是不会答应的,中国总有一天是要亡党亡国的!相反,中国的改革事业只有在“李向南式”的领导干部群体的领导下,才能最终取得完全的成功!习总书记今天讲“不忘初心”。我们认为,“李向南”就是改革时期中国各级领导干部的“初心”,决不能迷失,决不能丢弃,千万不能忘记!

一、《新星》中李向南的改革品质

《新星》从头至尾,都贯穿着一条主线,反映着一个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县委书记李向南为代表的改革派,这一派开始人不多,后来随着改革的推进,影响越来越大,人数逐渐增多了;另一方面是以县委副书记兼县长顾荣为代表的守旧派,这一派势大根深,但几乎与改革绝缘,为的都是自己的权和利。这个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推动的故事情节,相互间频频过招,前一派主动出击,始终在显示着改革的魅力,但后力不足;后一派处处被动,但绵里藏针,后发制人。在这场一浪高过一浪的大搏斗中,主人公李向南的改革品质被充分的显示出来了,而这一点正是整部作品的核心和精华。以下试列举一些:

李向南一到古陵,就召开了全县各单位代表向县委提意见提建议的大会。充分显示了这个年轻的县委书记有所作为、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

李向南一个上午就解决了吴嫂半年里由于领导干部打击报复而上访几十次、县常委批了数次都无法解决的恶性事件。这充分地显示了李向南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优秀品质。

在全县干部大会上,李向南比较集中地阐发了他对于古陵致富的方略,令人耳目一新,并大胆地提出要使古陵尽快成为全国两千个县中的富户这个奋斗目标。这充分展示了李向南高超的改革水平和改革勇气。

李向南现场严肃处理了县电业局党委书记典古城以接待地区电业局金处长为名公款大吃大喝的事件,对县电业局局党委成员、局长一律扣三个月工资;对陪吃的一般干部一律扣一个月工资。这充分展示了李向南廉洁自律和不搞帮帮伙伙的工作作风。

小说着墨最多的当然是对李向南人事工作方面的描写:在黄庄水库,他坚决启用了被压制的原县委书记朱泉山;在横岭峪公社,他坚决撤消了代理书记潘苟世的职务;在庙村公社,他撤了公社书记杨茂山的职务;在凤凰岭大队,他又撤销了大队书记高良杰的职务。还有一个不算小的插曲:就是原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小胡,对自己被李向南精简到政策研究室当副主任的任命很不满,后来他的思想改变了,加上李向南很赏识他在政策研究上的才干,最后不仅被任命为政策研究室主任,还兼任了横岭峪公社的书记。改革需要人才,但要把这些人才放到各级领导干部的位置上却很困难,因为这会触动守旧势力的地盘,并引起他们激烈的反抗,在以上这些看似十分简单的任命和撤职的背后,实际上会有多么复杂和激烈的改革派和守旧派之间的较量啊!改革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改革“人事”!也正因为如此,李向南最后也在短暂的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县委书记以后就不得不离开了古陵。李向南毕竟还很年轻,行事过于激烈,忽视了县最高层领导干部之间的团结,但他改革的大原则、大方向都是完全正确的,这充分体现了他巨大的改革魄力,也正是因为出于对李向南这种巨大的改革魄力的支持,在小说的结尾,省委书记顾恒表示要和李向南好好谈谈。

……

以上稍微列举的这些李向南的优秀的改革品质,不正是几十年来中国的各级领导干部所拥有的改革品质吗?!正因为领导干部有了这些品质,中国的改革才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近一些年来,领导干部群体中却出现了那么多不好的现象:无为之风盛行,该管事时没人管事、该管人时没人管人,官官相护,结帮画圈,只谋人不谋事或先谋人后谋事,骄奢淫逸、贵族气派,害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至于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等同于损害领导干部形象、破坏领导干部之间的关系;甚至还害怕领导干部班子中有矛盾,把正常的矛盾等同于发动“文革”,并积极营造“一团和气”的领导班子,在这样的领导班子之下,实际上纲纪废弛,邪风歪风到处乱刮,人民群众怨声载道,领导干部良好的形象丧失殆尽!等等。于是,“李向南”见得少了,而“顾荣”、“冯耀祖”、“郑达理”之类的人却在官场上越来越多,在改革中被否定和推翻的一些人,现在却又被肯定和扶起来了!他们一旦占据了中国改革的舞台,掌握了改革的权力,改革还会成功吗?!他们这些人正在把中国引向一条“邪路”!所以,在几十年后,我们要重提《新星》,重提“李向南”!

二、《新星》在今天的反思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是它那个时代的杰作,那它也一定具有了历史的永恒性,它就会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具有重新讨论的价值。《新星》就是这样的一部文学作品。《新星》所塑造的主人公李向南可以说是中国改革时期领导干部的“典范”,是邓小平理论人格化的代表,几十年来,在中国改革的征途上,就是在千千万万个“李向南式”的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下,中国才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然而,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复杂的,近一些年来,由于客观和主观、内部和外部等方面的影响,尤其在中国的中下层领导干部中,许多人都腐化了。反映这种领导干部“裂变”的,有几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张平的《抉择》(曾被改编为电影《生死抉择》),该部作品已经相当鲜明的描写了官场中腐败官员腐败的全过程,而且这种腐败已经成了官场中的一种与正义势力相当的势力,李高成在反反复复的斗争中才最终取得胜利,《新星》中的腐败与之相比只算一种苗头;到了本世纪不久,张平的另一部小说《国家干部》(曾被改编为同名电视连续剧播出)问世,在该部文学作品中,整个官场几乎已经被描写成了一个“黑社会”,主人公夏中民可以说是单枪匹马的与官场的“黑势力”较量,最后才险胜;与此时相隔不久,《驻京办主任》、《侯卫东官场笔记》问世,在这两部作品中,官场已经成为“声色犬马”的场所。当然,文学作品中的官场肯定与现实中的官场存在一定区别,但大的趋势是差不多的,从这些年来查处的那么多官员的腐败案件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从人民群众所遇所闻所感中也完全可以知道。我们现在所反对的,不仅仅是个别的腐败的领导干部,而更多的是他们所创造的这种“官场风气”,因为正是这股“官场风气”把现在的中国官场给搞坏了,许多好的官员也被它给腐化了,而且它正拼命的把中国带上一条不归路!中国的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所以中国各级领导干部在改革的同时也要始终不忘“初心”,形势越复杂、问题越严重、困难越加剧,就越得时要回归“初心”,不断用《新星》中李向南的改革品质砥砺自己,只有这样,中国的改革才能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几十年的

猜你喜欢
新星改革
文铭:科学新星的文学奇遇
银河系每年新星爆发的数量已经被记录在案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这样就很好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