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2016-12-20 20:08李子寅
青春岁月 2016年21期
关键词:理财社会工作者

【摘要】金融社会工作是国际社会工作实践领域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是指通过运用心理社会的介入方法帮助服务对象掌握更多的金融知识,提高理财能力和改善财务状况,最终达成个人与社会的改变。本文结合当今经济形势重点讨论在我国低收入群体中开展金融社会工作的前景,并尝试探索金融社会工作的开展方向以及开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阻碍,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金融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理财;低收入群体

一、绪论

近些年来,社会工作专业中有一个新的学科分支出现,那就是金融社会工作。金融社会工作目前已被全美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工作者和非社会工作者广泛应用。而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在我国的低收入家庭中,会面临着诸多的财务问题。收入少,家庭保障亟待解决,缺少合理理财规划成为低收入家庭财务问题的中心。低收入家庭从心理层面比一般的家庭更渴望能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但是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薪水往往较低,经不住大蚀,因此,在投资之前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更需要提高自己的理财思维。面对着经济增速的放缓,资产增值会变得越来越不易,低收入家庭会对金融社会工作将有更大的需求。

二、文献回顾

1、金融社会工作的发展和基本内容

金融社会工作在美国有较好的发展。其实社会工作者帮助个人和家庭应对他们金融方面的挑战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这可以追溯到的玛丽·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中,该书中突出了个案社会工作应该关注案主的社会环境和金融压力。金融社会工作则是由丽塔·沃尔夫松在2003年的提出,她认为金融社会工作面临财务问题是与个体的意识和能力,资源分配等因素相关。她提出发展“金融社会工作”这一社会工作学科分支。按照丽塔·沃尔夫松在自己的著作中的看法,金融社会工作的实务和研究领域中“希望(hope)”与“改变(change)”是金融社会工作的两个基本概念,改变之门为希望而开,反之也为绝望而合。而且,只有行为的变化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改变。综上我们不难看出,金融社会工作是可以服务于低收入群体,甚至可以对有些个案管理者提供支持,还可以为个人、家庭以及社区管理者提供专业方面的指导。

在我国,也可以找到一些相应的研究。巫正洪老师在《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方向:金融社会工作》一文中指出,金融社会工作又被称作是一种互动内省式行为模式,该模式认为只有改变行为才能改变一切。通过运用心理社会的介入方法,以服务对象的优势为出发点,并对其进行持续地教育、激励和支持,使服务对象掌握更多的金融知识,提高理财能力以及改善财务状况,从而实现自我意识、自我感和自尊心的提升以及情绪的稳定,最终达成个人与社会的改变。可以看得出,金融社会工作重在通过心理上的一种介入,来促使服务对象在理财行为上产生一定的变化已达到改善财务状况的目的。

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很容易发现,在我国,金融社会工作被没有普及,但是结合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增速下滑,贫富差距较大等社会现状,开展金融社会工作来培养低收入群体的理财观念,服务出现短期财政危机的家庭是势在必行的。

2、对理财观念与金融社会工作的理解

对于理财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各有各的说法。美国权威理财协会——理财师资格鉴定委员会对于理财的定义是,个人理财是指如何制订合理利用财务资源、实现个人人生目标的程序。《理财通2005》给出的定义是理财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而制定、安排、实施和管理的一个各方面总体协调的财务计划的过程。笔者认为,理财就是实现个人合理的全部财务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协调一致的总体计划。而这里面最为重要的是对理财的态度还有一个合理的切实际的理财目标。

无论是低收入群体还是应为突发性事件而引发家庭财政危机的群体,都需要结合现状去理性的思考属于自己的未来理财规划。这一点与金融社会中的基本内容是比较吻合的,巫正洪老师在《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方向:金融社会工作》中提到,金融社会工作的内容是金融社会工作者用自己具备知识和工具,帮助解决那些影响个人基本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行为问题和财务问题,帮助他们转变目前的行为,改善财务状况,实现理财愿景。可以看得出,理财观念和知识是金融社会工作中很重要的内容,两者联系紧密。

3、低收入群体的理财现状综述

开展金融社会工作,我们需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以及理财状况。低收入群体尽管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界定,中低收入群体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国城镇人口的大部分以及农村人口的绝大部分都属于中低收入群体。长期以来工资收入一直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主要收入来源,而银行存款则是其财富的主要拥有形式。众所周知,通过一味的存款是无法实现资产有效的保值增值的,所以对于低收入群体,更应该普及理财知识,让他们形成一个好的理财习惯。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群体已经意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他们不再满足于将自己的储蓄存于银行,开始关注投资理财市场。但是例如股票市场的高风险和中国股市散户都亏钱的寓言让大部分中低收入群体驻足观望。面对高通货膨胀高收入群体纷纷“炒房”、“炒金”、“炒豆”,或者通过专业的理财机构、信托基金等各种投资工具来实现其资产的保值升值。而那些进入门槛低,适合中低收入群体的投资产品却明显不足使得大多数中低层收入者只能将钱存于银行忍受着通胀带来的收入“负增长”。可见单纯的被动等待低收入群体理财产品不断出台是不如让低收入群体去了解金融常识和理财知识的。我们能感受到,中低收入群体是迫切希望自己的财产增值的,但是出于自己承担风险能力低,闲散资金少,没有更合适于中低收入群体的理财产品,他们在资产增值上面临重重困难,因此,金融社会工作的开展针对这类群体是合适的。

三、金融社会工作开展的方向性探索

笔者认为,金融社会工作很好的诠释了“助人自助”这一观念。社会工作的定义是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理财观念的培养,金融社会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让服务对象能够形成一个正确的理财观念,社会工作者从“助人”到服务对象的“自助”,这点很好地契合了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理念。下文中,笔者尝试对金融社会工作开展的方向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索。

1、着重培养低收入群体理财意识

在金融社会工作中,丽塔总结了金融社会工作的五部分内容。首先了解基本的金融性福祉;其次了解贷款与债务的基本知识;第三,探索个人储蓄与消费计划;第四,了解基本的储蓄和投资;第五,金融社会工作知识的整合。从上述的五部分内容来看,金融社会工作最直接的内容的应该是提升低收入群体的理财意识。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速下滑,利率市场化等因素,低收入群体如果仅仅只了解把钱放在银行里能增值的话,尽管利息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银行里的利息一旦跑不赢通胀水平,那么不仅对于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还是会负担重重,对其家庭生活也会相应造成不利影响。对于低收入群体,储蓄肯定是必要的,但是盲目的将钱全部储蓄也是不可取的,要树立理财意识,找到开源节流的方法。例如:低收入家庭投资是以储蓄为基础的,要储蓄就要减少花销,也就是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要通过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即期消费,将资金累积起来用于投资;低收入家庭在理财时更需要考虑是否以购买保险来提高家庭风险防范能力,转移风险,从而达到摆脱困境的目的等。所以,对于城区收入偏低的群体,城市流动人口,或农村人口,要通过金融社会工作让他们树立理财意识,通过理财传授降低消费成本,资产配置的技巧,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改善经济状况。

2、金融社会工作应灵活面对不同对象

巫正洪老师在《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方向:金融社会工作》一文中提到了在理财方面,特别是贫困群体的理财能力还比较低,应帮助他们掌握理财知识,提高理财能力,增加资产积累。针对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人群对理财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对未来规划尚不清楚,尝试开展实施金融社会工作介入,将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在笔者看来,这一点正体现了金融社会工作应该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进行侧重不同的服务内容。对于低收入家庭的中老年群体来讲,更多的侧重点应该是提高他们的理财意识,笔者在进行访谈的过程中,还发现中老年人非常关注现在社会中普遍发生金融诈骗,我们可以在针对低收入家庭的中老年群体的金融社会工作服务中加入预防金融诈骗以及金融安全的常识;而对于那些身处低收入家庭的青年人,生活压力比较大,社会工作者可以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导,同时组织专业小组进行金融知识的学习,并制定符合自身的个人的理财规划。对于低收入群体,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年龄和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把金融社会工作普及知识的侧重点进行相应的调整。

3、金融社会工作者应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

根据笔者进行的相关访谈,有一部分低收入群体不去理财,不想谈钱是因为自己没有富裕的钱而不好意思,感觉没有面子,导致自己直接回避所有谈到“钱”的话题,对于理财知识更是充耳不闻。其实,最需要进行理财的正是这类群体。金融社会工作可以让服务对象更好的了解自己对钱的看法,树立人与金钱之间的正常健康的关系,根据自己过去的经历来摸索属以自己的理财方式。

金融社会工作者则要利用社会工作的特点,利用社会工作的沟通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引导那些回避提“钱”的低收入者打破自卑的束缚,逐渐的打开心扉,接纳现实,并不断地树立自己能够通过学习金融常识慢慢改变生活境况的信心。同时,金融社会工作者还可以作为一个资源链接者,将个人和家庭、高校与社工机构、社区、专业理财机构、政府支持连接起来,开展低收入家庭,贫困家庭的讲座。

在笔者看来,社会工作专业注重人与人的沟通,能让我们倾听到服务对象真实的声音。只有服务对象自己打开心扉,自己愿意去探索理财规划,学习理财知识,才能让金融社会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四、金融社会工作的发展瓶颈

1、服务对象不愿透露隐私

在我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家丑不可外扬”,自己家的资产状况一般来讲是不太方便透露的,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更是不愿意让别人触及这个敏感的话题,心理上是抗拒的,但金融社会工作的开展必然要了解服务对象的资产状况,根据现实情况才能与服务对象共同探讨理财规划,因此,一旦服务对象执意不愿透露自己的隐私,不让社会工作者深入了解资产状况,会让相关的工作开展变得举步维艰。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金融诈骗和金融陷阱逐渐猖獗,这让服务对象也会对透露涉及金钱和资产的相关信息心存芥蒂。

2、发生亏损的潜在风险

无论是理财产品,股票,甚至存款都是具有亏损风险的,一旦金融市场发生动荡或者金融危机,亏损是有可能发生的。例如,在美国的经济危机中,美国的养老金资产甚至也出现了亏损,2009年年初至年底,走出经济衰退的美国经济迎来复苏迹象,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54%,GDP在同一时期增加了10%。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人养老金账户的亏空能轻易被补上。养老金投资可以说已经十分稳健和安全,但是仍然会出现个别的亏损情况。加之在笔者进行的访谈中,一些中低收入者提出担心自己一旦通过理财知识的学习,资产不增反减,会让自己丧失信心,也可能会对金融社会工作者产生排斥心理。可见在发展金融社会工作的同时,必须要对服务对象进行相应的金融风险意识教育,而投资者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教育也恰恰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总结

笔者认为,在我国发展金融社会工作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到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这一提法对低收入群体来说正是要努力实现自己财富的增值,也是对金融社会工作的一个政策支持。

金融社会工作的方向应该重点落在社会的弱势群体,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理财意识,树立生活的信心。金融社会工作虽然只是一门新兴的社会工作学科分支,但是却能更好的直接面向宏观问题,例如:“我国亟待缩小贫富差距的现状”。

笔者在此希望金融社会工作能够有所发展,能使一些低收入群体做到“自助”,实现理财自我规划,并迎来财务上的好转。也希望金融社会工作应用到中国的社会工作领域,成功本土化,丰富我国的社会工作学科内容和知识。

【参考文献】

[1] 徐  升. 中国个人理财的现状分析[D]. 复旦大学, 2010-10-10.

[2] 孙会霞. 亟待发展中低收人群体理财产品[J]. 资本市场, 2011-01-01.

[3] 王思斌.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M].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7.

[4] 郑椒瑾. 当前经济形势下低收入群体的家庭理财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 2013,12.

[5] 郭  悦. 经济衰退重创美国养老金账户[J]. 青年参考, 2015-10-28,13.

【作者简介】

李子寅(1992—),男,满族,北京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社会保障、证券分析、金融市场。

猜你喜欢
理财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现状及对策
重大灾难中社会工作者的心理自助之路
自我赋能到社会参与的行动反思
马戏团
我国女性社会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理财观念及方式影响分析
给老年人的理财建议
论如何培养高中生理财意识
大学生理财之我见
大学生理财能力现状分析及提升途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