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2016-12-21 02:27石柱君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0期
关键词:顶层文化产业京津冀

荆 婵 石柱君 李 婧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

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荆 婵 石柱君 李 婧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传媒文化产业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提到了新的高度。然而,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仍存一些问题阻碍一体化的进程,此时需要通过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完善顶层设计,平衡区域发展,建立协调机制等方法,实现京津冀地区传媒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

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协同发展;问题;策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京津冀地区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承载区,传媒文化产业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提到新的高度。目前,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仍存在阻碍一体化发展的问题,这需要通过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完善顶层设计,平衡区域发展,建立协调机制等方法,来实现实现京津冀地区传媒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

1 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之间虽有一定的联系,但远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合作的产业空间结构,其原因在于相关地方政府以各自行政区域为范围、以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为目的,着力于完善自身产业结构和协调行政区内经济,这就使得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难题。

1.1行政区经济特色明显

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以行政区为空间发展,带有浓厚的“行政区经济”特色,经济由行政主导,每个行政区内部自成体系,行政区界限明显,各种行政性限制使得产业调整成效甚微,行政区之间传媒资源流动困难。而且传媒文化产业结构雷同,形式单一,发展局限。由于政府在地区行政区划问题上控制较多,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力量难以发挥,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流通不畅,产业融合在区域合作上缺乏层次高度,形成重重障碍,不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

1.2区域性不平衡显著

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已存在自身增长极快,但“中心-外围”的格局差距过大,河北省内相当部分的人力、物力资源集中于北京、天津,中心城市拥有优势资源的优先选择权,京津地区资源过度聚集,河北地区吸纳不足,如此造成发展差距的加大,区域内不平衡态势加剧,经济合作困难也随之增加。

1.3顶层设计不完善

顶层设计利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出发,对传媒文化系统建设的各方面统筹考虑,构建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制定相应的的战略和规划,借以实现京津冀发展一体化。但现阶段文化顶层设计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开放度较弱,壁垒多;市场化产业化运作不强;新媒体发展上不够等方面。文化体制改革尚不成熟,整个上层建筑顶层设计考虑欠佳,顶层设计推进艰难。

1.4长效发展机制不足

受经济、文化、地缘等因素影响的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尚存在资金、市场、人员不均衡等问题,缺乏有效的区域调控机制和长期发展机制。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机构尚不完善,人力资源结构缺乏有效的机制,人才多集中于北京、天津等中心城市,临近的周边地区缺少优势资源,发展受限。京津冀文化产业缺乏长效发展机制,整体文化资源利用度不高,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不到平等对待,各地区特色不够突出,总体规划不完全,错位发展及协调发展不能很好地互补,文化产业机制不完善,缺少完善的市场规范和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法规,导致整体发展滞后。

图1 京津冀地区传媒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设计示意图

2 京津冀地区传媒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设计及对策

鉴于以上问题,应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及计策。如图1所示,解决京津冀地区传媒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设计的相应问题,要始终秉承“自上而下中设计,自下而上重实施”的原则,其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建立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长效发展机制,完善顶层设计,平衡区域传媒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京津联动发展长效机制,要加快破解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促进京津冀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协调领导机构,构建利益协调长效机制,按照各地区文化的特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减少行政区划分界线,以伙伴关系机制管理跨区域协调,实现京津冀文化发展机制一体化。完善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协同发展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区域文化发展布局,注重大力推动建立文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系统研究文化协同发展整体规划,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坚持“自上而下”的基本原则,落实专项合作规划和实施方案,中央负责顶层设计工作,总览全局,推动有关合作项目的具体实施,监督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落实情况。在思想意识形态和法律规则层面,正确处理文化发展、稳定与传承的关系,顶层俯瞰全局。并且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战略规划方面平衡区域传媒文化产业发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秉承共享、互补、平等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文化产业的特色,对其空间布局进行科学、客观的整体规划,以实现文化产业的协调大发展。

第二,建立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合作的协调机制,实现传媒文化产业一体化、多元化经营。首先,制定一些协调配套的政策、法律法规,从根源上消除阻碍京津冀传媒产业协调发展的阻碍,加强相应法律法规对文化的规范作用,建立促进京津冀区域文化发展的法律政策。其次,为了更加有效协调京津冀传媒产业的合作,应建立高层次协调体系和权威的制度协调机构,用以解决实际合作过程中重大事宜的协调整合工作,协同研究文化企业各方面的需求,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再次,建立完善的文化管理部门衔接制度,以便掌握全面的信息,放眼全局来进行分配工作,深入加强文化产业协作发展、交流与合作,鼓励各自文化企业到对方地区投资兴业,并相互给予便利,促进多元化发展。

第三,实现制度、结构和配置的优化,形成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分工,使产业发挥自身的优势特点,优势互补,避免产业同质化,实现产业错位发展。例如,北京在教育上应发挥其人才优势,在技术上发挥科研优势及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建立具有更高层次的知识密集型文化产业,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头作用;发挥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文化改革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积极推进文化大众化普及工作;河北则是重要的传统文化支撑,其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具有广泛基础的河北梆子,就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地应通过合理的区域分工与协作,形成区域内不同地区间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有机结合的文化产业结构,实现文化产业链在区域内的拓展、延伸,实现制度、结构和配置的优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良性循环。

第四,鼓励组建跨区域经营的现代传媒集团,成立不同层次的传媒战略联盟,打造传媒特区。以政府为首,相关文化机构应该为跨地区传媒战略联盟提供合作平台,以合资、联营、控股、并购等方式,鼓励其跨京津冀地区经营,更利于传媒文化产业拓展市场、共享资源,不仅可以消除行政区域分割,而且可以增强竞争优势,避免市场闭合、资源浪费等问题。积极鼓励北京、天津与河北跨区域报业合作,在不同层次、高度、地域形成京津冀传媒企业的互相支持,成立京津冀传媒产业基地的战略联盟,在区域内建立有出版权的分支机构,联合采写新闻、策划活动,打造新型的传媒文化特区。

第五,打造和提升京津冀地区传媒文化品牌,加强传媒文化产业内容生产创新。品牌是文化产品独一无二的标志,应充分发挥品牌的带动作用,培育传媒文化产业品牌,通过品牌的优势效应,提高整个文化产业的水平,在京津冀建立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品牌。同时,要加强我国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创新与传承同等重要,这就要求加强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文化产业创新机制,培育技术创新体系,实现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借以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能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总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在中央的领导下完善顶层设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京津冀个地区的地域特点,打造相应的文化品牌,重视创新发展,实现制度优化,释放传媒文化产业的潜能,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实现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和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进步。

[1]张世超.京津冀传媒一体化困境与突围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9).

[2]戴瑞凯,商建辉.京津冀传媒产业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J].采写编,2015(3).

[3]郭万超,马明.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N].中国文化报,2015-07-25.

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京津冀地区传媒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601119)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顶层文化产业京津冀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加快顶层设计
京津冀一化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