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台场地规范技术要求

2016-12-21 02:27韩翔鹏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电波发射台场强

韩翔鹏

(作者单位:枣庄广播电视台)

监测台场地规范技术要求

韩翔鹏

(作者单位:枣庄广播电视台)

广播电视监测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广电主管部门和各级广播电视台进行科学管理的技术手段,是了解广播电视播出质量和覆盖效果的主要依据。随着广电监测事业的发展,也要规范监测台场地的技术要求。

广播电视;检测台地;技术要求

广播电视监测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改善广播电视的传输和播出质量,核查广播电视覆盖网的效果,为拟定、修改覆盖网技术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对维护广播电视的空中无线电波秩序,严格保护并有效利用频谱资源,保证群众良好的收听(收看)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开展节目制作、传输和播出系统技术质量评比竞赛的评判依据;是各级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广播电视台进行科学管理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是各级领导了解广播电视实际播出质量和覆盖效果、完善广播电视系统自我监督机制不可缺少的耳目和助手。

本文主要论述了监测台场地的技术规范要求,以及监测台场地选择重要的技术依据。

1 场地的一般技术要求

接收到的信号最强;背景噪声与干扰最小;由场地环境引起的电波损耗与畸变最小。

1.1场地的地形条件

地面有效电气特性对场地的地形条件与地面有效电气特性的要求及所监测的频段有关。

1.1.1监测中、短波段广播电台

监测中、短波段广播的监测台场地,要求场地周围地形平坦、开阔,并要求地面有较高的地导系数。监测台接收到的中、短波发射台距离与地面地导系数有关,地导系数越大,可以接收的距离越远。接收远距离电台需用高增益、强定向、低仰角天线,而架设这类需有较大开阔的天线场地。

1.1.2监测米波、分米波广播电视台

米波、分米波段的电波传播主要以直接波传播,监测台可接收到的米波、分米波台距离与接收天线高度有关,天线架设得较高可接收到的距离就较远。

1.2监测台场地的电磁环境要求

监测台应选在城市规划的收信区内,以便使场地电磁环境受到应有的保护。监测台对无线电发射台等的保护要求为:中波发射台到达监测台天线场地的电场强度不应超过100dBuV/m,短波发射台到达监测台天线场地的电场强度不应超过80 dBuV/m。监测台与中波发射台的防护间距如表1所示,监测台与短波发射台的防护间距如表2所示。

表1 与中波发射台防护间距

表2 与短波发射台防护间距

4 特殊监测设施场地的要求

特殊监测设施是指中、短波场强测量室与短波测向设施(主要是测向天线)。为能真实地反映测量地点接收的信号场强与电波传播方向,对场强室与短波测向天线周围环境的技术要求,可使测量的信号电波不受扰乱,或使各种干扰达到最小。

4.1场强测量室的场地要求

场强室周围场地地形应平坦,土壤结构应均匀,地面的地导系数应较高,周围300m内不应有建筑物。通往场强室电源电缆、电话电缆与水管等均应深埋地下。

为防止各种电气干扰,场强室应远离繁忙的公路、居民区与会产生电气干扰的各种电气设备。场强室宜采用对电波吸收损耗小的材料(如木料、玻璃钢等)作为建筑结构材料。

4.2短波测向场地的环境要求

第一,测向天线场地周围1km以内的地形应平坦,附近不应有洼地、湖泊或其他大面积的水塘,远处山峰仰角不应大于3°。

第二,场地的地面导电率应均匀,地下水位高度的变化尽可能平衡。场地不应选在沙砾地段或有断层的地面上。

第三,场地附近不应埋有大口径水管或其他金属管道,除非埋得较深。

第四,离测向天线500~1000m外,可建设交通流量不大的公路、10m高度以下的房屋、低压电源线和电话线。

了解监测台建设场地的技术要求,可以提高监测台建设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符合监测任务需要,适应发展规划。

猜你喜欢
电波发射台场强
永远的红色电波
The Speed of Light
求解匀强电场场强的两种方法
场强与电势辨析及应用
瞌睡电波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LTE-R场强测试系统的实现
中小功率等级发射台供电设备的维护
“电波卫士”在行动
浅谈高山发射台播出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