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对职后培训激励制度分析

2016-12-23 15:09康少伟
商情 2016年42期
关键词:激励制度民办高职院校教师

康少伟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补充,其价值和定位逐步凸显,近年来为适应我国转型发展的要求,民办高职院校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提供了一大批高级技能型人才。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就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对教师职后培训激励制度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教师 职后培训 激励制度

我国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时间较短,但取得的成就却是不容忽视的,加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市场对各类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就业形势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高校毕业生已难以全面满足市场的需求,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供给了一大批高级技能型人才,但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也逐渐显露出问题,特别是在对教师职后培训的积极制度方面,缺乏相对完善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和缺少对教师职业发展的指导这两个方面,下面就民办高职院校对教师职后培训激励制度中存在的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改善措施。

一、当前高职院校对教师职后培训激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

相对于传统高校而言,民办高职院校主要通过绩效和薪资来吸引和留住教师,因而教师队伍的流动性较高,每年,甚至每个学期都有教师离职,也会有新教师入职,而新入职的教师大多是刚踏出各高校校门的学生,知识结构与企业需求有所脱节,实践经验也相对缺乏,民办高职院校针对这些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大多很不系统,盲目上岗之后,更是缺乏系统的职后培训制度,大部分民办高校针对教师的职后培训大多只要求学历方面的继续教育,如攻读在职硕士或博士,而在业务能力、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培训方面却明显不足,并且学历培训大多也靠教师自愿参与,民办高职院校大多不会系统组织,导致民办高职院校的广大教师在业务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与传统高校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对学校的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不利于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

(二)缺乏必要的职业发展指导

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的性质为非公,因而在许多必要的制度方面都不够健全,加上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对教师职业的承诺保障不如公办高职院校,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缺少安全感,这也是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原因之一。同时,由于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不高,校方大多也不愿意花大代价为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指导和培训,一方面是出于办学成本考虑,一方面则是出于市场竞争考虑,避免自己培养出来的教师最后成为了其他学校的骨干。在双方多因素的影响下,使得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么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要么只把民办高职院校当成积累从业经验的地方,为未来做准备。这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三)职后培训激励措施单一

民办高职院校对教师职后培训的激励措施大多以简单的提高薪资为主,但在数额方面却显得有所保守。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薪资主要分为基本薪资、奖励薪资、福利薪资和附加薪资四个部分,基本薪资依据职称和学历划分,这虽然是能够刺激到教师投入职后培训的因素,但差距并不大,因而刺激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也没有合理的职后培训考核制度,绩效计算仍然以授课课时为主,使大部分教师产生了“去不去职后培训也无所谓,只要授课课时到了就行”这一错误观念。此外,民办高职院校对教师奖励大多以直观的经济物质奖励为主,功利化的办学理念使其忽视了文化熏陶、社会价值观念培养及教师职业情感培养等方面的激励措施。

二、完善民办高职院校对教师职后培训激励制度的对策

(一)提升校方对教师职后培训激励的意识

无论是培训体系不完善还是职业规划缺乏指导,主要原因都在于民办高校顶层设计中缺乏对教师职后培训激励力度,针对这一问题,民办高职院校管理层应当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着眼于社会对民办高职院校的需求和期盼,切实关注教师的物质需求、能力需求以及精神需求,同时,对教育负责,对教师负责,对在校学生负责,只有对教师职后培训激励的意识上去了,才有可能真正科学合理的开展对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

(二)完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

要完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必须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从个人知识储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同时,帮助和指导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努力将教师打造成符合高职院校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人才。

(三)完善针对教师职后培训的激励制度

首先,建立合理的薪资制度,为教师的工作付出合理的酬劳,同时尽可能使其对职后培训没有后顾之忧;其次,明确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与职位晋升制度,不断刺激教师职后培训的积极性;再次,注重教师精神需求,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如此通过多种激励措施来促进教师个人素质和教师队伍稳定性的提升。

三、结论

民办高职院校应全面关注教师的物质需求、能力需求和精神需求,从教师和学校的长远发展为目的,并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提高教师投入职后培训的积极性,努力将其培养成符合个人需求、适应学校发展、满足社会要求的高素质教师。

参考文献:

[1]郑圆圆,许艳婷.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激励制度现状叹

息——以闽南民办高职院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

(22).

[2]汤向玲.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的意义[J].学理

论,2010(26):240-201.

[3]张玉,周强.民办高校教师职后培训的新思考[J].人力资

源管理,2016(7).

猜你喜欢
激励制度民办高职院校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生源危机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思考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浅谈国有企业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留住人才
浅谈激励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徐州路兴内部业绩评价的研究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