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论和协同论视角的有效教学探讨

2016-12-23 08:11高记平
中小学校长 2016年3期
关键词:系统论有效教学

高记平

[摘要]当代教育变革趋势、基础教育改革和实践的低效教学呼唤着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理论界对有效教学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系统论和协同论的角度看,有效教学过程应该是由教师子系统、教学中介子系统、学生子系统、评价与反馈子系统、制度子系统和教学产出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系统的方方面面。因此,有效教学的实质是教学过程子系统要素结构、系统结构的优化与协同。

[关键词]系统论;协同论;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3-0005-03

一、有效教学问题的提出

追求效率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教学活动也不例外,追求教学效率也是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然而,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低效教学仍然存在于教学实践中。为此,推进有效教学很有必要。

(一)现代教育变革趋势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推进有效教学

从国际教育变革的趋势看,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已经脱离现实,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信息时代要求教育必须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创造思维、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人才。于是,本世纪初我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要把知识的单一产出变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产出,从单纯给学生传授知识变为教会学生会学习、会生存、会合作、会做人、会生活。要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使命,推进有效教学势在必行。

(二)低效率教学现状呼唤有效教学

目前制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关键“瓶颈”是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观。在这种传统教学观指导下,课堂教学把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老师成了机器的操纵者,老师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是师生共同追求学习成绩(分数)的传统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经常用延长教学和学习时间、做大量低效重复训练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成绩,其结果降低了教学效率。

一项专家调查显示,我国目前中小学有95%的老师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不到50%,学生记住率仅为5%。教师无效劳动与教学效率低下可见一斑。

二、有效教学概念探讨的理论综述

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看,要准确地界定有效教学是十分困难的事,但是理论界的专家学者还是不遗余力地进行大量艰苦卓绝的理论探索。以笔者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有效教学概念的解释,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是教师论,即重点从教师角度界定有效教学。曹琼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姚利民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率的关键。”还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另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接受知识的教学。

从此不难看出。上述观点强调的是教师与教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经常把有效教学概念与有效教师相提并论。

二是学生论。即重点从学生角度理解有效教学。国外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学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学好。”还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指成功实现了明确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

这类定义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无异于用“学习”来定义“教学”,用“有效学习”来定义“有效教学”,这不仅模糊了概念的内涵,也窄化了概念的外延。

三是教与学关系论,即从教学投入与产出角度界定有效教学。张璐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姚利民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等)一定的条件下,获得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程红和张天保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从教与学的关系界定有效教学,应该说已经探索到了界定有效教学的思路与方向。从逻辑关系看,这种对有效教学的界定,其实质就是对教学有效度的判定,是判断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才是有效的教学,给出判断的标准,提供判断的思路与策略,这对正确理解有效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基于系统论视角。对有效教学再认识

通过简单梳理上述观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理论界对有效教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展。但是,由于有效教学是一个随着教育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教学价值取向、理论基础都在不断地丰富与发展,所以,何为有效教学,到目前为止,理论界仍然众说纷纭,难以达成共识。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试图从系统论角度对有效教学做进一步探讨。

笔者认为,从教与学的关系认识有效教学,在大方向上应该是正确的,为我们进一步探讨有效教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与思路,但是还只是粗略的认识,应该进一步深化与细化。从系统论角度看,有效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结构,是由教师子系统、教学中介子系统、学生子系统、评价与反馈子系统、制度子系统和产出子系统共同构成的系统。教师子系统有教师的备课、教学、反思、批改作业等要素;教学中介子系统由教学手段和方式、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学引导等要素构成;学生子系统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要素:评价与反馈子系统包括考试、考察、个人成长记录、多元评价等要素:制度子系统包括学校各种激励教师与学生的制度,各种管理规章、制度等:教学产出子系统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提高。

按照教与学关系论理解有效教学,应该是在教学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教学产出结果最大化,这才是有效教学。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教学投入不仅仅指老师的投入,还应该包括学生的投入。教与学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和。在实践教学中,教与学是主体的交互、过程的互动、结果的互在,因此教学投入就不能仅仅理解为教师的投入,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投入的结果,这样理解教学投入才是科学的。对教学产出结果的理解,首先,应该指积极的、正向的教学结果,也就是说衡量教学效果只能是积极的效果。其次,教学结果绝对不是单一的,传统的用知识衡量教学效果是片面的,教学效果的产出应该是多样化的。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来理解,教学结果的产出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教学就是要提高三维目标实现的程度与水平。

依据上述理解,在系统论看来,有效教学过程,其实质就是系统结构的优化与协同的过程。

教育最优化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教学效果的提高。首先必须是构成有效教学系统的子系统本身结构的优化,只有每个子系统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才有可能最佳:其次是母系统结构的优化,只有在子系统优化的基础上,母系统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才可能最大化。

按照系统论整体性原则,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规则和原则、组织、方法及最后评价的确定,必须从系统全局的角度出发来评价优化子系统,也就是说子系统的优化必须服从大系统功能的最大化。

教学系统的组建不是一个静态过程,而是子系统要素、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从协同论角度看,其实质就是一个要素与要素、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协同。

从子系统之间的联系看,有效教学的实现过程,其实质就是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实践反复证明,最佳的教学效果不是由单纯的教师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决定的,也不是由单纯的学生接受能力决定,而是由教学过程多种因素相互协同的结果。

德国科学家哈肯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着有序与无序的现象。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有序与无序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在一个系统内,如果各种子系统(要素)不能有效地协同,甚至互相排斥、否定,那么,这个系统肯定呈现无序状态,不仅发挥不了整体性功能,而且最终必将崩溃瓦解。反之,如果系统中各子系统(要素)能有效配合、协同,多种力量就能凝聚成一个总力量,形成大大超越原各自功能总和的新功能。由此可以认为,有效教学应该是各子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协同过程,同时是各子系统即教师子系统、中介子系统、学生子系统、评价反馈子系统、制度子系统、教学产出子系统之间协同的结果。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在实践中至少包括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互动、有效课堂管理、有效指导、有效练习、有效评价、有效反思、有效反馈、有效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等环节与内容。说到底,有效教学过程就是这些环节与内容的优化与协同过程。

猜你喜欢
系统论有效教学
系统论视域下小学生手球教学研究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关于高校学科建设要素及其规划制定的思考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系统论视域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探讨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