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患者出现长R-R间期10例临床分析

2016-12-24 05:03鲁彦斌赵如平陈鹏
心电与循环 2016年6期
关键词:二度窦性心房室

鲁彦斌 赵如平 陈鹏

鼻咽癌患者出现长R-R间期10例临床分析

鲁彦斌 赵如平 陈鹏

鼻咽癌是鼻咽部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患者可出现长R-R间期。动态心电图可长时间、动态地记录心电图,通过分析动态心电图可研究鼻咽癌患者引起长R-R间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医师及时采取治疗提供依据。现将我院10例鼻咽癌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出现长R-R间期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中发现长R-R间期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7~68岁,<20岁1例,20~39岁1例,40~59岁3例,≥60岁5例。合并高血压3例,心悸2例,头晕2例,脑血管疾病及晕厥各1例。否认既往动态心电图检查出现长R-R间期病史,否认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病史,同时排除持续性心房颤动者。

1.2 方法 采用杭州百慧动态分析系统(CT-08)对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采集时间≥22h,经主机及人机对话系统分析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采用默认值标准(>2 000ms)。显著窦性心动过缓设定为24h动态心电图最低心率<40次/min。对鼻咽癌患者出现长R-R间期的原因,如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期前收缩等进行分类统计。同时测量最长R-R间期以及长R-R间期的分布情况(白天定义时间为6:00~22:00,夜间定义时间为22:00~次日6:00)。患者均采取放化疗同步治疗,具体放疗方案为(原发灶:PGTV-NX:7 050CGY/30F,淋巴结区:PTV1:6000CGY/30F,PTV2:5 400CGY/30F),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且均耐受治疗。治疗后再次测量最长R-R间期,观察治疗前后不同原因长R-R间期发生例数、最长R-R间期时间以及长R-R间期时间分布。

2 结果

10例患者长R-R间期发生原因如下: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二度窦房传导阻滞、窦性静止各2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高度窦房传导阻滞各1例。10例患者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的发生情况分析见表1。

表1 10例患者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的发生情况分析[例(%)]

由表1可见,治疗后的二度窦房传导阻滞、窦性 静止、高度窦房阻滞已完全消除。7种原因的治疗后最长R-R间期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治疗前长R-R间期分布为白天5例,夜间5例,治疗后则为白天1例,夜间2例,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窦性心动过缓、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是引起长R-R间期的常见原因,与文献资料相似[1]。长R-R间期分布时间显示,夜间略高于白天,考虑和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治疗后长R-R间期发生率明显下降,二度窦房传导阻滞、窦性静止、高度窦房传导阻滞改善,说明治疗原发肿瘤与治疗长R-R间期关系密切。

鼻咽癌患者因肿瘤解剖位置特殊,鼻咽黏膜淋巴管丰富,且通透性高,癌细胞可经淋巴道转移,并相互融合成巨大肿块,进而压迫后颅窝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的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等脑神经和中颅窝破裂孔的颈交感神经。窦房结、房室结主要受迷走神经支配,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易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一系列心电图表现,亦可激惹交感神经,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严重者可出现“交感电风暴”,甚至猝死[2]。此外,肿瘤或其他因素对颈动脉窦的直接机械作用也是重要的原因[3]。研究发现,颈部肿瘤转移可引起窦神经受损轴突持续的去极化,邻近部位未受损轴突兴奋,刺激延髓血管减压区域,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心动过缓)、降低交感神经张力(血管扩张),导致心排血量静脉回流减少,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本研究中,仍有一些患者在治疗后出现长R-R间期,考虑放疗对颈动脉窦的影响:临床晚期患者颈动脉三角区淋巴结转移几乎不能避免,肿大淋巴结位于颈动脉窦表面,放疗时颈动脉窦须位于照射野内[4]。照射使颈动脉窦周围组织纤维化或加速颈动脉硬化,造成延迟性颈动脉窦损伤,继而发生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颈动脉化学感受器对房室传导调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一旦失调将导致高度,甚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搏[5]。放疗时,注意颈动脉三角区不要过量照射,尤其是再次放疗,需考虑剂量的累积效应。辐射影响人体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已有报道,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日益受到重视。此外研究认为,血管迷走性兴奋可能与压力反射功能失调、血容量减少及神经体液因素如5-羟色胺、β-内啡肽、一氧化氮、内皮素、腺苷、类鸦片及抗利尿激素等相关。一些研究认为,上述某些因子在鼻咽癌中表达量增加,另外的研究也认为鼻咽癌可伴随副肿瘤综合征[6],从而推测副肿瘤综合征可能也是鼻咽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一个因素。随着鼻咽癌进展,心肌细胞供血变差,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代谢紊乱、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心律失常。

几乎所有的证据都显示,鼻咽癌患者经过放疗或化疗后,颈部淋巴结或咽旁间隙、咽后间歇肿块缩小或消失,鼻咽癌患者的心律失常明显改善[7]。机制可能与肿瘤效应相关,而非对颈动脉窦的作用。窦性停搏、二度Ⅱ型窦房阻滞、高度窦房阻滞主要见于窦房结病变,如在动态心电图中频繁出现,选择起搏器植入治疗无疑是较好的选择。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对于阻滞部位的早期诊断、鉴别,改善传导、防止阻滞程度的加重、恶化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极为重要[8]。

[1]王有武.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临床意义的正确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3,22(4)∶277-281.

[2] 张红艳,陈斓,吴浩,等.动态心电图全程记录心脏性猝死1例.心电与循环,2015,34(3)∶205-206

[3]Chen-ScarabelliC,KazaAR,ScarabelliT.Syncopedueto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Lancet Oncol,2005,6(5)∶347-349.

[4]Tulchinsky M,Krasnow S H.Carotid sinus associated with an occult primary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Arch Intern Med,1988,148(5)∶1217-1219.

[5] 王艺明,刘兴德,董为伟,等.电刺激大鼠岛屿叶皮质下中枢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244.

[6]Toro C,Rinaldo A,Silver C E,et al.Paraneoplastic syndromes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ncer[J].Auris Nasus Larynx,2009, 36(5)∶513-520.

[7]Degirmenci E,Erdogan C,Aras D,et al.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resenting with horner syndrome and carotid-sinus syncope[J]. Neurologist,2012,18(4)∶208-210.

[8]郭继鸿.中国心脏性猝死现状与防治[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5)∶323-325.

2016-06-27)

(本文编辑:杨丽)

310002 杭州市肿瘤医院心电功能科

鲁彦斌,E-mail:lyb1111@sina.com

猜你喜欢
二度窦性心房室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仅有三个非负特征值的图
图说·“梅”开二度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房室阻滞表现多变的临床心电图分析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
课后二度设计的两个“关注点”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黄永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