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价费损”监测在基层供电单位的运用

2016-12-26 10:12巫慧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23期
关键词:促进企业

巫慧

摘 要:电量、电价、电费、损耗,简称“量价费损”,是直接影响电网企业经营效益的四类关键信息。基层供电公司自2014年7月在省公司统一部署下开展此项监测工作以来,通过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调整管理思路,在短短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内取得了可观的监测成效,切实提升了运监中心对公司生产经营一线业务的监测能力,打通了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瓶颈”,监测成果得以共享,提高了专业管理水平,促使企业经营成效不断提升。

关键词:量价费损;监测控制;促进;企业;成效提升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为推动国网公司末梢管理水平的提升,国网运监中心选取了关系公司经营成效的“量价费损”四类关键信息开展在线监测工作。2014年7月,按照省电力公司部署,基层供电公司立即开始对公司(控股公司除外)供电区域的“量价费损”信息常态监测,次年2月控股公司也被纳入了监测范围。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发现异动户1488户,累计追补电量261万kW时,电费194万元。为不断总结完善,提高监测工作的持续有效性,现利用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的监测基础数据进行专题调研分析。

一、监测主题及工作方法

(一)主要名词定义及监测方法

“量价费损”在线监测——是指通过信息化系统,对影响公司经营效益的电量、电价、电费、损耗4类关键信息开展的实时监测。电量是指发电、供电、购电、售电量,电价是指购、售电价,电费是指购电费和售电收入,损耗是指线损的“四分”即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管理。

“量价费损”在线监测轻量级工具是指选取常见、易发的四类专变用户异动监测主题和两类公变台区监测主题所开发的轻型系统。采取自动导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下简称采集系统)中10kV及以上专变用户表计、公变台区总表信息和数据,进行异动筛选、甄别,从而辅助PT失压、CT断流、零度户电流异常、日超容、公变台区电压异常、公变台区负载异常6类异动的日常监测。

异动是指利用信息支撑系统或轻量级工具,对监控主题或指标按照预警、告警规则及阈值进行自动计算、判断,未达到预警、告警规则及阈值要求即为异动。

监测方法指针对轻量级工具导出的数据开展数据挖掘与分析,即“先系统初筛、再人工分析、最后现场核查”,最终锁定有效异动,及时整改。

(二)监测主题

1.电压互感器失压异动监测

(1)异动判断方法

电压互感器(以下简称PT)失压异动监测是应用采集系统中专变用户(10kV及以上大用户)一级表的三相电压数据,监测三相电压异动,并考虑三相三线、三相四线不同的接线方式,排除抄表不成功、设备停电等情况,筛选过滤出PT失压异动,经监测人员进行分析比对后锁定有电流无电压的真正失压异常。

(2)异动原因分析

从427户PT失压异动现场核实反馈情况看,造成异动的原因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为经现场核实确实失压,占比34.6%。造成失压的原因一是由于接触不良或令克脱落等造成运行故障;二是由于表计故障、互感器烧坏等造成计量设备故障;三是由于安装计量设备时出现的人为错误。第二类是其他原因导致出现异动,占比65.4%。造成异动的原因一是由于业务档案数据错误;二是由于用户单相使用三相电源或用电负荷不均衡造成的负荷不平衡;三是采集设备故障或接触不良造成监测数据不准确;四是轻量工具误判。

(3)监测成效

PT失压是四类专变监测主题中较为多发的异动,截止2016年9月,因PT失压追补的电量177万千瓦时、电费121万元,占“量价费损”监测成效的62%。

2.电流互感器断流异动监测

(1)异动判断方法

电流互感器(以下简称CT)断流异动监测是应用采集系统中专变用户(10kV及以上大用户)一级表的三相电流数据,计算三相电流的偏差,并考虑三相三线或三相四线不同的接线方式,排除抄表不成功、设备停电、路灯等情况,筛选过滤出CT断流异动。再经监测人员筛选出运行容量在50kVA以上,综合倍率在10以上,电流值大于0.5A的用户与SG186业务档案进行分析比对后,锁定为CT断流异动户。

(2)异动原因分析

从205户CT断流异动现场核实反馈情况看,造成异动的原因共两类:第一类是经现场核实确实断流的异动,占比16%。造成断流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接触不良造成的运行故障;二是由于表计故障、互感器烧坏等原因造成计量设备故障;三是电流线接反造成的安装故障。第二类为其他原因导致出现异动,占比84%。造成异动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业务档案数据错误;二是用户单相使用三相电源或未用电造成的负荷不平衡;三是采集设备故障或接触不良影响监测数据不准确。

(3)监测成效

截止2016年9月,CT断流异动已追补电量39万千瓦时,电费35万元,占“量价费损”监测成效的18%。

3.日超容异动监测

(1)异动判断方法

应用用电信息采集中专变用户(10kV及以上大用户)一级表的日用电量、日低谷电量和日最大需量,计算超容率,考虑最大需量超容等异动判定业务规则,筛选过滤出日超容异动,再由监控人员分析比对后锁定真实超容异动户。

(2)异动原因分析

从52户日超容异动现场核实反馈情况看,造成异动的原因一是采集系统与SG186业务档案表计倍率不一致造成的档案错误,占比67%;二是由于用户满负荷生产造成超容量用电,占比31%;三是采集设备故障导致无法准确判断用户用电情况,占比2%。

(3)监测成效

截止2016年9月,供电公司共向46家超容用电户出具了《整改通知书》,督促其尽快办理增容手续。由于超容量用电发现档案错误,造成少收客户电量26万千瓦时,电费23万元已追补完毕。超容异动占总追补成效的12%。

4.零度户电流异常监测

(1)异动判断方法

通过采集系统中专变用户(10kV及以上大用户)一级表的电量和三相电流数据,把日电量为零但电流值不为零的用户初判为异常零度户,排除计量采集异常、计量点类型等情况,筛选过滤出零度户电流异常,再经监测人员进行分析比对后锁定真实异动。

(2)异动原因分析

从87户零度户电流异常现场核实反馈情况看,导致异动的原因有两类。第一类是用户现场确实存在问题,占比33%。主要原因一是工作人员接线错误;二是用户存在违约行为。第二类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异动,占比67%。一是用户未用电或单相使用三相电源造成的负荷不平衡异动;二是采集设备故障导致无法准确判断用户用电情况。

(3)监测成效

截止2016年9月,该监测主题追补电量19万千瓦时,电费及违约使用费14万元,占“量价费损”监测成效的8%。

5.台区电压异常监测

(1)异动判断方法

通过采集系统中公变台区总表的三相电压数据,排除抄表不成功、抄表数据不全等情况,筛选出台区总表过电压、低电压异动,再经监测人员对异动类型进行分析判断后,锁定为真实异动。

(2)异动原因分析

从650个台区异动户现场核实反馈情况看,造成异动的主要原因一是计量、采集装置接触不良造成的故障,占比80%;二是变压器档位偏高,造成电压异常,占比15%;三是台区电压三相严重不平衡,此类异动主要集中在农网,占比5%。

(3)监测成效

截止2016年9月,该监测主题下已整改大量的计量装置故障和采集故障,纠正变压器档位偏高、台区三相电压不平衡、配电变压器出口电压低等各类异动,保障了线损监测的准确性,提升了用户的用电满意度。

6.重载过载台区监测

(1)异动判断方法

将通过轻量级工具、采集系统以及营销业务系统得到的各项数据进行比对,计算出日最大负载率,以此进行判断。日最大负载率等于80%小于100%的台区,判断为重载台区;大于等于100%的台区,判断为过载台区。

(2)异动原因分析

从67个重载、过载异动台区现场核实反馈情况看,造成异动的主要原因一是现场变压器与SG186业务系统、采集系统档案内的变压器铭牌容量不一致,影响轻量工具判断,占比44%;二是现场变压器容量确实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占比29%;三是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占比13%。

(3)监测成效

截止2016年9月,已有62个变压器容量不能满足需求的台区陆续实施了改造或提交了改造计划等待实施。

二、在监测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一)现场核查不仔细整改不彻底,工作效果差

从初期的工单处理质量来看,部分基层核查单位异动处理未形成合力。“自扫门前雪”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问题有一是无专人对核实质量及整改情况进行把关;二是由于用电信息采集建设的调试维护和计量装置故障维护分属不同的部门,故障处理情况没有交流;三是部分核查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二)后续追补不得力,电费补收进展慢

截止2016年9月,“量价费损”监测发现的异动经现场确认需要进行补收的用户共计50户,但已经完成补收工作的只有38户,尚有12户补收工作暂无进展。

(三)基层单位重视不一,影响工作完成质量

完成质量较好的单位不仅异动数较少,对每一笔异动工单都能做到认真核查,按要求详细反馈,故障处理整改到位,电量电费补收及时;完成质量较差的单位,异动数往往较多。工作质量完成差,时效得不到保障。部分管理人员并未认识到“量价费损”监测工作是对各项管理指标的有力促进,思想上有嫌麻烦的心态。由于管理不到位,所辖供区暴露出较多因工作失误引发的异动情况,而核实整改的拖沓,也导致了恶性循环。

(四)协作尚需良好沟通,未能共享监测成果

“量价费损”常态监测共涉及营销、运维检修部和农电部协作处理。一些异动无法仅靠监测数据就准确判断原因,往往只能靠排除法。跨部门的协调尚需磨合,加之一些单位对此工作不积极,导致公变台区异动工单来回传递,消耗了大量时间,整改进展缓慢。

三、打通运用“瓶颈”,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公司领导层多次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此项监测异动的核查整改工作,必须保证工作质量。针对初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采取边发现边整改,不断调整的管理模式,使监测工作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一)加强技能业务培训,落实核查整改责任

首先加强技能培训。由于企业“三集五大”深化改革后,各类岗位人员流动性较大,新进人员业务技能和现场经验较弱,不能准确判断故障并排除。加强业务培训除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外,现场教学也尤为重要。

其次是落实专人管控。对核查整改过程进行管控是非常必要的。管控人员对收到的工单进行派发,对核实情况进行初审,按时反馈工单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汇报,供管理层参考并加以规范。

(二)督促电量电费补收,确保收益颗粒归仓

按照《供电营业规则》第八十条和第一百条之规定,对影响计量不准确的故障应进行电量电费补收,对违约用电行为需进行处罚。一些经营效益较差的企业,往往是认补认罚但没钱。营销部在逐户摸清情况后与基层单位一起制定了详细的补收计划,排出了时间表,并落实了责任人。有计划、有步骤地争取在年底前将异动补收工作全部完成。

(三)形成规范工作机制,加重工作质量考核

运监中心联合业务主管部门,共同成立了“量价费损”在线监测工作小组,保障了常态沟通协调机制的顺畅,确保异动处理时效,完成闭环管理。利用每月的工作例会,对基层单位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并落实考核。对完成质量较差的单位,帮助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意见。工作机制的建立,保障了监测工作的顺利运行;工作任务掷地有声,也使公司的营销管理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共享监测成果,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针对公变台区异动监测初期运转不畅的困境,运监中心邀请业务主管部门一起共同协商出了有效的管理运作模式,理顺了工作机制,有力保障了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业务管理部门通过此监测渠道能清晰直观地发现异动点,从基层的核实反馈中也掌握到了第一手资料。作为日常运行管理、配网升级改造、新装增容、用户供电安排等工作的重要辅助决策依据。

结语

“量价费损”监测有效整合了现有系统资源,是一项能发现影响质效断点、盲点的有效监测。通过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调整管理思路,强化监测控制,共享问题整改成果,提高业务运用水平,能促进基层供电单位经营成效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国网运监中心《关于发布运营监测(控)中心“量价费损”在线监测业务指南的通知》附件《“量价费损”在线监测业务指南》2014年9月[Z].

猜你喜欢
促进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浅论QC小组活动对勘察设计企业质量管理的促进作用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