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的途径

2016-12-27 13:45杨敏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9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创新意识途径

内容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教材内容的深入探究,教学过程的动态处理,设计练习的自由开放,学习氛围的情感投入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教师努力做到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知识沟通,点燃学生认知与情感的火花。师生的各种活动都是互相影响、互相感染、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主体 创新意识 途径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研究如何优化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研究如何根据儿童认识事物的心理认知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实施。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有实质性进展的新阶段。数学学的过程决定教师教的过程,要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生动、创新,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调动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们的探索和创新意识呢?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认识。

一、教材内容的深入探究

教育学家认为:数学学习唯一的、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就是由学生自己把数学知识发现、归纳、总结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学生实现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一种模仿教学,是将数学作为-种产品来教,留给学生唯一的机会就是所谓的运用。教材的编写也讲究-课一例,通过例题的示范让学生实现模仿。致使教学内容本身缺乏探索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学也基本局限于其中,其主要精力放在怎样摆布课本,如何把课本中的内容讲清楚,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所以,我们应该重建"教材观",选择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大胆改革、合理精选、加工改造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和智力因素。下面举两个例子:

例1 在教学化简比:1:1.25,教材中提示将其前项、后项先扩大100倍化成整数比,再按整数比化简的方法化简。但学生在自探究中却出现两种新颖简洁的方法: l:1.25=(1 X 8):(1.25X 8)=8:10=4:5;1:1.25=(1 X 4):(1.25 X 4)=4:5。

例2 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材中只应用了割补法来进行研究,把三个三角形进行变形。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三角形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去寻找发现其中的奥秘。学生通过量、剪、拼、折、算等多种方法,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而不像教材那样面面俱到。

可以这样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先做后学,在做中学,探中学,研中学。学生自己尝试着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和探究,充分展示个体分析,比较归纳判断、概括、创新的全过程,从而将认知过程转化为解决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动态处理

心理学家认为: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只有通过学习者自身的思维活动和再创造性的做,才是最有效的学习。然而今天的课堂教学,仍然跳不出学生围着教师转的怪圈。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观察、操作、回答问题,只能在教师事先设定好的圈子里打转转,不能超越半步,跳出去了也要拉回来。这种做法简直就是一种束缚学生的桎梏。因此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打破模式化、机械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习过程活动起来。

众所周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要以商量的口气与学生对话,征求意见,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样想的,你们看行不行?"教师精心创设的这种情境,可以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内心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能产生好奇,发现问题,从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如:"工程问题"的教学,为什么可以把工作总量假设为"l",教材中没有详细介绍,笔者做如下处理:

1、出示:一条公路长600米,甲队单独修需要10天,乙队单独修需要15天,两队合修几天可以修完? 学生解得:600÷(600÷10+600÷15):6(天)。

2、告诉学生合修600米要6天,那么工作总量变成300米,几天完成?1200米呢?…学生由于知道工作时间随着工作总量变化而变化,于是答出3天、12天……。

3、 请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所猜想的答案是否正确。通过讨论验证,都大呼上当。

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思想把工作总量看作"l",从而帮助学生从不平衡--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平衡。

三、设计练习的自由开放

教学活动中的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自由开放的课堂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如在教学"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这部分知识时,在学生已掌握取近似数的方法后,我出示道习题:

在方格中填上合适的数字,看谁想的多。

口口257≈ 6

在优等生的带动下,大多数学生都能开动脑筋填出数字。即深化了所学知识,又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除了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设计一些一题多解、--题多变的开放题之外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如进行口算乘法练习时,在了解因数与积的关系后,要求同桌相互出题,一问一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这样使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不同水平的同学都能发挥出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几年来笔者一直坚持布置A、B两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A组题是基本训练题,要求全班学生都完成练习。B组题是根据基本题进行多种形式的变换,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鼓励学生求新、求异,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通过分层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针对训练充分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尤其是使A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四、学习氛围的情感投入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认知的原动力,没有情感的认知是不存在的,实现数学学习过程的情感投入,就是要通过教学的艺术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等激发学生兴奋的情绪和兴趣,不断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使学生不断从事自主的、能动的学习。

根据儿童天生好动、好奇、好胜、爱表现、好发问、容易激动等心理特点,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在强化学生心理倾向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独立的性格。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首先向学生提出:"有一个父亲40周岁才与儿子一样过第十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这样一个新奇的问题,使学生立刻进入探索状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乐于学习。

综上所述,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师生的情绪活动、教育活动、学习活动都是互相影响、互相感染、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努力作到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知识沟通、声情并茂,为人师表,点燃学生认知与情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素质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①陶宏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3期

②王凤兰;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③吴发琼;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参与与创新意识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8期

作者简介:

杨敏,女(1975.4--),天津市北辰区人,小学高级,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生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创新意识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