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初探

2016-12-27 00:23唐文艳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9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摘要:20 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宗教复兴的热潮,宗教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同时,宗教势力开始向高校渗透,而大学生对宗教及我国的宗教政策认识十分模糊,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各类宗教活动的判断力。因此,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宗教观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教育

20 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宗教复兴的热潮,宗教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宗教因素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国际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信教者,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白皮书介绍,我国现已有1亿多宗教徒,其中有不少是青年人。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确立的重要时期。从长远来看,他们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关系着他们的成长与社会主义的建设,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稳定与发展。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综述

近年来,大学生"宗教升温"现象开始引起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大学生宗教观的实证研究不管是从地域还是从调查的范围来看,都呈现出越来越宽泛的态势。比如:2010年闵娟对湖北13所高校进行了党员信教问题的调查。2010年谭培文对广西十所高校的大学生信仰问题展开了调研;2009年寇爱林基于广州十所大学的学生进行了宗教信仰的实证调查;2009年李海晶抽样调查江西5所高校的学生信仰情况;2007年赵宗宝等人基于河北省五所高校的抽样调查等。另外夏泉的研究角度与众不同地对近五年广东高校师生信仰状况的调查进行了分析。他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即对同一地区的高校大学生进行动态的数据库建立,及时了解老师和学生的思想情况。有助于我们分析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

同时,针对大学生宗教观教育的研究开始见诸于学术刊物。其中程浩萍的《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体系的思考》一文论述了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现状与特征,提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宗教观教育体系。孟宪霞的《论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论述了对大学生进行马克主义宗教观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对大学生进行宗教观教育的路径。吴倬的《高校应重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着重从唯物主义无神论、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宗教的本质和功能、宗教道德和集体主义道德的区别等方面论述了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重要性。王蓉的《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

另外,随着宗教影响力的增加,基于宗教观教育研究的繁杂性,许多学者将之申请为科研项目进行研究。2008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委托项目"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7 JL01项目"大学生信仰现状的调查与信仰教育的思考";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L09BDJ003) "论加强青少年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黄雄英等人也申报了"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作为共青团中央2006-2007年度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 2005 年度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点立项课题(200504);2006 年度合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发展基金计划项目( 06KY20RW);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创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09JD710048)等众多项目。

但到目前为止,宗教观教育的理论体系也还没有建立起来,没有看到相关专著的发行,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还存在很多现实的困难。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由来及演进历程

通过大量的资料查询,在国外并没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提法。在西方国家,宗教普遍流行于人民大众且拥有众多教徒。宗教被视为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比如,美国虽然在1947年已禁止在学校进行宗教教育,但宗教教育实际上履行着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特殊职能[1]。英国学生16岁前都要上宗教课。英国教育部门一直重视宗教教育在塑造个人价值观念、营造团队精神、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价值;俄罗斯在世界观教育中也纳入了宗教教育;法国在教学过程中取自宗教的论据非常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宗教的研究方面,怎样实现马克思与传统基督教的融和与对话是西方学者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我国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起步较晚,大致经历这样几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正式起步阶段;文革时期遭遇挫折致完全中断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进入了一个较为理性和趋于成熟的阶段。

新中国刚成立,我国学者还处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阶段,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方面则主要是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宗教问题的重要著作以及一些学者的研究性论著。同时,我国学者也发表了一些较有影响力的论文。以唐尧于1956年在《哲学研究》第5期发表的长约3万字的论文《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宗教思想》和1963年,游骧、刘俊望在《新建设》杂志第9期发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宗教观的几个问题》为代表,文章较为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为人们了解马克主义宗教观做了基础性工作。可以说代表了当时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宗教理论研究的水平,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文革期间,在过度政治化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基本中断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宗教研究欣欣向荣。目前,国家教育、科研系统和党政部门设立的各类宗教研究、教学机构已达60多个,其中专业研究机构超过20个;宗教类刊物60多种,其中学术研究刊物7种;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出版宗教类图书1000余种,每年发表的宗教类学术论文超过1000篇,并且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宗教学各领域的繁荣发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学术建设,也对当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2 ]。

三、结语

总之,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研究视野在扩大、研究领域在加深、研究成果在创新。然而,相对于对宗教学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针对我国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需要更多学者、相关部门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沧山.中外高校思想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曹中建.中国宗教研究年鉴(2001-2002)[G].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唐文艳,女(1986.8--),汉族,四川三台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