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手法复位与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

2016-12-28 03:18张虎雄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骨科一区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夹板肱骨患肢

张虎雄(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骨科一区,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比较手法复位与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

张虎雄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骨科一区,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与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142例,将其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手法复位组(复位组,66例)和手术内固定组(内固定组,76例)。复位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内固定组采用手术内固定,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愈合时间及效果。结果复位组较内固定组优良率更高(95.45%比93.42%,χ2=3.745,P<0.05);愈合时间更短(44.2±15.6)d比(60.6±22.0)d,t=5.098,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3.03%比7.89%,χ2=13.160,P<0.05)。结论对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其疗效优于手术切开内固定,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

肱骨外科颈骨折; 手法复位; 手术切开内固定; 疗效

肱骨外科颈于肱骨干和肱骨头相应交界位置,且位于解剖颈下方约2~3 cm处,胸大肌止点上部,该处骨质处于松质至密质相应过度阶段,且该处骨结构方面较细,为人体应力中较为薄弱之处,所以,该处也是较常发生骨折的部位。肱骨外科颈骨折在各类人群中均较多发,特别是中老年人,该处骨折占整肩部骨折的23.2%[1]。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内侧和前侧常出现淤血斑及肩肿胀。当骨折发生错位时,患者上臂略短于健侧,且伴随有内收及外展畸形状况[2]。针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笔者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及手术切开内固定,并比较这2种方法并发症发生状况、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142例,入院后均经X线摄片、骨折病症确诊。将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手法复位组(复位组,66例)和手术内固定组(内固定组,76例)。复位组,男40例,女26例,年龄28~82(53.1±11.8)岁;骨折类型:内收型30例,外展型36例。内固定组,男54例,女22例,年龄32~77(50.3±9.1)岁;骨折类型:内收型37例,外展型3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骨折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患者住院后,均行常规术前检查,且经X线摄影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复位组:辅助患者行仰卧位,用枕头于患肩予以垫高,且控于30°~45°,对患臂实施神经组织麻醉操作,且一助手予以手心向前,采用布带并就患者肩腋下予以绕过,且行自外向内上方实施提拉操作,患肢前臂实施旋后位放置。另一助手则予以上臂下端握紧,以此对牵引予以抵抗。对外展型骨折患肢行垂直向下牵引,手术操作者利用两手拇指,按住骨折近端相应外侧,其余手指对骨折远端相应内侧,实施环抱且向外捺正操作,以达复位效果。而后采用4块超关节夹板,对患部实施外固定操作,将一平垫垫于内侧板上端。对内收型骨折患肢实施牵引同时予外展操作,手术操作者两手拇指按住骨折远端及近端相应外侧,并以轻柔手法向内推动,以达复位目的。且采用超关节夹板对其实施内固定,针对上肢外展位,则采用上肢外展支架予固定。完成复位3 d后,对患部予X线检查,每周1次。完成复位24 h后,可对患肢腕关节和手指,实施相应屈伸活动锻炼,并于复位2周后,对患侧肘关节实施被动的屈伸锻炼操作,完成3周后,在携带夹板状况下,对患侧肩关节实施相应被动锻炼,并于6~8周后去除夹板,并对患肢功能锻炼予以强化。

内固定组:帮助患者行仰卧位,用软枕将患肩垫高,并对患臂实施神经组织麻醉。肩关节前内弧形切开,经胸大肌和三角肌之间空隙,使其进入相应骨折端,注意保护头静脉。对近端脱位则先实施关节复位后,其骨缺损相同于异体骨植骨操作。复位完成后,若仍出现不稳定者,可采用克氏针实施临时固定,内旋眩骨便于后续放置钢板。肱骨近端完成钢板锁定之后,将钢板安放在肱骨大结节顶点下0.5 cm 处,结节间沟后0.5~1.0 cm处放置导向装置和LCP钻头导向器。针对肱骨头,通常采用3~4枚锁定螺钉完成锁定操作。就骨折远端而言,其为皮质骨,可依据实际情况,采用锁定螺钉或0.5 mm加压螺钉实施固定。骨质条件较好的患者,可采取肱骨近端予以解剖,并利用钢板实施固定操作。克氏针及近端螺钉进入关节腔时,应避免其过长,以免影响关节活动。肩袖损伤患者,可采用不可吸收线或环扎钢丝,对肩胛下肌肌腱与冈上肌在相应接骨板的缝合孔上实施固定,合并肩关节脱位半脱位者,应实施关节囊修补。采用C臂对患者实施透视操作,若固定满意则可对伤口予以冲洗,放置引流管后,将切口关闭。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状况、愈合时间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优,骨折解剖得以复位,且患肢骨折得以愈合,患者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良,患者肩关节活动基本较好,患肢骨折得到基本愈合,患者骨折功能得以复位;差,患肢骨折愈合呈现畸形,肩关节活动方面较差且骨折对位差。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9.0对所得数据实施处理,分别采用t和χ2对计量及计数资料予以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复位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复位组愈合时间短于内固定组(P<0.05)。出院后对患者予以随访,每半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半年以上,平均(9.2±1.6)个月,复位组骨不连及关节僵硬各为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03%;内固定组骨不连和肱骨头坏死各为1例、关节僵硬及骨性关节炎各为2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复位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χ2=13.160、P<0.05)。详见表1。

表1 2组疗效、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多由于直接外力所造成的裂缝,致使骨折产生。当人体跌倒后发生手掌着地,期间存在较小的间接暴力,致使应力向上传导,造成无移位嵌插骨折,其骨折则为外展型,且此种骨折形式临床中较多见;跌倒时手及肘部先行着地,人体上肢内收,骨折近端出现外展,而其近端则出现内收,至此促使向外成角畸形的形成,其骨折则为内收型。虽然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然而此类骨折有较高的愈合率,较少发生骨折不愈。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对线复位,同时要考量肩关节功能的恢复,若骨折对位差,则易出现功能障碍或肩关节畸形,愈合时间也会较慢。

肋骨外科颈骨折若固定时间较长,会导致骨折处于相对固定状态,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患者应实施早期功能锻炼[4-5]。此类骨折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和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手法复位的优点:1)避免手术切开复位所造成的瘢痕粘连等相应并发症,且创伤较小,几乎不损伤骨膜及周围的软组织[6],可促进骨痂形成及骨折的全面愈合[7]。2)利用夹板的同时,还利用压力垫予以配合治疗,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3)器械的使用不需要太复杂,操作也比较简单,并且在总体的治疗费用方面也较低,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手术切开内固定术式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骨折固定牢固度和对位效果,肩关节也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手术操作会造成患者较大创伤,在实施内固定时也存在较大的难度,术后骨折愈合较缓慢[7],并且难以实施肩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本研究显示,复位组较内固定组优良率更高(P<0.05)、平均愈合时间更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因此,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年龄、骨折性质及实际需要采取相应治疗举措[8]。

综上所述,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

[1] 梁强.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11):1691-1694.

[2] 李水胜,黄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4,27(11):925-927.

[3] 张建国.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0,5(10):2691-2692.

[4] 谭文乐,谭建基,张大庆,等.手法复位与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4):193-194.

[5] 郝俊,张晓伟.手术内固定与手法复位疗法用于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4081-4082.

[6] 樊书新.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23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151,153.

[7] 李斌,姜健夫,胡轶.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2):162-163.

[8] 王解生.手法复位与手术内固定疗法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151例[J].中外医疗,2011,30(4):88.

(责任编辑:罗芳)

2016-02-24

R683.41

A

1009-8194(2016)09-0024-02

10.13764/j.cnki.lcsy.2016.09.009

猜你喜欢
夹板肱骨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