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2016-12-28 03:18陶玲玲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透室南昌330006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充分性人造内瘘

陶玲玲,李 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透室,南昌 330006)



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陶玲玲,李 敏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透室,南昌 330006)

目的 探讨人造血管为血液透析通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中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20例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临床需要及患者意愿分为2组:对照组1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观察组10例采用人造血管作为血管通路,2组均透析治疗12个月。比较2组透析充分性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栓栓塞及感染)。透析充分性指标包括:透析前后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的变化及透析后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KT/V。结果2组透析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尿酸、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尿素清除指数(KT/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透析后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均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栓栓塞及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8%比0.5%,0.5%比0.2%,均P<0.05)。结论对血管条件差,难以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采用人造血管为血液透析通路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人造血管;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透析充分性; 并发症

慢性肾衰竭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威胁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慢性肾衰竭患者寿命逐渐延长。血管径路的选择和建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关键性工作[1],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最好的一种血管通路方式。然而,随着老龄、糖尿病肾病、透析龄长等自身血管条件差的患者不断增多,受高龄、动脉硬化、肥胖、糖尿病血管病变、反复穿刺静脉狭窄、患者自身血管问题等因素影响,有患者不能行自体内瘘或多次内瘘栓塞无法再利用,而人造血管可为自身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提供了可靠的血管通路,此时人造血管则是患者的可能选择[2]。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观察人造血管为血液透析通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中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例,按临床需要及患者意愿将2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10例,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60.31±14.25)岁,平均透析时间为(39.53±7.16)个月,基础疾病为糖尿病肾病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高血压肾病3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10例,观察组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64.17±12.45)岁,平均透析时间为(17.92±6.81)个月,基础疾病为糖尿病肾病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高血压肾病3例。2组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透析方法

对照组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观察组采用人造血管作为血管通路。采用费森尤斯4008S透析机,透析器为Polyflux-14L,血流量控制为200~250 mL·min-1,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1,每次治疗4 h,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每周血液透析3次,治疗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透析充分性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栓栓塞及感染)。透析充分性指标包括:透析前后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的变化及透析后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尿素清除指数(KT/V)。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透析充分性比较

2组透析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尿酸、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KT/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透析后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均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0.05),见表1。

表1 2组透析充分性各项检验指标比较

2.2 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共接受透析治疗1342次,发生血栓栓塞7次(0.5%),感染3次(0.2%);观察组共接受透析治疗1244次,发生血栓栓塞10次(0.8%),感染6次(0.5%)。观察组血栓栓塞及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部分患者因自身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则成为患者可能选择。人造血管建立内瘘,具有组织相容性好、通畅率高、血流量大和易穿刺等优点,是较理想的移植血管材料[3],能够提供可靠的血液通路。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观察人造血管为血液透析通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中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2组透析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尿酸、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KT/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透析后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均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0.05),表明2种血管通路的均能达到充分透析的效果;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血栓栓塞及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与人造血管为异物有关。

人造血管内瘘失功原因主要为感染和栓塞。一旦出现瘘管相关感染,人造血管瘘管应停止穿刺。人造血管感染轻者表现为局部周围皮肤红、肿、痛伴有溢液或溢脓,严重感染表现全身感染如畏寒、发热等症状,血培养可阳性,可通过抽取血样进行培养,轻者可局部用药,重者可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待药敏结果提示后根据细菌敏感结果选择合适药物,疗程 10~15 d[4]。如果感染仍不能控制,人造血管必须尽早除去,并给予2~4周抗感染治疗。因此,护士在操作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透析前清洗瘘管侧肢体,透析结束时穿刺点勿接触水,保持瘘管侧肢体局部干燥、清洁,防止感染。当人造血管瘘管发生阻塞时,监测指标有血流量减低(<250 mL·min-1)、血透过程中静脉压增高[5]、多普勒超声血流示血流量减低、血管造影可见血栓形成等。处理方法:通过血管超声检测,确定没有形成硬性完全性堵塞,即可用5号半小针头穿刺动脉端搏动处,同时每间隔5 cm穿刺一处,以0.9%氯化钠50 mL+5万单位尿激酶1支2~7 h从瘘管处泵入,如无效,给予除去瘘管。

动静脉内瘘由于血流量充足,血栓栓塞和感染率较低,是目前最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但对血管条件差,动静脉内瘘难以建立的患者,人造血管可作为不错的选择。人造血管血流量大、再循环率低、透析充分,但易并发栓塞、感染和瘘管裸露,需加强抗凝,预防感染。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采用人造血管为血液透析通路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

[1] 王晓辉,孟涛,等.维持性血液透析径路比较研究[J].河北医学,2013,7(19):1046-1048.

[2] 王利群,蒋明月.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2,11(19):1227-1228.

[3] Bay W H,Henry M L,Lazarus J M.Predicti ng hemodialysis access failure with color flow Doppler ultrasound[J].Am J Nephrol,1998,18:296-304.

[4] 黄少平,洪国保.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性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9(19):75-76.

[5] 吴双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透析通路的比较[J].浙江实用医学,2014,4(19):256-257.

(责任编辑:况荣华)

2016-04-10

R473.5

A

1009-8194(2016)09-0072-02

10.13764/j.cnki.lcsy.2016.09.028

猜你喜欢
充分性人造内瘘
直接有限环的新刻画
无中生有人造木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人造太原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Liénard方程存在周期正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那些令人捧腹的雷人造句
解析簇上非孤立奇点的C0-Rv-V(f)-充分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