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穿刺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2016-12-28 03:18陶玲玲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透室南昌330006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程 静,陶玲玲(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透室,南昌 330006)



2种穿刺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程 静,陶玲玲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透室,南昌 330006)

目的 探讨2种穿刺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2组静脉回路均为顺血流穿刺法。观察组动静脉内瘘采用动脉端顺血流穿刺法,对照组动静脉内瘘采用动脉端逆血流穿刺法。观察2组透析效率(BUN清除率、Scr清除率)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内瘘阻塞、假性动脉瘤、内瘘狭窄)发生率。结果2组BUN、Scr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瘘阻塞、血管瘤形成和内瘘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脉端顺血流穿刺法能够保证透析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顺血流穿刺法; 逆血流穿刺法; 内瘘并发症

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最好的一种血管通路方式,也是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由于内瘘血管需要反复穿刺,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穿刺点皮肤瘢痕形成、假性动脉瘤、皮下血肿及内瘘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1]。因此,如何提高内瘘使用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血液净化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探讨2种穿刺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排除不能坚持规律性透析,穿刺部位有瘢痕、合并有严重心、肺疾病及肿瘤等。将120例患者按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8~59(33.14±5.76)岁,血液透析时间6~120(35.8±17.2)个月。原发病:肾小球肾炎25例,糖尿病肾病16例,高血压肾病15例,多囊肾4例。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8~58(32.25±5.78)岁,血液透析时间50~110(45.4±22.6)个月。原发病:肾小球肾炎30例,糖尿病肾病14例,高血压肾病15例,多囊肾1例。2组性别、年龄、血液透析时间及原发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穿刺方法:1)2组静脉回路均为顺血流穿刺法,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消毒后,采用大连JMS医疗器具有限公司生产的16 G穿刺针的针尖斜面与血流方向一致进行静脉穿刺。2)观察组动静脉内瘘采用动脉端顺血流穿刺法,动脉穿刺点距吻合口至少3 cm以上,静脉穿刺点距动脉穿刺点5~8 cm,穿刺针的针尖斜面与血流方向一致;对照组动静脉内瘘采用动脉端逆血流穿刺法,动脉穿刺点距吻合口至少3 cm以上,静脉穿刺点距动脉穿刺点5~8 cm,穿刺针的针尖斜面与血流方向相反。2组穿刺成功后,常规固定。

血液透析方法:2组均采用德国费森尤斯4008S透析机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膜材料为Polyamix TX(多芳基砜醚+聚乙烯基吡咯酮+聚酰胺),透析器面积为1.4 m2,透析血流量200~250 mL·min-1,透析液(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量500 mL·min-1,温度35.3~37.5 ℃,钠浓度136~150 mmol·L-1,3次·周-1,4 h·次-1,均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持续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透析效率(BUN清除率、Scr清除率)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内瘘阻塞、假性动脉瘤、内瘘狭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组BUN、Scr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瘘阻塞、血管瘤形成和内瘘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2组各观察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数量日趋庞大。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是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而建立的永久性血管通道,是临床上最理想、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且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感染机会少等优点[2]。良好的血管通路不仅能够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也能够保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特别是对于尿毒症患者,保持内瘘的通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动静脉内瘘动脉端穿刺分为向心穿刺和离心穿刺2种方法,而离心方向穿刺可以提高血流量,减少再循环,透析效果好,但近年来有研究[3~4]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动脉向心穿刺和离心穿刺对血管的再循环和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动脉端顺血流穿刺法)尿素清除率、肌酐清除率与对照组(采用动脉端逆血流穿刺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动脉端顺血流穿刺不增加血液的再循环[5],能够达到同样的透析效果,保证透析的顺利完成。动脉端逆血流穿刺法为穿刺针的针尖斜面与血流方向相反,易使血流形成涡流,从而加大对血管壁的冲击而造成血管壁损伤,形成附壁血栓,导致内瘘狭窄甚至阻塞[6]。动脉端顺血流穿刺法为穿刺针的针尖斜面与血流方向一致,且穿刺点分布均匀,使血管均匀轻度扩张,不易形成动脉瘤。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内瘘阻塞、血管瘤形成和内瘘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采用顺血流穿刺方法能够明显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

[1] 冯胜红,戈海,乔彤.不同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早期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6):486-487.

[2] 王红梅.两种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5,34(28):69-71.

[3] 王雪梅,邢淑巧,牛兆青.向心方向穿刺动静脉内瘘对再循环率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4):342-343.

[4] 陈凤珠,林海鸟,卢苗苗.不同穿刺方向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4):17-18.

[5] 刘晓洁.向心方向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使用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学,2013,33(7):121-122.

[6] 孙克红,杜秀.动脉向心性穿刺对动静脉内瘘使用效果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7):623-624.

(责任编辑:胡炜华)

2016-08-10

陶玲玲,主管护师,E-mail:594078379@qq.com。

R473.5; R459.5

A

1009-8194(2016)09-0078-02

10.13764/j.cnki.lcsy.2016.09.031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