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地区烧伤患者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2016-12-29 11:44张荣萍何雨佳潘文东
西南国防医药 2016年12期
关键词:革兰葡萄球菌耐药性

张荣萍,何雨佳,潘文东,刘 敏

滇南地区烧伤患者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张荣萍,何雨佳,潘文东,刘 敏

目的分析滇南地区烧伤病房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烧伤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标本采用法国梅里埃血培养箱进行培养,其他标本按常规方法接种相应琼脂平板进行培养,菌种鉴定采用Bact-IST微生物鉴定系统。结果共分离出非重复病原菌2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1株占86.1%,分离率最高的前5种病原菌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31株占14.3%,分离率最高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4.5%,未检出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属;主要的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小于10.0%,但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低,耐药率达80.0%以上。结论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对烧伤患者的细菌耐药监测,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烧伤;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烧伤是开放性损伤,由于体表屏障破坏,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降低,很容易发生感染。烧伤感染和感染性并发症影响着烧伤病情的发展和进程,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国内烧伤感染的统计资料显示,烧伤因感染死亡的病例占烧伤死亡病例总数的50%~80%,居烧伤死亡原因首位[1]。我院是滇南地区唯一成规模收治烧伤患者的综合医院,为更好地了解本地区烧伤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本研究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的烧伤患者感染监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积极防治烧伤感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烧伤科收治的烧伤住院患者中,245例送检标本病原菌检测阳性,其中男195例,女50例,年龄0~93岁,病原菌分离来自创面分泌物、痰液、血液、尿液、静脉导管等标本,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

1.2 细菌培养与鉴定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分离培养。血标本采用法国梅里埃BACT/ ALERJ3D血培养箱进行培养,其他标本按常规方法接种相应琼脂平板进行培养,菌种鉴定采用Bact-IST微生物鉴定系统。质控菌株为云南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质控瓶。

1.3 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采用迪尔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药敏板,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13版标准进行判定。

2 结果

2.1 病原菌的来源分布 检出的245株病原菌中,其标本来源及分布见表1。

表1 2 0 1 2~2 0 1 4年烧伤科菌株来源及分布

2.2 病原菌的构成 分离的前5位革兰阴性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阳性菌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检出病原菌构成见表2。

表2 检出病原菌的构成

2.3 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2.3.1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阳性菌中,检出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株,占比20.0%,尚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率见表3。

表3 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2.3.2 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 除鲍曼不动杆菌外,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见表4。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烧伤科感染以烧伤创面感染最多,达89.0%;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占86.1%,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首位;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与国内其他医院的报道有一定差异[2-3]。革兰阳性菌占12.6%,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调查发现,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形势尤为严峻,除对美满霉素、多粘菌素B、左氧氟沙星敏感,耐药率分别为2.3%、4.3%、10.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6.2%、42.6%,对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比较高,均在50.0%以上,与国内文献报道基本一致[4],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高达82.9%、93.6%,明显高于2013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水平的62.8%和59.4%[5]。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高耐药性可能与碳青霉烯霉的产生、膜孔蛋白丢失或表达降低、药物外排泵活性增加和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相关[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1.5%、3.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3.8%、7.7%、0.0%,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为42.3%,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菌在30.0%以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依然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活性,敏感率为100.0%。肠杆菌科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3%、3.8%、3.3%,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3%、3.8%、0.0%,说明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仍保持较低耐药率。奇异变形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0.0%,对氨曲南的耐药率小于10.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6.7%、15.4%,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6.7%、0.0%,对氨曲南的耐药率均大于50%,提示肠杆菌科细菌对加酶抑制剂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复方制剂仍保持较好的敏感性,而对单环内酰胺类药物氨曲南敏感率相对较低。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中的的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10.0%、13.3%、42.3%,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几乎都在30.0%以上。

表4 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葡萄球菌属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不常用的呋喃妥因、美满霉素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5.0%、 16.6%,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小于40.0%,尚未发现耐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

烧伤患者由于皮肤天然屏障遭受破坏,坏死的组织及创面渗出液成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烧伤创面感染几乎不可避免,特别是重度烧伤患者留置各种导管,增加了感染机会,因此,起始治疗使用的抗生素选择至关重要。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基础上,经验用药要考虑本地区细菌流行趋势及药敏变化,科学合理地用药,最大限度地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寿命,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1] 葛绳德,夏照帆.临床烧伤外科学[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444-492.

[2] 高玲,王霞,王艳霞,等.医院烧伤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940-942.

[3] 刘军,付晋凤,魏迪南,等.烧伤患者创面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12):20-23.

[4] 习慧明,徐英春,朱德妹,等.2010年中国CHINET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2):98-104.

[5] 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3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5):365-374.

[6] 周娇娇,朱惠莉.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5):446-450.

R 826.3

A

1004-0188(2016)12-1513-04

10.3969/j.issn.1004-0188.2016.12.054

2015-09-12)

661600云南 开远,解放军59医院院感办(张荣萍,刘 敏),检验科(何雨佳),烧伤科(潘文东)

猜你喜欢
革兰葡萄球菌耐药性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皮肤上皮细胞中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如何防治兔葡萄球菌病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药敏情况分析
葡萄球菌重症感染68例的临床分析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