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区构建研究

2016-12-30 15:35符瑞欣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0期
关键词:旅游区京津冀区域

符瑞欣

(中华女子学院,北京 100010)

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区构建研究

符瑞欣

(中华女子学院,北京 100010)

京、津、冀三地在旅游方面均具备较好的资源禀赋条件,而且地缘相近,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联动性。京、津、冀三地自2007年以来即持续推进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区构建工作,截至目前,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区构建工作已成为三地一致的发展共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推进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对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区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策略。

京津冀;区域旅游;旅游资源;旅游合作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旅游产业实现了快速稳定发展。为了增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有效利用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各地之间的旅游合作也越来越广泛,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渐渐成为流行概念,被各地政府旅游部门视作提升旅游竞争力的关键。京津冀区域在旅游方面均具备较好的资源禀赋条件,而且地缘相近,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联动性。

京、津、冀三地自2007年以来,以《京、津、冀旅游合作协议》的联合签署为标志性事件,开始着手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此后又先后出台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合作备忘录》《京、津、冀旅游合作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该项工作进行指导部署。三地还通过联合建设银行推出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加强旅游招商项目合作、建立旅游信誉信息系统、建设统一的旅游公益服务热线、合力打造便利通畅的交通环境、建立旅游协调配套的投诉机制以及共同完善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互动机制等具体工作措施,对该项工作持续推进。

1 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区存在的问题

目前,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尚未形成协调一致的发展思路、缺乏权威统一的合作协调机制、没有细致具体的开发运行模式等。

1.1 尚未形成协调一致的发展思路

京、津、冀三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和风格特点不完全一样,对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具体到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上也各有自身的特色。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质是要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最佳的整合,但目前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区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三个地区尚未形成协调一致的发展思路,更多的还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去谈合作,从自身特色、资源和利益的角度去谈发展,比如:有的重视长远发展,有的重视即期收益;有的重视吃、住、行,有的重视游、购、娱;有的主张发展现代娱乐设施,有的注重挖掘历史文化底蕴。而对于区域之间的合作,比如:如何通过资源互补、优势互补来实现京津冀区域整体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则考虑的相对比较少。

1.2 缺乏权威、统一的合作协调机制

从国际国内旅游区域合作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权威、统一的合作协调机制是非常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而目前的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区恰恰缺乏这样的机制。在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利益分配和意见分歧。由于缺乏权威、统一的合作协调机制,京、津、冀三个地区的旅游产业,无论是在旅游利益的分配上,还是在区域间矛盾的处理上,都会产生较高的沟通协调成本,比如:一些非常好的项目计划,能够使大多数地区实现长期稳定收益,但在短期可能会牺牲某少数地区的利益,如果受限于缺乏权威、统一的合作协调机制就会使项目举步维艰,不好推进。

1.3 没有细致具体的开发运行模式

京、津、冀三个地区自2007年签订旅游合作协议以来,为积极构建区域无障碍旅游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的政策文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些政策文件指导性的多,规定性的少;宏观泛泛的多,细致具体的少;框架构想的多,实施可行的少。总之,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工作多局限和停留在顶层设计层面,在具体执行层面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细致具体的开发运行模式,距离真正一体化的区域无障碍旅游区打造,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2 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区构建策略

基于上述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区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提出加强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建设便利出行的交通网络、统筹无障碍旅游规划建设、建立强力的利益协调机构等策略。

2.1 加强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

京津冀地区的旅游资源禀赋条件是非常好的,既有一大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也有众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遗产等历史古迹。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区构建的首要策略就是要对辖区内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统筹开发利用,进行线路设计及产品策划。在具体执行层面,有两条主线策略,一是按旅游特色进行旅游条线整合;二是按旅游地点进行旅游板块整合。旅游条线整合方面,可以将有类似特色的景点、景观有机串联到一起,比如:打造京津冀地区5A级景点全线游、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名城全线游、京津冀地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线游、京津冀地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全线游等。旅游板块整合方面,可以将区域内某一片区的景点、景观有机串联到一起,比如:打造环京津旅游专线(包括京城皇城园林游、京津两地的休闲养生生态游)、京北旅游专线(承德与张家口两地园林游、自然风光游)、京东旅游专线(环海、滨海度假游)、冀中南旅游专线(石家庄与邯郸两地经典红色旅游、古文化旅游、太行风情游)等。通过旅游条线整合和旅游板块整合,实现旅游资源的统筹互补、有效利用,达到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目的。

2.2 建设便利出行的交通网络

建设安全、便利、快捷的出行交通网络是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区构建的基础条件,也是旅游资源得以优化整合的关键条件。比如:京北旅游专线(承德、张家口两地园林游、自然风光游)实施的关键就是承德、张家口两地的交通便利快捷,又比如:京津冀地区5A级景点全线游实施的关键就是京津冀地区之间城际交通以及各个城市的市内交通便利快捷。在具体执行层面,就是要建设以北京为核心、以天津为第二中心,以石家庄、秦皇岛为两翼,能够覆盖京津冀地区所有主要城市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以及各个城市内的城内交通网络,通过构建更加稠密的区域铁路、公路交通网络实现更便捷的交通。建设便利出行的交通网络需要的资金量一般比较大,在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及城内交通网络的筹集建设上,既可以采取政府发行地方债筹资建设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新型融资模式。

2.3 统筹无障碍旅游规划建设

上文提到,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区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尚未形成协调一致的发展思路。因此,成立一个京津冀旅游合作委员会来统筹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规划建设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京津冀旅游合作委员会应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可以对三个地区实行旅游规划跨区域管理和协调。具体来说,京津冀旅游合作委员会要承担起以下职责来统筹无障碍旅游规划建设:一是要在宏观层面牵头制订京津冀区域的整体旅游产业战略规划,兼顾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兼顾各个地区的资源条线和产业特色,形成协调一致的发展策略;二是要在实施层面保证京津冀区域整体旅游产业战略规划的落地实施,要强调战略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监督各个地区的执行落实,及时对各个地区执行战略规划的情况进行通报,避免发展战略成为空谈;三是要掌握一定的灵活性,对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矛盾、新冲突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提出明确、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案,对由于外部形势变化或者国家政策调整造成的不适合实际情况的战略规划内容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四是要尽可能完善三地旅游的公共服务平台,倾力实现区域旅游市场共管,建立京津冀区域异地投诉机制和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以及旅游道路交通指引标志统一化机制,完善各类旅游要素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

2.4 建立强力的利益协调机构

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区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加强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通过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实现区域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破坏原有的利益格局,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和阻力。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需要京、津、冀三方精诚团结,发挥合作精神,并以签订协议契约的形式对方方面面的利益进行约定,签订的协议既包括三地政府从政策方面协商签订的指导文件、实施细则等宏观类型的协议,也包括非官方组织相互之间从经营层面签订的客户互荐、线路共建等微观类协议;另一方面则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强力的利益协调机构对利益分配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分歧进行必要的协调和仲裁,该机构需要由政府部门牵头设立,而且其权威性应该得到保障。该机构的协调仲裁过程应该是公开、公平、公正的,而且其协调仲裁结果应该得到京、津、冀三地的共同认可和遵守。

3 结 语

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区构建工作已成为三地一致的发展共识,但在该项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区存在问题主要包括尚未形成协调一致的发展思路、缺乏权威统一的合作协调机制、没有细致具体的开发运行模式等。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加强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建设便利出行的交通网络、统筹无障碍旅游规划建设、建立强力的利益协调机构等构建策略,以期加快和推动京津冀区域无障碍旅游区的构建。

主要参考文献

[1]徐虹,秦达郅.我国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比较研究——以京津冀和长三角旅游区为例[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5(1).

[2]王淑娟.区域合作视角下京津冀、环渤海旅游产业带协调机制研究[J].学术探索,2012(2).

[3]贺成全.略论京津冀旅游业发展一体化的思路[J].理论与现代化,1995(2).

[4]薛惠娟,田学斌,高钟庭.加快推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加快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专家座谈会综述[J].经济与管理,2015(4).

[5]王鹏,樊蓓.区域旅游合作:建立无障碍旅游区[J].旅游时代,2007(8).

[6]李影.天津城乡历史名城保护与旅游规划研究[J].城市,2002(3).

[7]田广增,温长生.我国三大都市圈旅游资源比较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4(3).

[8]刘晋含,袁晓琳,沈和江,等.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的运行模式[J].湖北农业科学,2013(21).

[9]郭满女,刘春红.环北部湾无障碍旅游背景下梧州旅游购物市场发展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 2009(11).

[10]金媛媛.京津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9(4).

[11]王兆峰.旅游交通对西部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 财贸研究,2008(5).

[12]郑江宁,颜澄.长三角无障碍旅游之“障碍”探究[J]. 生产力研究,2008(16).

[13]白海霞,王嘉学,普荣.打造云南省内无障碍旅游问题探讨[J].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7(12).

[14]王鹏. 环渤海无障碍旅游圈建设[J].海洋信息,2007(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087

F592

A

1673-0194(2016)10-0128-02

2016-04-20

猜你喜欢
旅游区京津冀区域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分区域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着力推进禅文化旅游区建设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建设开封历史文化旅游区的路径选择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