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破解难题 提升航务军交运输保障能力

2017-01-02 23:21杨茂铎
国防 2017年4期
关键词:航务

杨茂铎

着力破解难题 提升航务军交运输保障能力

杨茂铎

远程投送能力,是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本文针对新形势下投送保障要求,研究提出破解远程投送能力建设中存在的指挥机制建设“快转”难、信息网络建设“可控”难、贯彻国防要求“预储”难、军交科研攻关“卸载”难等问题的对策。

国防交通 战略投送 核心能力 对策

作者:杨茂铎,原南京军区航务军事代表办事处主任,大校

远程投送能力,是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航务军交运输保障作为后勤保障的组成部分,组织民船、民航力量保障部队远程投送是现实可行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远岛登陆作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着眼迅即保障要求,破解指挥机制建设中“快转”难点

以扁平一体的指挥体系缩短快转路径。战时航务军交指挥体系应采用指挥层级扁平、军地联合一体的组织指挥体系,即建立“战役航务军交运输指挥所—方向航务军交运输指挥所”两级指挥体系,利于从平时的多级指挥实现快速转进,有效缩短转换路径。战备等级转进时,师级军代处机关立即转入战役航务军交运输基本指挥所,各团、营级军代处立即进驻任务港点和机场,转入方向指挥所,宜采用任务式或委托式指挥方式,由基本指挥所直接指挥。2013年“6·29”新疆维稳紧急航空运输准备中,某航务军代处从接到紧急输送命令,3小时内完成7个机场方向指挥所开设、1万余人航空输送运力的准备。

以通专一体的指挥编组提升快转时效。航务军交运输保障指挥末梢为地方动员力量,应构建军地联合、通专一体的指挥机构。指挥力量构成上,集成军地指挥优势,纳入驻在单位兼职领导,形成联合指挥、一体保障的架构模式;席位配置上,基本指挥所设调度指控中心,下设综合计划、运输调度、技术保障、政治工作、后勤保障5个通用席位,以及民航、民港、航运、航务工程4个专业席位;平时工作中,注重通过建立“双向兼职”等军地联席机制,编入地方交通专业保障要素,为战时指挥编组转换做准备。

以军地一体的指挥演练磨合快转流程。战时要迅速对军地诸多军交运输保障要素实施高效、精准指挥,平时的磨合训练亦至关重要。必须加大组织指挥和军地联训科目比重,结合保障任务组织开展军地联合指挥演练。2013年4月,在某市码头现场组织“航务-2013”两级指挥所拉动演练,携手驻地港口集团,通过演练熟悉战时指挥程序。9月,结合“使命行动-2013A”航空投送任务,组织军地联合指挥演练,磨合平战快速转换、军地联动的组织指挥模式。

二、着眼精确保障要求,破解信息网络建设中“可控”难点

保障理念向信息主导转变。面对信息化战场环境和精确保障要求,欲迈过“可控”门槛,必须大胆破除、重新树立。在保障力量使用上,要破除以往“保障力量+信息”的观念,树立“信息+保障力量”的理念,把传统的“集中保障力量”转变为“集中信息引导下的保障力量”;在保障物流配置上,要破除以往以“保障物流”为核心的观念,树立以“信息流”为主导的理念,以“信息流”牵引和驱动“保障物流”;在保障线路选择上,要破除以往依托“地形+交通工具”的观念,树立依托“信息指向+投送手段”的理念,从传统的“图上找路”转变为“信息主导”,真正打造实时可知、全程可控的信息军交。

功能目标向实战需要聚焦。信息化建设关键是要解决战时精确保障问题。实现保障过程“可控”,需构建由“一个系统、一个平台、一个库”三部分组成的航务军交运输调度指挥信息网。“一个系统”,即航务军交运输调度指挥系统,开发用于战时调度指挥、信息流转、数据融合、态势生成、辅助决策、制订输送方案;“一个平台”,即水路、航空军交运输动态监控平台,用于对保障过程实施动态监控,需进一步研究运用军交调度指挥车建立野战监控平台,通过“北斗”系统实现“动中通”;“一个库”,即航务军交运输战备资料数据库,包括战备资料静态库和筛选采集地方民航、港航、海事专网的动态库,用于可控资源的信息存储与调用匹配。

网络构建向保障对象延伸。对战场态势不能实时掌握,与动态保障需求存在反应滞后,是无法实现可控和精确保障的一个重要原因。航务军交运输调度指挥信息网构建时,必须依托后勤保障系统网络,实现和保持与作战指挥系统的集成,快速采集、传递、处理、反馈各类保障对象信息,实时了解作战进程和军交运输保障进度,及时准确掌握保障需求,临机调整输送计划,提高军交保障反应速度。调度指挥信息网构建时,必须向地方交通部门延伸,运用“网络栅格”技术实现军地对接,为战时实时控制保障行动预留接口。

三、着眼规模保障要求,破解贯彻国防要求中“预储”难点

实现力量预储重在资源整合。航务军交运输保障能力,主要来源于地方交通资源。紧急情况下,要快速有效地整合起来,平时必须做好力量预储工作。预储快速反应、精干高效、规模适度的战略投送支援力量,重点是民船和大型运输机;区分等级实施分级动员,批次形成能力;对应保障部队编制动员预案,运力队伍与保障部队对接,并依据预案组织队伍整组点验和动员演练。

实现技术预储重在标准融合。军用与民用技术存在较大差异,解决贯彻国防要求预储难题,关键要解决技术标准问题。技术标准上,要推进军民两用技术的标准化进程,打破军用与民用技术“壁垒”,使技术语言和规范标准军地通用;技术内容上,要综合权衡国防要求的军事功能重要程度、对民用影响程度、经济性三项指标,确定预储的项目与内容;技术运用上,要以国家军用标准形式予以固化,对《新造民船贯彻国防要求技术标准》等国家军用标准亟须落实到位。

实现渠道预储重在信息聚合。建设港口、码头、机场、公路、船舶等交通设施设备时贯彻国防要求,可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以往由于地方不知道军队需求,军队不了解地方计划,一再错失预储时机。比如,地方规划的高速公路经过部队营区,应考虑部队出行需要,就近设高速匝道并提高通行标准,如果一旦开工就很难修改规划。为此,必须建立军地互联互通的规划计划、程序机制、军事需求、技术标准等信息沟通渠道,切实打牢贯彻国防要求的基础。

四、着眼远岛保障要求,破解军交科研攻关中“卸载”难点

针对岸岛环境构建卸载体系。应组织开展远岛登陆作战海岸环境及卸载方式研究,以海岸环境和卸载方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平缓海滩、适宜坡度海滩、河口、台地海岸、受损港口5种典型岸岛环境,登(抵)滩卸载、泛水卸载、过驳转运卸载、临时码头卸载、受损港口卸载、超越卸载6种卸载方式,研究构建陆基、海上、空中三维立体卸载体系。陆基卸载,利用彼岸的岸滩、码头、港湾等陆域基础条件,通过一定工程建设、恢复、抢修后实施卸载;包括利用制式登陆舰艇在自然岸滩直接抵滩卸载、架设浮游栈桥码头滚装卸载、搭设临时码头吊装卸载、恢复利用彼岸港口码头综合卸载等方式。海上卸载,在距彼岸一定距离海域,通过构建过驳换乘系统实施卸载;包括利用海上输送过驳系统、海上机动卸载平台,对运输船舶实施吊装换乘卸载;利用大型甲板驳船,对大型滚装船实施滚装换乘卸载等方式。空中卸载,从空中直接利用直升机、浮空系统、飞艇等低空飞行器实施卸载;包括利用大型运输机进行空投卸载,利用运输直升机空降卸载,实现岸-岸直接空中卸载或水空联运空中卸载。

预有保底手段突出创新出奇。对大规模作战海空一体联合投送航务军交运输保障进行深入研究,创新卸载技术手段。大件浮空运输系统超越卸载。大件浮空运输系统是一种新型大载重航空器,具有垂直起降、定点悬停、六自由度机动飞行等功能,是我国最新研究成果。针对大件浮空运输系统低空飞行、非金属材质、越障能力优越等性能特点,研究其用于部队装备、物资跨海投送,可起到较好效果。海上机动渔港预置卸载。构想论证建设一种半潜式、可自航的海上机动港口,平时长期部署于沿海地区等岛屿附近,用于海洋渔业生产服务,具有渔船靠泊、渔船装卸、渔品处理、油水补给、渔政服务等功能;战时用于海上前置换乘装(卸)载,通过栈桥接岛直接构建港口码头,为登岛部队提供保障。

推动动员准备实施前置保障。保障要素提早行动将暴露作战企图,必须迅速筹集大批量保障力量。以资源丰富的民用交通力量为构建元素是可行途径,亟须深入研究。前置换乘系统,实施过驳卸载。运用多用途船和驳船组合海上输送过驳卸载系统,临战前置到任务海域展开,保障部队无码头条件下海上换乘卸载上陆。前置起重设备,实施恢复卸载。运用专用起重机运输船,将我岸集装箱桥吊、门座式起重机等起重设备前置对岸,用于登陆基地和恢复港口装卸机械使用。前置浮游码头,实施基地卸载。将海洋平台、半潜船、甲板驳、浮船坞、浮囤等浮游工程设施,拖带过海直接抵上浅滩,搭建登陆基地,构建人工港卸载。前置机降平台,实施中继保障。运用大型集装箱船宽大甲板面,经适当技术改装,停泊于中线海域,供直升机海上升降、补给等中继保障。

(责任编辑:胡东霞)

E23

:A

:1002-4484(2017)04-0075-03

猜你喜欢
航务
理事单位风采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维码技术与GPS 定位技术在航务智能工作系统中的运用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甚高频航务波道频率需求及规划设计探讨
苏北运河与国内外著名河流航务比较
中交第四航务局违法中标
珠江航务管理局琼州海峡办事处在海口揭牌
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琼州海峡办事处下月将挂牌成立
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开展《推进珠江水运绿色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宣贯工作
珠江航务管理局启用交通运输部行政许可专用章
加强新形势下航务管理处职工教育工作的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