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探究

2017-01-04 08:01沈吉苏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1期
关键词:对外投资动因一带一路

沈吉苏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对外投资获得了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对外投资的黄金发展期,在这种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经济发展开拓了新思路,带来了新机遇。对外投资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部分,而企业是对外投资的主体,文章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提出规范、引导和促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制度和激励措施,为实现互利共赢提出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动因

一、引言

2015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创下1180.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实现从2002年以来的连续13年增长。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非金融外资金额1195.6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我国正在从净值上的接受投资身份向对外投资身份转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顺应我国对外投资形势,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重要机遇。

“一带一路”分别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较快,跨境投资活跃,潜在市场规模较大,促进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有利于加快我国在全球贸易投资格局的调整,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转型,从以出口和引进外资为主逐步转变为出口与进口并重、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沿线地区资源较丰富,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与我国经济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促进对沿线地区的投资,有利于我国开拓新的市场,化解产能过剩;加强技术交流,促进创新创业;加强经济合作,构建友好国际关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对外投资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对外投资的载体是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要想真正引导和促进企业的对外投资,发挥对外投资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就要立足于中国当前的经济现实,弄清楚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是什么,从而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激励来有序引导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

以下将结合对外投资的相关理论,并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探讨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引导和促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制度和激励措施。

二、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企业选择对外投资基本上是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结果,尤其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私营企业等表现得更为明显,国有企业虽然是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但其作为公司在市场上运营时各种投资行为还是以经济利益作为主要驱动力,所以我们可以将企业选择对外投资看成是市场起作用的结果,是企业自发的动机。与此同时,我们将要更深入地探讨哪些因素促使了企业为获取利润最大化选择的是对外投资,而不是国内投资。关于对外投资动因的解释,目前主要有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主流经济学理论,这些理论各有利弊。以下将以这些理论为基础探讨新常态下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动因。

(一)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说一个企业之所以要对外投资,是因为它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垄断优势,从而在国外进行生产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这种垄断优势包括:生产技术、管理与组织技能及销售技能等一切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资产优势和企业规模大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当前“一带一路”要与中亚、东南亚、南亚、非洲等一些欠发达国家合作,我国的一些企业在技术上有优势,从而能获得垄断优势,比如华为、中石油、中石化等。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品设计阶段,第二阶段是产品技术成熟阶段,第三阶段是产品标准化生产阶段,第四阶段是产品的衰落阶段。中国一些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国内市场饱和,这些产业在我国处于第三或者第四阶段,但是在其他一些国家可能处于第一、第二阶段,中国企业可以利用“一带一路”的机会对外投资,实现产业转移,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转移使各方优势得到利用,实现互利共赢。

(三)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是指企业用内部的管理机制代替外部市场机制,以降低交易成本,拥有跨国经营的内部化优势。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我国一些大型国企将部分生产或流通环节转移到国外的现象,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海外勘探开发、海尔集团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中粮集团建设海外生产和商贸基地等,这些都是将本来由企业之间进行的业务改为企业内部完成,不需要其他公司提供的原材料、物流服务或销售服务等,而是通过在东道国投资的方式,自己开采原材料,使用自有物流和销售服务体系,这就等同于将本来由其他合作企业获取的利润,现在转变为自己的利润,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这种直截了当的利益驱动无疑是最有力的。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说企业要实现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这一理论被认为是以上各种投资理论的集大成者。通过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我国的对外投资在区域分布上集中于临近的国家或地区,因为地理位置上的临近便于总部对分公司进行管理,相似的文化背景也有利于开拓市场,邻近国家往往交流频繁从而在政策上会有优惠等,这些都构成对外投资的区位优势,从而激发企业对外投资。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日趋活跃,在国际市场上寻求更有利的区位因素,比如利用东盟“10+3”、“一带一路”等有利政策条件促进了我国的对外投资。

三、促进我国对外投资的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促进我国对外投资有序、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具体来说:

从政府方面来说,第一,要对对外投资的行业和区域进行引导,明确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投资合作的主要方向和领域,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沿线国家形成合作投资领域的互联互通,更好地对企业进行引导,比如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可以对中亚、南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地投资我国的产能过剩性行业,对欧洲地区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技术进步,另外,应充分考虑各国需求,加强对国内资源的调度,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在少数国家;第二,加强政府间合作,防范政治风险,沿线地区各国具体情况差异较大,政局和政策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企业直接投资对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有很大要求,政府应鼓励各类机构加强对沿线国家投资环境和政策的研究,加强对沿线地区的风险监测,降低企业投资风险;第三,应加强国际沟通协作,加快推进与沿线国家的投资制度建设,政府应加快签署与各地区政府间的投资协定,加强对我国企业的权益的保护,推进与沿线国家自贸协定的签署,构建符合各地区特点满足各国需求的自贸区网络,使企业投资获得利益最大化;第四,加强金融政策的支持保障,扩大人民币在沿线区域的流通,加强以人民币为支付和结算手段,可以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利用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资金,加快对“一带一路”地区项目贷款的审核,可以为企业投资带来更大便利。

从企业方面来说,第一,有效识别投资机会,看清楚对外投资的动因,了解自身优势,准确把握投资方向,一方面要了解自身所处行业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情况,有效把握市场的需求点与投资前景,另一方面要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对对外投资的机会进行全面的分析;第二,要看清并规避风险,避免项目周期过长使运营成本过高,加大投资的风险,地区局势的不稳定,地方政策对项目的影响,是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必须要深度预估的,尤其是不同国家对于投资和企业运营的法律、政策等先关规定存在很大差异,必须事先深入研究这些差异,防止在投资经营中遇到不必要的麻烦,还有一些难以预估的政治风险,比如政局动荡、反华思潮等,这些也是在进行对外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第三,要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尽快适应新环境,对于投资中出现的新问题要有新对策,灵活应对。

参考文献:

[1]聂娜.中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对外投资风险来源及防范机制[J].当代经济管理,2016(09).

[2]张敏,王佳涛,陈致朋.“一带一路”机遇期企业对外投资战略探究[J].特区经济,2015(09).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猜你喜欢
对外投资动因一带一路
课程思政的动因、理路以及堵点治理
创造与替代:对外投资与本地就业关系研究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探究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迈过海外风险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研究
企业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风险度量及防范措施